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被誤會100年!新種遠古巨型恐龍獲「翻案」正名 體長可達10米

大視野

被誤會100年!新種遠古巨型恐龍獲「翻案」正名  體長可達10米
大視野

大視野

被誤會100年!新種遠古巨型恐龍獲「翻案」正名 體長可達10米

2025年01月26日 18:20 最後更新:19:35

最新研究報告顯示,一具大約100年前在埃及沙漠出土的恐龍化石一直被歸類錯誤,直到最近科學家才辨識出,這具化石屬於新品種恐龍。

已知陸生恐龍中體型最龐大的一種

據外媒報導,這個新品種恐龍被命名為「塔梅里盜龍(Tameryraptor markgrafi)」,體型接近暴龍,據信逾90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期間,生活在現今的埃及,體長可達10米,是已知的陸生恐龍中體型最龐大的一種。

100年前在埃及沙漠出土

然而,這具化石早在1914年在埃及的拜哈里亞綠洲地層被挖掘出土,之後由德國古生物學家史特洛梅爾(Ernst Stromer)進行鑑定,並存放在慕尼黑的巴伐利亞州立古生物與地質學收藏館(SNSB-BSPG)。

二戰期間,一場大火摧毀了該館收藏的所有恐龍化石。多年來,專家一直認為那場大火後僅存史特洛梅爾的筆記、手繪圖和少數幾張化石照片。然而,德國慕尼黑大學古生物學家凱勒曼(Maximilian Kellermann)領導的研究團隊找到了這些未曾見過的化石照片,使得重新鑑定成為可能。這些照片展示了這種恐龍的原始骨骼結構,包括一部分頭骨、脊椎以及後肢。

重新進行歸屬 確認為新品種

史特洛梅爾當年將這具化石歸類為他建立的新屬種,名為鯊齒龍屬「撒哈拉鯊齒龍(Carcharodontosaurus saharicus)」。然而凱勒曼的新研究則認為這是一個新品種,定名為「塔梅里盜龍屬塔梅里盜龍種」。

凱勒曼表示,「在歷史照片中看到的令我們感到驚訝」,這具埃及恐龍化石展現了許多特徵,與後來在摩洛哥發現的更完整的鯊齒龍屬明顯不同,「因此,史特洛梅爾原先的分類是不正確的,我們辨識出一個完全不同、以前未知的掠食性恐龍屬種,稱為塔梅里盜龍」。

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期刊圖片

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期刊圖片

報告的主要作者、慕尼黑大學古生物學教授勞胡特(Oliver Rauhut)表示,這種恐龍具有雙側對稱的鋒利牙齒,鼻端有一角,是北非和南美鯊齒龍的近親,也與亞洲的中棘龍科有親緣關係。

遠古時期生活在北非的恐龍比原先認為的更多樣

研究團隊對這一新發現感到非常興奮,這表明在遠古時期生活在北非的恐龍比原先認為的更加多樣。勞胡特指出,「這項研究意味著考古學家不僅要在土裡挖掘,還要在古老的檔案中挖掘,這將會是值得的」。

以色列3歲女童尼贊(Ziv Nitzan)與家人一同前往位於貝特謝梅什附近的阿西加(Tel Azeka)考古遺址旅行時,意外發現了一塊特殊的石頭,竟是有3800年歷史的「聖甲蟲護身符」。

以色列3歲女童遊遺址「撿到寶」

以色列3歲女童尼贊(Ziv Nitzan)與家人一同前往位於貝特謝梅什附近的阿西加(Tel Azeka)考古遺址旅行時,在步道上注意到一塊石頭的外觀異常,家人隨後通報以色列文物局。

經鑑定石頭是來自青銅器時代的護身符

《耶路撒冷郵報》報導,文物局的專家鑑定後表示,這塊石頭是來自青銅器時代的護身符,擁有約3800年的歷史。該護身符上印有聖甲蟲圖案,是古埃及文化中神聖象徵,代表新生和創造神的化身。聖甲蟲護身符通常出現在墳墓、公共建築和私人住所中,並代表著當時的宗教信仰或社會地位。

揭迦南埃及文化交流證據

此發現吸引考古學界的關注,尼贊的家人也因為及時報告這一重大發現而獲得以色列文物局頒發感謝狀。尼贊發現的護身符將與同一時期的其他考古發現一同在以色列國家考古學園區展出。 阿西加遺址除了擁有深厚的歷史背景,也與聖經中的大衛與哥利亞故事有關,是一個著名的考古地點。考古學家莉普希茨(Lipschits)表示,尼贊發現的聖甲蟲護身符是迦南與埃及文化交流的重要證據,顯示兩地在當時的緊密聯繫。 

Israel Antiquities Authority FB圖

Israel Antiquities Authority FB圖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