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都會區是香港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新田科技城更是近年來政府釋放土地發展科創、孵化新質生產力的前瞻性舉措。然而,自新田科技城研究規劃公佈以來,環保界人士對發展區內的生態保育爭議不斷,特別質疑規劃中擬被填平的90公頃魚塘會威脅生態多樣性。但我們要知道,魚塘本身是經濟作業,並不是天然生態,而是人工濕地;沒有好好管理的魚塘就一定不會是好環境。據早前媒體實地考察新田科技城的報導,新田一帶的魚塘至少有六成已閒置荒廢,塘邊堆填的垃圾廢料更讓塘水嚴重污染,對環境造成極大的破壞。
所以,保護良好的生態環境,不能單純執著於圈地保育。如果無視實際情況,只是將現有的魚塘圈畫起來而禁止改變用途,只會浪費土地資源,同時喪失其經濟和保育價值。
有環保人士擔心填平魚塘之後,會令原來在此棲息的雀鳥失去覓食的場地。但常理可知,鳥類通常聚在淺灘活動,很少在魚塘中心覓食。所以,對雀鳥而言,魚塘的價值主要在塘邊,以魚塘作為候鳥保育的地點,易造成魚池中央大面積浪費。香港環境保護協會主席樊熙泰教授就指出:「河道具有狹長的堤岸和流動的水源,活化河道生態能為候鳥提供更佳的棲息及覓食環境。」
其實要為候鳥保留棲息空間,未必要緊盯著魚塘這類人工的濕地不放。根據《國際濕地公約》對濕地類型的劃分,濕地包括天然濕地和人工濕地,其中魚塘則屬於受人為干預、適合人類需求的次生濕地,亦即人工濕地。Jun Fan等六名學者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1年的一篇研究論文Function of restored wetlands for waterbird conservation in the Yellow Sea coast證明,無論是水鳥的物種多樣性、個體密度、功能多樣性和系統發育多樣性等各方面,在自然濕地的表現均明顯高於魚塘及農田等人工濕地。
要做到因地制宜,把握整治重心,釋放無保育價值的土地,離不開當局對土地作出合理的評估和規劃。正如我們持續智庫的高級顧問林筱魯議員強調:「政府推行新田科技城發展的工作,須全速推進,並逐步完善規劃。」近年來,內地十分流行一句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大家也合理地將其理解成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殊不知,這句話的底層邏輯,更是強調環保和發展的兼顧。習近平主席的科學論斷提出,規劃先行是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的前提。參考內地,便可發現許多因規劃而實現保育和發展雙贏的成功案例。與北區一衣帶水的深圳對深圳河的治理,通過對生態河道的設計,同樣實現了對於紅樹林的保育。例如,其根據河道現有地形,將合適位置改造成「河漫灘」,為動植物提供適合生長的生態環境。而所建造蓄洪湖泊,在不蓄洪的時候則轉換成河灘濕地。這樣改造,既滿足了人類生活需要,又為鳥類提供棲息地方,是宜居生態性價比更優的選擇。
同樣,蘇州太湖在上世紀70年代的曾被漁民圍墾成為2500多個魚塘。在2007年國家規劃下,實施了「退漁還湖」的方略,對各區域進行規劃和利用,並建成蘇州太湖濕地公園,在設立了生態保護區的同時,又充分發揮濕地的文旅價值,推動當地經濟增長,是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有力佐證。反觀香港,當局也在嘗試尋找可行的規劃方案,例如將北都荒廢及缺乏管理的魚塘,發展為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並以此帶動漁業、科研、旅遊的發展。此舉是北都生態規劃的利好措施,政府應協同環保組織,持續關注並落實對河道和濕地的改造,營造更適宜鳥類生活習性的生態環境。
保育和發展從來都是雙行道,不是單行道,而實現這一平衡的保障手段正是科技。早在2011年,中國環境保護部就已指出:中國環保新道路要著力構建強大堅實的科技支撐體系。我們看一個在城市化發展中通過科技手段保障生態保育的例子便有直觀感受:在廣東新會,有個聞名中外的生態旅遊景點叫作「小鳥天堂」,是約3萬隻鷺鳥的棲息地。2014年初國家發展高鐵網絡,在修建連接江門至湛江的江湛鐵路時,無可避免要穿過該自然生態景區。為避免列車噪音對鷺鳥生活產生干擾,施工隊斥資打造了全球首個全長2,036米的高鐵拱形全封閉聲屏障,隔絕列車通過時的噪音。通過三層的隔音板和吸音層,比沒有列車經過時只增加了0.2分貝,幾乎與原先環境無異。另外,施工期還特意避開鷺鳥的繁殖期,隨著時間推移,小鳥天堂的鳥類數量不減反增,亦進一步證明科學技術可助力城市發展中的生態保護。
生物多元性的保育固然重要,但減排更是全球共同面對刻不容緩的問題。對比前幾年,如今的科技手段更是日日新:例如在建築中可採用太陽能光伏板等環保工藝,為室內轉化能源;在交通運輸系統中運用清潔能源減少碳排放;在樓宇通過AI管理能根據人類活動情況節約用電等等。何況新田科技城本就聚集了各行業科技人才!相信在新發展區開發的過程中,更應該發揮自身科創優勢,將發展保育並存作為最耀眼的證明。因此,當局若希望達成北都的宜居生態,應做好規劃,改變公眾固有思維,注重環境保育的質素而非體量。並利用科技助力,像候鳥在香港的天空自由盤旋一樣,讓發展與環保可以比翼齊飛。
參考資料:
拉姆萨國際濕地公約
https://www.ramsar.org/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s/library/scan_non_certified_ch.pdf
Fan, J., Wang, X., Wu, W., Chen, W., Ma, Q., & Ma, Z. (2021). Function of restored wetlands for waterbird conservation in the Yellow Sea coast.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756, 144061.
深圳香港攜手整治濕地環境見成效
http://www.locpg.gov.cn/jsdt/2021-08/12/c_1211328655.htm
魚塘變身鳥類天堂!太湖國家濕地公園不斷「煥新」
http://www.ourjiangsu.com/a/20230831/1693467491266.shtml
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要著力構建強大堅實的科技支撐體系
https://big5.mee.gov.cn/gate/big5/www.mee.gov.cn/gkml/sthjbgw/qt/201102/t20110228_201224_wh.htm
守護「小鳥天堂」 江湛鐵路建全球首個高鐵隔音屏障
https://www.ourchinastory.com/zh/3437/守護「小鳥天堂」%20江湛鐵路建全球首個高鐵隔音屏障#:~:text=連接江門至湛江的,兼顧的最佳範例%E3%80%82
持續智庫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不知大家有沒有留意,在每年的11、12月左右,都會有一個COP大會成為新聞關注的焦點,這便是聯合國舉辦的氣候變化大會。自1995年起,由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國政府每年召開締約方會議,以評估國際應對氣候變化的進展,到今年已經是第29屆。
今年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舉辦的COP29氣候大會中,有兩個核心議題,一個是「氣候融資」,另一個則是「碳交易市場」。所謂「氣候融資」,即發達國家需對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促使發展中國家加速淘汰化石燃料,推動綠色能源轉型,並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發達國家在近三百年的工業發展過程中,對環境已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但是,當他們在享受經濟的碩果時,卻以環保為藉口阻礙新興國家發展是十分不公平的,因此氣候大會的成員同意以融資的形式協助發展中國家在減碳模式下發展。今年,氣候大會決議達成了從過去每年1千億美元的融資目標提高到2035年前每年3千億美元;其中,逐步淘汰化石燃料、轉型綠色能源發展仍是未來環保行動的重點。至於「碳交易市場」,則是允許企業買賣碳排放權的市場,讓綠色資源在不同企業之間更有效地配置,協助實現減碳目標。此次會議對全球碳權交易機制的標準有了明確的決議,為全球碳市場的有效運行提供了保障。
可見走綠色線路,是未來的大勢所趨。中國在氣候問題上勇於承擔責任和作出貢獻,其創新產品和綠色技術,除了帶領國內企業提升環保運作之外,更有助其他發展中國家以綠色低碳的方式開展基建,是全球能源轉型的推動者和貢獻者。自 2016 年以來,中國已經支付共計245 億美元,用于支持發展中國家的生態轉型。
過去中國作為製造業大國,出口的服裝、家電、家具被稱為「老三樣」,如今已被「新三樣」取代,就是電動車、鋰離子蓄電池和太陽能電池板,更加證實了中國轉型成為綠色能源大國。據資料顯示,至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已經連續9年位居世界第一,佔全球比重超過6成。在全球排名前十的電動電池企業中,有6家是中國企業,中國動力電池裝車量全球佔比達到63.5%。國際能源署宣稱全球能源市場正進入由中國引領的「電力時代」,中國正在帶動全球電動車發展崛起。
在綠色能源轉型方面,截止2023年,中國的風力和太陽能發電量已經足以覆蓋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社會中每消費3度電,就有一度電是綠色電力,提前六年實現了在2020年的氣候雄心峰會上習主席定下的到2030年中國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的目標。這兩項能源,中國的產量分別佔據全球產量約五分之四和三分之二。而中國的風電、光伏產品已經出口到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累積出口額分別超過334億美元和2453億美元。
香港背靠祖國,在向環保目標邁進的步伐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應「氣候融資」在國際金融社會的開展,香港發揮國際綠色金融中心的角色,自2019年5月以來,政府已成功發行了總額為2,200億港元的綠色和可持續債券,為110多個綠色公共項目提供資金。
在「碳交易市場」方面,香港也積極參與。由於在西方社會,通過碳交易市場促使企業有效管理其溫室氣體排放的做法已經十分成熟,而亞洲仍處於早期的發展階段。香港交易所於2022年底推出了國際碳市場,冀把握碳市場機遇,為全球減碳作出貢獻。此舉不僅推動香港企業銜接國際軌道,更有希望對亞洲的減排起到引領作用。金融發展局在報導中指出,作為全球金融中心,香港的角色是將中國與國際的碳市場連接起來,幫助統一碳交易標準,助力市場參與者能無障礙地參與市場的碳積分購買,並引領自願碳市場在亞洲及其他地區的發展。
在金融優勢之外,香港亦具備大量優秀的科學家和工業家。在國際環保的大形勢之下,香港須因時制宜,大力開展綠色科創的研發生產。以往,資本家總覺得香港本土市場太小,因此吝於投資、研發綠色科技。然而,我們應將目光放闊、放遠:除了作為進出口的門戶,香港更可以推動業界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綠色產業,在綠色金融措施的配合下,把握住內地與海外廣闊的市場空間。
早前,香港科技園公司帶領一眾初創企業前往泰國參加Techsauce Global Summit 2024科技展覽,其中就包括一家鋰電池回收加工的科創企業,其技術有效減少開採原材料和回收時的碳排放,備受國際市場的青睞。同時,科技園公司亦為智能水耕、塑木材料等環保科技企業給予設施、資金、服務等支持,為其提供平台拓寬海外市場。由此可見,香港科創企業的綠色研發在國際市場上十分出彩,關鍵是需鼓勵商界和業界與初創企業合作共贏,利用環保金融的機會,把握大好投資前景,讓更多環保產品的成果研發、落地,在國際舞台展現香港科創實力。
至於業界在綠色產業上的發展機遇,根據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在氣候大會上提到香港將實現的三大減碳目標,可見推動綠色運輸仍是未來的重中之重。上月,政府公佈了《綠色船用燃料加注行動綱領》,這個頗具前瞻性的政策順應國際零碳排大勢,為將香港打造成區內首選的綠色船舶燃油加注中心鋪好路,增加香港作為主要國際航運中心的競爭力。在本月的《公共巴士和的士綠色轉型路線圖》中,政府也指出私人市場提供的公共充電設施已在三年間增加至約3倍,達到2024年9月的6 600個以上,當中包括超過1500個快速或高速充電樁。政府亦提出鼓勵私人市場進行充電設施供應,並逐步將電動車充電服務市場化,以推動業界供應商參與提供電動車充電服務。
可見對於氣候大會提及的重點,商界和業界已陸續起動,發展綠色金融和產業。同時,國家推動香港建設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更是證明香港可以融入科創優勢,配合內地產業發展,投入更廣闊的海內外市場。正如我們之前的文章所言,學、研、產是三位一體、缺一不可。新田科技城作為香港新的科創中心和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祈望可以成為孕育綠色產業的基地,讓綠色產業與綠色金融一起引領綠色行動。
參考資料:
UN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Baku - November 2024. UNFCCC.
https://unfccc.int/cop29
COP29落幕,中國將成全球氣候領導國?你該知道的3個未來關鍵轉折點。
https://csrone.com/topics/8970
香港的碳交易市場——努力實現凈零排放。香港金融發展局。
https://www.fsdc.org.hk/zh/media/香港的碳交易市場-努力實現凈零排放
香港科企搶佔東南亞先機 泰國初創拓港市場。香港01.
https://www.hk01.com/社會新聞/1064253/香港科企搶佔東南亞先機-泰國初創拓港市場?utm_source=01appshare&utm_medium=referral
Opening speech by SEE at COP29 China Pavilion's Side Event. Press Releases, Gov of HKSAR.
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411/13/P2024111300792.htm
公交巴士和的士綠色轉型路線圖。
https://www.eeb.gov.hk/sites/default/files/pdf/Bus_Taxi_Roadmap_chi.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