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最新研究:恐龍滅絕或與6600萬年前小行星撞地球有關 恐來自外太陽系

大視野

最新研究:恐龍滅絕或與6600萬年前小行星撞地球有關   恐來自外太陽系
大視野

大視野

最新研究:恐龍滅絕或與6600萬年前小行星撞地球有關 恐來自外太陽系

2024年08月20日 10:20 最後更新:11:33

最新研究表明,約6,6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最新研究分析這些碎片,推測這些小行星可能來自比木星更遠的外太陽系。

地球化學家:來自太陽系邊緣的射體決定了恐龍的命運

據路透社報導,德國科隆大學的地球化學家費希爾-戈德(Mario Fischer-Gödde)是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他直言:「來自太陽系邊緣的射體決定了恐龍的命運。」

撞擊地球的或高碳含量的C型小行星

科學家分析了碎片的成分,推測撞擊地球的可能是高碳含量的碳質小行星,也就是C型小行星。值得注意的是,這項新研究排除了撞擊體是彗星或者含有碎片的黏土層是由火山活動形成的假設。

在白堊紀末期,一顆小行星撞擊了地球,在今天的墨西哥尤卡坦半島撞出了直徑約180公里、深約20公里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Chicxulub Crater)。這些黏土層中含有豐富的銥、釕、鋨、銠、鉑、鈀等金屬物質,這些物質在地球上非常罕見,但在小行星中很常見。

科學家集中研究金屬物質「釕」

科學家專注於研究金屬物質「釕」,他們將注意力放在了黏土層中「釕」的同位素比值上,這種比值與其他已知的碳質小行星相符。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的地質科學家戈德里斯(Steven Goderis)是這項研究的共同作者,他解釋說,「釕」之所以特別有用,是因為黏土層的同位素特徵幾乎完全由撞擊體的「釕」組成,而「釕」的同位素組成可以用來區分內外太陽系的物質。

繁體改寫

導致撞擊可能原因:小行星在外太陽系形成後可能向內遷移

費希爾-戈德表示,小行星在外太陽系形成後可能向內遷移,成為火星與木星之間主要小行星帶的一部分,直到不知何故向地球衝來,這可能是導致撞擊的原因。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他指出,所有落在地球上的隕石都來自小行星帶,是C型和S型小行星的碎片,因此結束白堊紀的小行星「似乎最有可能來自小行星帶」。然而,在比海王星更遙遠的地區,如古柏帶和歐特雲,也存在許多天體,但對這些天體的組成情況人們「基本上還不太清楚」。

蘇格蘭北部外海的斯凱島(Isle of Skye)在約1億6700萬年前曾是恐龍出沒的地方。有研究報告指島上發現的100多個恐龍足跡,透露出肉食恐龍及素食恐龍曾在此和平共處,共享同一片水源地。

共享同一片淡水潟湖水源

根據《華盛頓郵報》、《路透》報導,這份2日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期刊發表的研究報告主要作者、愛丁堡大學古生物學研究生布雷克斯利(Tone Blakesley)指出,儘管行動緩慢的植食性恐龍,很有可能是體型較小、但有著尖牙的肉食恐龍的獵物,但是這些在斯凱島「查理王子角(Prince Charles Point)」的恐龍足跡,呈現出牠們和諧共享同一片淡水潟湖水源。

素食恐龍未受到掠食者威脅

他說,「這很像是一段平靜的恐龍聚集場景剪影」,這處淡水潟湖「就像是侏羅紀中期的服務站」,恐龍可能是為了水而來,或者是在植被區域間移動,把這當做短暫停留的地方,而且「當時的植食恐龍,並未受到掠食者的立即威脅」。

同一區域發現200個恐龍腳印

這些足跡最早在2019年由一對當地夫婦意外發現,當時唸大一的布雷克斯利前往調查,在砂岩中發現一個非常清晰的三趾足跡。接下來幾年,他和愛丁堡大學的研究團隊,在同一區域發現更多恐龍腳印,估計總共有150到200個。

三趾足跡由肉食恐龍留下

研究團隊分析其中131個足跡,確定其中三趾足跡是由肉食性的獸腳亞目恐龍所留下,很可能是「斑龍(Megalosaurus)」,其身長約6公尺,以雙足行走,有著滿口鋸齒狀、又大的牙齒;其他較圓形足印,則可能是來自植食性蜥腳亞目恐龍,這類恐龍以長頸為特徵,如「鯨龍(Cetiosaurus)」。

示意圖

示意圖

這些腳印是由總計約24隻恐龍所留下,其中獸腳亞目的腳印長約45釐米,蜥腳亞目的約50釐米,研究人員據此估算出恐龍臀部高度和步幅,獸腳亞目恐龍體型約如一部吉普車,移動速度與人類慢跑相當,約時速8公里;大型蜥腳亞目恐龍可能有2到3隻大象高,移動速度約為人類走路速度的一半,每小時2.4公里。

反映當時氣候溫暖潮濕

布雷克斯利說,這些腳印「這就像是閱讀書中的一頁,告訴我們許多有關一群在史前潟湖沿岸的恐龍生活情況」。這些恐龍生活在一個廣闊河口的中心地帶,周圍有針葉樹、蕨類植物和銀杏林環繞,當時的氣候溫暖潮濕,而非如今日蘇格蘭代表性氣候吹著寒風、下著雨,那時的斯凱島地勢也更平坦,數個淡水潟湖散布其間。

足跡可為研究恐龍生活提供線索

未參與這份研究的英國布里斯托大學脊椎古生物學教授班頓(Mike Benton)表示,目前對侏儸紀中期,生活在世界各地的恐龍和其他陸地動物,所知甚少,這些足跡,每一個腳印都呈現出一隻恐龍在數億年前的舉動,為一窺該時期的恐龍生活,提供重要線索。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