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相距近6000公里!南美洲和非洲發現同批恐龍腳印 兩洲分裂前生物或可自由穿梭

大視野

相距近6000公里!南美洲和非洲發現同批恐龍腳印 兩洲分裂前生物或可自由穿梭
大視野

大視野

相距近6000公里!南美洲和非洲發現同批恐龍腳印 兩洲分裂前生物或可自由穿梭

2024年09月01日 12:20 最後更新:12:54

古生物研究團隊在巴西和非洲喀麥隆境,發現白堊紀早期同批恐龍腳印。現在兩處相距近5954公里,證明在南美洲和非洲分裂前,恐龍能在兩陸間自由穿梭。

地球各大洲本是緊密相連在一起的「盤古大陸」

地球各大洲在3.35億至1.75億年前,原本是緊密相連在一起的「盤古大陸」,後續盤古大陸分裂成北半球的勞亞大陸和南半球的岡瓦納大陸。

巴西很長一段時間緊鄰喀麥隆邊界

雖然岡瓦納大陸從1.4億年前又逐漸分裂出南美洲和非洲,但率領此次研究的美國德州南方衛理會大學古生物學家雅各布(Louis Jacobs)指出,由於巴西東北部很長一段時間仍緊鄰喀麥隆邊界(如今的幾內亞灣海岸),所以兩側生物能在這兩塊陸地之間自由穿越,而這批260多個恐龍腳印就是在1.2億年前留下的。

圖擷自南方衛理會大學官網

圖擷自南方衛理會大學官網

南腳印化石在河流和湖泊的沉積物中

研究人員表示,南美洲和非洲分離過程中產生盆地,盆地內開始出現河流和湖泊,最終由大西洋覆蓋,目前所發現的腳印化石,就位於巴西、喀麥隆古河流和湖泊的沉積物之中。

大多數是肉食性恐龍的腳印

大多數都是肉食性恐龍留下的,還有一些蜥腳類或鳥臀目恐龍的腳印。

往下看更多文章

體長15米重逾10噸有獨特尾巴 西班牙發現新種蜥腳類恐龍

2024年09月09日 16:20 最後更新:16:24

西班牙古生物學家發現一種新的巨型蜥腳類恐龍 ( Qunkasaura pintiquiniestra ) ,估計生活在約 7500 萬年前白堊紀,體長 15 米重逾 10 噸。

建高鐵意外發現化石遺址

據外媒報道,新物種恐龍化石是在西班牙中部山區小鎮昆卡 ( Cuenca ),附近的洛韋科 ( Lo Hueco ) 化石遺址發現的。里斯本大學理學院古生物學家莫喬(Pedro Mocho)表示,該地點正在挖掘,用於建造馬德里和巴倫西亞之間的高速列車,當時工作人員開始挖掘大量恐龍、鱷魚和海龜的古代骨骼。

推斷恐龍尚未成年

Qunkasaura的特徵是具有獨特的尾巴形態,由於化石的椎骨「完全縫合」,這意味著牠死亡時尚未達到成年尺寸。牠屬於後凹椎龍類薩爾塔龍類(opisthocoelicaudine saltasaurids)的群體,這一群體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所有蜥腳類恐龍都是草食性動物,因此這個新物種相信以植物性飲食為生。

圖片來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Biology

圖片來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Biology

命名靈感來自地理文化

新物種恐龍命名靈感來自於多個地理和文化參考,包括該地區的古老地名、拉丁語中的蜥蜴(saurus),以及西班牙畫家安東尼奧·索拉(Antonio Saura)的名字,還有《唐吉訶德》中一個角色的名字——「平蒂基尼埃斯特拉女王」(Queen Pintiquiniestra)。

圖片來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Biology

圖片來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Biology

未來 3 個月會出現更多物種

莫喬補充說,研究人員在接下來的 3 個月會提取幾具恐龍骨骼,其中大部分是蜥腳類恐龍,特徵是脖子很長,尾巴很長,身體很大,頭部很小,相信會再出現新的物雒。部分 Qunkasaura 的骨骼已在當地的古生物博物館展出。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