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除了超級努力 還要有特大心臟

博客文章

除了超級努力 還要有特大心臟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除了超級努力 還要有特大心臟

2024年07月29日 19:54 最後更新:23:32

看江旻憓的比賽,有讓人喘不過氣的感覺。她為香港奪得那面寶貴的奧運重劍金牌,的確難能可貴。

江旻憓在女子重劍決賽中,整場比賽從未領先,開局初段最差的時候,是以1比7落後,相信不少人那一刻都後悔半夜爬起來看她比賽了。但想不到她竟然可以一分一分地慢慢和對手扳平,最後在延時比賽中,她以關鍵一劍、也是唯一一次在比賽中的領先,奪得了金牌。

能代表一個地區出戰奧運,已經是這個地區最強的選手。能夠打入奧運決賽,無論是兩人的比劍,還是八人的游泳,都絕對是世界頂尖的高手了。

我對運動高手如何可以克服強敵,奪取奧運金牌,甚感興趣。有一次請教一位跳水名將,她是多屆奧運金牌得主。我問她奧運金牌得主和其他好手關鍵的分別在哪裏?她為此娓娓道來。

她說能夠代表一個國家或地區出賽的運動員,都是好手中的好手。以跳水為例,她們從小到大,由早到晚都是無盡的刻苦訓練,所以首先要超常的努力。她説起來淡淡然的,我就覺得很多人挨不了苦,到中段已經行人止步了。

有人說任何技藝你只要訓練超過一萬小時,你就可以很精通了,而那些奧運選手更隨時訓練了幾萬小時,所以技巧已經十分嫻熟,已經在腦海中變成一種自動模式,可以不加思索就能重現出來。問題是能進入奧運決賽的都是十分努力的高手,最後誰可以拿金牌呢?

關鍵中的關鍵,就是在最後的決賽場上,當全世界的焦點落在你的身上,萬一比賽遇上逆境時,如何可以發揮出平常練習時的水準,這的確需要一顆大心臟。她說每個人的性格不同,但是如果心境比較平靜,的確有利一些。

聽她淡淡然的描述奧運選手在驚心動魄的比賽中致勝的關鍵,我有一丁點領悟。

第一,刻苦訓練。做到過萬小時的訓練,是需要作出很多犧牲、需要很大的毅力才能達致。能做任何事都能那樣,如果真能夠花上過萬小時去學習鑽研,就一定可以成為高手了。體育如是,讀書也是這樣,以高考為例,有足夠的勤力,溫好二、三十年的過去試題,要拿一兩科五**也非遙不可及的事情。要成為一個地區的體育代表,勤力和專注非常重要。

第二,超級強大的心臟。有時普通明星和巨星的差別,就是那個大心臟。你看美國NBA職業籃球聯賽,每一隊都有一兩個明星,但是那些巨星就是在比賽結束前的一刻,在兩隊分差一兩分的時候,其他球員都會覺得相當「手緊」,不敢去射,只能夠將球交給巨星。而巨星平時的命中率也只有70、80%,但偏偏在最關鍵的時刻,他就能夠命中,帶領球隊贏出比賽。

奧運冠軍亦是如是,好像江旻憓那樣在落後那麼多的情況下,仍然可以追平取勝,關鍵亦是有一顆大心臟。

我發覺擁有大心臟的人都有一個特點,就是人比較純,雜念較少,相當專注,或許這也是一個成功的秘訣。不過恐怕這種性格,有相當一部分還是天生的。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有什麼比記者的生命更重要?

 

西方對香港的雙重標準,真的到了令人齒冷的地步。

「無國界記者」(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RSF)發表最新的世界新聞自由指數,香港的排名跌至歷史新低點,在180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140。「無國界記者」指,香港的情況跌入「非常嚴重」範圍,歷史上首次在新聞自由地圖上顯示為最差的紅色,外媒被拒入境,本地傳媒又被查稅等等。

我專門去「無國界記者」網站看一看它的排名,看看比香港排名高的地區,有什麼新聞自由操作,值得香港學習觀摩。

看到台灣排24。台灣綠營政府對不喜歡的媒體直接關停,在2020年就決定不續牌給藍營電視台中天新聞台,理由是中天新聞台內控機制失靈,以及持有人蔡衍明嚴重介入新聞製作等。用「無國界記者」的標準,這些理由全是莫須有的理由,可能「無國界記者」喜愛獨派政府,就把台灣捧到天上去。

看到美國排57。美國的新聞有那麼自由嗎?據記錄美國違反新聞自由的智庫「新聞自由追蹤者」數據顯示,2022年全美發生128起違反新聞自由的事件,其中攻擊新聞記者40宗,逮捕或起訴15宗。2023年,美國至少12名記者被捕及面臨指控,多名記者因正常新聞報道遭刑事定罪。所以說香港起訴記者,美國對記者也絕不客氣。

到特朗普政府上任就更厲害了,他把《美國之音》封掉,因為那裏有很多他不喜歡的記者。美國政府亦以「媒體年度輪換計劃」為由,更換傳媒在官方大樓內的採訪資格名單。被撤銷的4間媒體,都曾報道特朗普負面新聞。特朗普對《美聯社》最不客氣,因為《美聯社》不肯把墨西哥灣改名美國灣,特朗普一度直接禁止《美聯社》進入白宮採訪。

當然更嚴重的是殺害記者了,這些情況屢見不鮮。當中最典型的是「維基解密」公開的美國駐伊拉克軍隊一段秘密片段,顯示美軍阿帕奇直升機2007年7月12日在伊拉克巴格達向手無寸鐵者開火,路透社伊拉克籍攝影記者納米爾努爾-艾爾丁和司機賽義德查馬赫,遭美軍殺害。其實美軍涉嫌殺害記者的事件有很多,這件事的震憾性在於有影片記錄完整事發經過。事後並無美軍要負上殺人的責任,亦無跡象顯示美國有任何措施可以阻止類似事件再發生。「無國界記者」把美國排上57的高位,在他們的眼中,記者的命不是命。

也看到以色列排112位,這就更精彩了。2023年以軍攻入加沙,當年11月2日,巴勒斯坦電視台記者穆罕默德(Mohammed Abu Hatab)及其11名親屬,在加沙南部汗尤尼斯的家中遭以色列軍隊空襲,全部喪生。噩耗令穆罕默德正在做直播的同僚崩潰,對着鏡頭失聲痛哭。

記者在鏡頭前被殺也所在多有。2022年5月11日清早,《半島電視台》最知名巴勒斯坦記者──夏琳.阿布阿克利赫(Shireen Abu Akleh)──在報導以色列軍隊掃蕩巴勒斯坦難民營時,遭以軍打來的子彈貫穿頭部,當場死亡,終年51歲。

敢問「無國界記者」,香港有殺過一個記者嗎?有什麼比記者的生命更重要?為什麼這些公然射殺記者的國家的新聞自由排名,比香港高那麼多?死了的記者還有自由嗎?面對強權不敢吭一聲的「無國界記者」,憑什麼對香港指指點點?你們那麼厲害,先去為死去的巴勒斯坦記者討回公道吧。

香港《基本法》和《香港國安法》保障新聞自由。但新聞自由是有邊界的,沒有濫發假新聞的自由,沒有煽動香港暴亂的自由,也沒有接受外國政府資助顛覆香港政府的自由。香港新聞界是專業的,但也有被政治凌駕的慘痛歷史,對2019年的慘痛教訓,我們沒法忘記。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