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北美迄今最古老恐龍化石!美國發現「迷你恐龍」 或顛覆「恐龍南半球起源說」

大視野

北美迄今最古老恐龍化石!美國發現「迷你恐龍」  或顛覆「恐龍南半球起源說」
大視野

大視野

北美迄今最古老恐龍化石!美國發現「迷你恐龍」 或顛覆「恐龍南半球起源說」

2025年01月17日 10:20 最後更新:11:35

美科研團隊於懷俄明州發現一種迷你恐龍化石,經證實其生活年代為距今約2.37億至2.27億年前的卡尼期,成為北美迄今最古老的恐龍化石,並對「恐龍僅起源於南半球」假說提出強烈挑戰。

迷你恐龍現身美國  體型僅如雞般大小

科學新聞網站《Science Alert》報導,這個新發現的物種被命名為艾瓦圖姆恐龍(Ahvaytum bahndooiveche),其體型僅如雞般大小,卻擁有明顯的長尾特徵。艾瓦圖姆恐龍屬於蜥腳形類(Sauropod-like)的早期成員,這是目前該物種的首例發現。

「人們常以為恐龍都是巨大生物,但牠們最初並非如此。」研究主持人、威斯康辛大學地質博物館古脊椎動物學家夫萊斯(Dave Lovelace)表示。

或顛覆恐龍起源南半球理論

過去學界普遍認為,恐龍最早出現在古代超級大陸——盤古大陸(Pangea)的南半部(稱為岡瓦納古陸Gondwana),並在600萬至1000萬年後才逐漸向北遷徙至北半部(稱為勞亞古陸Laurasia)。然而,艾瓦圖姆恐龍的年代與南半球最早期恐龍化石相近,這項重要的發現,顯示恐龍可能早在2.3億多年前就已廣泛分布於全球。洛夫萊斯的話更進一步支持了這項發現的重要性:「艾瓦圖姆恐龍的年代,讓學界開始重新思考恐龍的起源與擴散歷程。」

北半球當時環境條件不利於化石保存  而非沒有恐龍存在

研究團隊指,卡尼期正值全球氣候轉變,許多乾燥沙漠轉為潮濕環境,為生物多樣性的演化創造了有利條件。雖然北半球這個時期的恐龍化石相當稀少,但研究團隊認為,這可能是因為當時的環境條件不利於化石保存,而非當時沒有恐龍存在。

東肖肖尼部落參與田野調查工作  協助為新物種命名

這項研究的另一大亮點,是與原住民合作的新模式。化石發現地點位於東肖肖尼部落(Eastern Shoshone Tribe)的傳統領地,該部落不僅參與了田野調查工作,也協助為這個新物種命名。Ahvaytum bahndooiveche在肖肖尼語中意為「遠古恐龍」。

藝術家繪製的艾瓦圖姆恐龍(Ahvaytum bahndooiveche)復原圖(University of Wisconsin Geology Museum 圖片)

藝術家繪製的艾瓦圖姆恐龍(Ahvaytum bahndooiveche)復原圖(University of Wisconsin Geology Museum 圖片)

「過去在原住民社區進行的研究往往是單向的,只有研究者受益,」來自東肖肖尼族與北阿拉帕霍族(Northern Arapaho Tribes)的共同作者兼教育工作者阿曼達·勒克萊爾-迪亞茲(Amanda LeClair-Diaz)表示,「這次與洛夫萊斯博士的合作打破了這個慣例,建立了互惠共享的研究模式。」

Tags:

美國

哈佛醫學院遺傳學家雷赫(David Reich)領導的最新DNA研究發現,全球80億人口中約有一半的人的祖先可以追溯到約5000年前生活在今天烏克蘭境內的顏那亞人(Yamnaya)。

研究啊確定:顏那亞文化起源於烏克蘭的米海利夫卡

據外媒報導,研究團隊分析了450個歐洲史前DNA樣本和1000個已知的古代樣本,確定顏那亞文化起源於今天烏克蘭的米海利夫卡(Mykhailivka)。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來自伏爾加河的族群與當地人融合,形成了顏那亞文化,並向歐洲和亞洲擴張,成為印歐語系發展的關鍵推動力。

DNA證據顯示:顏那亞人的到來通常伴隨當地男性基因的消失

研究顯示,顏那亞人的騎馬技術和輪式馬車帶來了巨大優勢,使他們迅速征服廣大領土。他們使用「庫爾幹」(kurgans)土墩來掩埋死者,這些墓葬成為了研究顏那亞文化的重要線索。此外,DNA證據表明,顏那亞人的到來通常伴隨當地男性基因的消失,顯示其擴張過程具有強烈的征服性質。

驗證印歐語系假說

這項研究也驗證了18世紀語言學家瓊斯(Sir William Jones)提出的印歐語系假說,證實包括英語、俄語、拉丁語和梵語在內的數百種語言源自顏那亞人。然而,一些學者認為,基因證據仍不足以完全確定語言傳播路徑,顯示學術界對此仍存在爭議。

顏那亞人體型比當時其他族群高大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發現顏那亞人可能攜帶鼠疫桿菌(Yersinia pestis),在征服過程中無意間傳播疾病,削弱對手的戰力。DNA也顯示,顏那亞人的體型比當時其他族群高大,這或許與他們的肉類和乳製品飲食有關。顏那亞人的後裔之一雅利安人(Aryans)影響了印度和伊朗文化,但在20世紀被種族主義者曲解。雷赫強調,歐洲人的基因是多個族群融合的結果,人口流動和改變在歷史上一直持續不斷。

在保加利亞發掘中發現的顏那亞人墓葬。(Nature期刊圖片)

在保加利亞發掘中發現的顏那亞人墓葬。(Nature期刊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