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糖尿病不僅與飲食相關,睡眠的影響甚至更大!多項研究指出擁有以下4種睡眠習慣可能大大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
不良睡眠習慣恐增患糖尿病風險
許多糖尿病患者被建議嚴格管理飲食,但除了飲食外,睡眠習慣對於糖尿病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因此,即使是那些日常飲食保持健康的人,仍可能因為不良的睡眠模式而患上糖尿病。
睡眠不規律會導致糖尿病風險增加
據《健康時報》報導,《糖尿病護理》雜誌於2024年10月10日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睡眠規律性與2型糖尿病發病率之間的關聯。研究顯示,睡眠不規律會導致糖尿病風險增加,因此即便睡眠達到8小時的人,患糖尿病的機率也相對較高。該研究通過分析超過7.3萬名平均年齡為62.2歲的參與者的數據,平均隨訪時間為7.7年,在這期間,共有1794人患上2型糖尿病。
根據參與者的睡眠規律程度,研究人員將其歸為3類:
1. 睡眠重度不規律的人
2. 睡眠中度不規律的人
3. 睡眠非常規律的人
探究發現:睡眠重度不規律者與睡眠規律者相比,2型糖尿病的風險顯著增加。即便每晚睡眠時長超過7小時的人,若睡眠不規律,也是增加糖尿病風險。因此,除了注意睡眠時長和睡眠質量外,還需要關注睡眠規律性,即每日入睡時間和起床時間要差不多。
此外,有多個研究指出擁有以下4大睡覺習慣的人更易患上糖尿病。
1. 睡眠不足6小時的人
2024年3月,《美國醫學會雜誌·網絡公開》上的一項研究表明,糖尿病的發病不僅與不健康的飲食習慣相關,還與睡眠質量有直接聯繫。研究發現,每天睡眠時間只有3到6小時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更高;雖然均衡健康的飲食有助於降低患病風險,但它不能完全抵消由於缺乏睡眠帶來的風險增加。換言之,即使飲食再健康,睡眠不足依舊可能導致糖尿病的發生。
研究人員指出,睡眠時間短可能通過多種機制增加2型糖尿病的發病風險,例如可能影響細胞胰島素敏感性受損等。根據研究結果顯示,確保每天至少獲得7小時的睡眠,可以有效降低因睡眠不足而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
2. 習慣開著燈睡覺的人
夜間開燈睡眠亦被發現可能增加糖尿病的風險,2022年一項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的研究顯示,開燈睡覺不僅會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還可能損害我們的心血管功能。這項研究涵蓋了20名健康的成年人,他們被隨機分為兩組,一組在開燈的環境中連續睡了兩晚,另一組則在昏暗的環境中連睡2晚。
研究結果顯示,開燈睡眠的人群在第二天早晨表現出更加嚴重的胰島素抵抗,這可能導致血糖水平失控,長期下去有可能發展為糖尿病。此外,這一組人在夜間的心率也有所上升,可能對心血管健康造成不利影響。
3. 睡覺打呼嚕的人
有些人睡覺時不斷打呼嚕,醒來後常感到頭暈腦脹,這些並非是睡眠質量好的跡象,而是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的典型表現。眾多研究已經表明,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即打呼嚕)可能是2型糖尿病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患有此綜合徵的人群與一般健康人相比,患2型糖尿病的幾率顯著更高,這與胰島素抵抗和睡眠呼吸暫停嚴重性密切相關。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發佈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與糖尿病專家共識》中強調,遇到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患者時,應考慮其是否同時患有糖尿病。此外,在診斷和治療2型糖尿病及代謝綜合徵的患者時,也應考慮他們可能存在的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的可能性。
4. 習慣晚睡晚起的人
對於晚睡晚起的人群,2023年一項刊登在《內科醫學年鑑》上的研究指出,與習慣早睡早起的人相比,晚睡晚起的人患糖尿病的風險要高出72%。這是因為晚睡晚起可能會因為晝夜節律的失調增加糖尿病風險。當我們的生物鐘(涵蓋睡眠-覺醒週期、激素分泌、體溫以及代謝)與外界環境(光照和工作時間)不協調時,就會出現晝夜節律失調。這種失調可能會擾亂能量平衡,並促進糖尿病的發病風險。
正確的睡眠模式對預防糖尿病顯得尤為重要,為此專家提出了以下3大最佳睡眠關鍵:
1. 最佳睡眠時長為7至8小時
2024年3月,清華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科學報告》期刊上發佈的研究顯示,每天睡7小時能最大限度地延長壽命,而睡眠時間過長或過短都可能加速身體的生物學衰老。《健康中國行動》亦建議成年人每天的睡眠時間應保持在7至8小時。
2. 最佳的入睡時間於晚上22:00至23:00之間
根據2021年英國牛津大學研究生在《歐洲心臟雜誌·數字健康》上發表的研究發現,在晚上22:00至23:0這一時間段入睡的人心血管疾病風險最低。相比之下,晚上23:00至24:00入睡的人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12%,午夜或更晚入睡的人風險增加25%,而晚上22:00之前入睡的人風險增加24%。
3. 保持規律是健康睡眠習慣的關鍵
2023年8月,《睡眠健康》(Sleep Health)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保持穩定的睡眠習慣有助於減緩身體生物衰老過程,與睡眠習慣不穩定的人相比,那些睡眠時間穩定、工作日與週末睡眠差異不大的人,身體生物年齡相對年輕9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