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將至,南海上卻連續生成4個颱風,香港前所未有地在11月中掛起8號風球;世界各地出現極端天氣,亞馬遜雨林區大規模亁旱、阿拉伯沙漠暴雨水淹,全球暖化造成的危害已經燒到眼眉。
持續智庫上週(11月5日)以「永續與發展:青年與科創」為主題舉辦的講談會上,世界綠色組織行政總裁余遠騁博士表示,在環保議題上,氣候變化和碳排放問題已造成嚴重危機,遠遠超越生態保育問題。前兩日,全球碳項目科學團隊的最新研究「新鮮出爐」:全球化石燃料的碳排放量在2024年再次創下歷史新高,預測顯示,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為416億噸,且這個趨勢並沒有逆轉的跡象。大氣中如此大量的二氧化碳水平,大大加劇了全球變暖的程度。由此可見,全球變暖和碳排放是當下最迫在眉睫的全球性環保問題,事關氣候變化不僅對生態系統造成不可磨滅的破壞,海平面上升、水旱災害和惡劣天氣更會嚴重影響經濟、民生及糧食安全。據2022年經合組織等多個氣候政策態度的國際民意調查顯示,全球大多數人都認為氣候變化對地球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其中80%的受訪者希望各政府採取更有力的行動來應對氣候危機。
相比而言,一旦提及到香港的環境保護,最先浮現在人們腦海中的反而是候鳥保護、土地保育等議題。「圈地保育」、建立自然保護區成為環團的首選倡議,反而宏觀環保的意識顯得少了分量。生態保育對於保護生物多樣性來說固然重要,但是氣候變化對於保護區保育成效的影響卻鮮為人知。學者Wenda Cheng和Timothy C. Bonebrake對香港的蝴蝶保護區進行了在氣候變化下的有效性評估,結果顯示,氣候變化會導致群落或生態系統轉變,使保護區能否持續達到保育目標變得不確定。儘管香港的保護區覆蓋率相對較高,但在氣候變化下,保護區對蝴蝶等生物的保護成效可能會下降,甚至會面臨滅絕的危機。
因此,要真正做到生態保育和環境保護,就要跳出保護生態用地的思維模式,將視野放在更宏觀的氣候問題上。現時,氣候暖化和綠色減排等可持續發展理念越來越受到社會關注,大家也對其重要性有清晰認知。近年來,當局和社會各界也逐漸重視氣候和碳排放等問題,並為之作出努力。2021年,政府出台了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當中設立了香港在2050 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並強調了可再生能源及推廣綠色運輸等策略對於減少碳排放的重要性。這些策略是十分科學及可行的。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我們目前所處在科技革命的時代,以前由於發展所帶來無法克服的環境問題,現在大多數都可以由創新的科學技術進行解決,並通過探索各種新興技術,實現節能減排。
例如,政府近年來大力推廣電動車,因交通排放是城市碳排放的最大來源。電動車沒有「死氣喉」,完全沒有廢氣排放,已經可以令馬路上的廢氣大量減少。當然,電動車消耗的電,在生產時也會產生二氧化碳,但發電廠比燃油汽車引擎有更高能效,始終有助減排;此外,由於香港正在推行清潔能源發電,若在電動車製造過程中選擇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更是從源頭上減少碳排放。又如T·PARK和O·PARK營運的大型轉廢為能設施,可將淤泥和廚餘轉化為生物能源及肥料,並將回收焚化過程中產生的熱能轉化為電力,最高可生產高達兩兆瓦的電力輸出至公共電網。此外,當局更是大力發展太陽能和離岸風能等可再生能源,逐步邁進低碳經濟。
其次,人工智能在環保產業上的應用也大大促進節能減排的效率。現時,香港工業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研發中心已研發出用於廢物回收的 AI 分類系統,能夠有效提升廢物回收價值,促進資源循環再用。又有愈來愈多新建物業部署物聯網感應,及引入AI能源管理系統,例如實時監測室內人數變化,計算閒置率,亦能偵測空間光暗、溫度及濕度;當室內人數減少時,通過調低冷氣通風或照明的功耗,節省用電,提高能源效率。
除了清潔能源和人工智能可在節能減碳做出貢獻,在建築設計中納入減排的考慮,甚至可以實現負碳排放。位於九龍灣的建造業零碳天地,以淨零碳排放運作為目標,採用環保建築科技,通過太陽能光伏板,及利用廢置食用油製成生物燃料的三聯供系統,產生可再生能源,以抵消其建築過程和主要結構材料的內含碳。同時,建築採用不同的節能設計,較採用標準設計的同類建築節省25%的能源。
既然善用科技及鼓勵創新可對減少碳排放有積極作用,並對氣候變化產生不可或缺的貢獻,香港更應脫離「無為保育」的態度,而必須從被動措施轉變為主動策略,利用科技處理環保的迫切挑戰。正如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表示,香港過往的保育概念是「將土地圈出來不准發展」,反而令魚塘乾涸、田地荒廢,喪失其保育價值。相反,生態保育與城市發展並不對立,我們應採用積極保育的策略,進行合理的規劃和生態管理。
資料來源:
Fossil fuel CO2 emissions increase again in 2024. Science Daily. November 12, 2024.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4/11/241112191227.htm
Global surveys show people’s growing concern about climate change. Journalism for the energy transition. June 20, 2024. https://www.cleanenergywire.org/factsheets/global-surveys-show-peoples-growing-concern-about-climate-change
Cheng, W., Bonebrake, T.C. Conservation effectiveness of protected areas for Hong Kong butterflies declines under climate change. J Insect Conserv 21, 599–606 (2017). https://doi.org/10.1007/s10841-017-9998-7
香港工業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研發中心 (FLAIR) 首秀國際環保博覽 展現人工智能驅動的廢物分類技術/智能回收箱https://hk.funkykit.com/2024/11/34932/
智慧生活|節能減排 慳得其法 施耐德電氣 為未來樓宇定義
https://www.am730.com.hk/科技/智慧生活丨節能減排-慳得其法-施耐德電氣-為未來樓宇定義/330445
專訪|重劃北都濕地區研釋放土地 謝展寰:「圈地不准發展」概念須改。星島日報,2022年7月24日。
https://www.singtaousa.com/2022-07-24/專訪|重劃北都濕地區研釋放土地-謝展寰:「圈地/4188525#page2
持續智庫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不知大家有沒有留意,在每年的11、12月左右,都會有一個COP大會成為新聞關注的焦點,這便是聯合國舉辦的氣候變化大會。自1995年起,由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國政府每年召開締約方會議,以評估國際應對氣候變化的進展,到今年已經是第29屆。
今年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舉辦的COP29氣候大會中,有兩個核心議題,一個是「氣候融資」,另一個則是「碳交易市場」。所謂「氣候融資」,即發達國家需對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促使發展中國家加速淘汰化石燃料,推動綠色能源轉型,並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發達國家在近三百年的工業發展過程中,對環境已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但是,當他們在享受經濟的碩果時,卻以環保為藉口阻礙新興國家發展是十分不公平的,因此氣候大會的成員同意以融資的形式協助發展中國家在減碳模式下發展。今年,氣候大會決議達成了從過去每年1千億美元的融資目標提高到2035年前每年3千億美元;其中,逐步淘汰化石燃料、轉型綠色能源發展仍是未來環保行動的重點。至於「碳交易市場」,則是允許企業買賣碳排放權的市場,讓綠色資源在不同企業之間更有效地配置,協助實現減碳目標。此次會議對全球碳權交易機制的標準有了明確的決議,為全球碳市場的有效運行提供了保障。
可見走綠色線路,是未來的大勢所趨。中國在氣候問題上勇於承擔責任和作出貢獻,其創新產品和綠色技術,除了帶領國內企業提升環保運作之外,更有助其他發展中國家以綠色低碳的方式開展基建,是全球能源轉型的推動者和貢獻者。自 2016 年以來,中國已經支付共計245 億美元,用于支持發展中國家的生態轉型。
過去中國作為製造業大國,出口的服裝、家電、家具被稱為「老三樣」,如今已被「新三樣」取代,就是電動車、鋰離子蓄電池和太陽能電池板,更加證實了中國轉型成為綠色能源大國。據資料顯示,至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已經連續9年位居世界第一,佔全球比重超過6成。在全球排名前十的電動電池企業中,有6家是中國企業,中國動力電池裝車量全球佔比達到63.5%。國際能源署宣稱全球能源市場正進入由中國引領的「電力時代」,中國正在帶動全球電動車發展崛起。
在綠色能源轉型方面,截止2023年,中國的風力和太陽能發電量已經足以覆蓋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社會中每消費3度電,就有一度電是綠色電力,提前六年實現了在2020年的氣候雄心峰會上習主席定下的到2030年中國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的目標。這兩項能源,中國的產量分別佔據全球產量約五分之四和三分之二。而中國的風電、光伏產品已經出口到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累積出口額分別超過334億美元和2453億美元。
香港背靠祖國,在向環保目標邁進的步伐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應「氣候融資」在國際金融社會的開展,香港發揮國際綠色金融中心的角色,自2019年5月以來,政府已成功發行了總額為2,200億港元的綠色和可持續債券,為110多個綠色公共項目提供資金。
在「碳交易市場」方面,香港也積極參與。由於在西方社會,通過碳交易市場促使企業有效管理其溫室氣體排放的做法已經十分成熟,而亞洲仍處於早期的發展階段。香港交易所於2022年底推出了國際碳市場,冀把握碳市場機遇,為全球減碳作出貢獻。此舉不僅推動香港企業銜接國際軌道,更有希望對亞洲的減排起到引領作用。金融發展局在報導中指出,作為全球金融中心,香港的角色是將中國與國際的碳市場連接起來,幫助統一碳交易標準,助力市場參與者能無障礙地參與市場的碳積分購買,並引領自願碳市場在亞洲及其他地區的發展。
在金融優勢之外,香港亦具備大量優秀的科學家和工業家。在國際環保的大形勢之下,香港須因時制宜,大力開展綠色科創的研發生產。以往,資本家總覺得香港本土市場太小,因此吝於投資、研發綠色科技。然而,我們應將目光放闊、放遠:除了作為進出口的門戶,香港更可以推動業界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綠色產業,在綠色金融措施的配合下,把握住內地與海外廣闊的市場空間。
早前,香港科技園公司帶領一眾初創企業前往泰國參加Techsauce Global Summit 2024科技展覽,其中就包括一家鋰電池回收加工的科創企業,其技術有效減少開採原材料和回收時的碳排放,備受國際市場的青睞。同時,科技園公司亦為智能水耕、塑木材料等環保科技企業給予設施、資金、服務等支持,為其提供平台拓寬海外市場。由此可見,香港科創企業的綠色研發在國際市場上十分出彩,關鍵是需鼓勵商界和業界與初創企業合作共贏,利用環保金融的機會,把握大好投資前景,讓更多環保產品的成果研發、落地,在國際舞台展現香港科創實力。
至於業界在綠色產業上的發展機遇,根據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在氣候大會上提到香港將實現的三大減碳目標,可見推動綠色運輸仍是未來的重中之重。上月,政府公佈了《綠色船用燃料加注行動綱領》,這個頗具前瞻性的政策順應國際零碳排大勢,為將香港打造成區內首選的綠色船舶燃油加注中心鋪好路,增加香港作為主要國際航運中心的競爭力。在本月的《公共巴士和的士綠色轉型路線圖》中,政府也指出私人市場提供的公共充電設施已在三年間增加至約3倍,達到2024年9月的6 600個以上,當中包括超過1500個快速或高速充電樁。政府亦提出鼓勵私人市場進行充電設施供應,並逐步將電動車充電服務市場化,以推動業界供應商參與提供電動車充電服務。
可見對於氣候大會提及的重點,商界和業界已陸續起動,發展綠色金融和產業。同時,國家推動香港建設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更是證明香港可以融入科創優勢,配合內地產業發展,投入更廣闊的海內外市場。正如我們之前的文章所言,學、研、產是三位一體、缺一不可。新田科技城作為香港新的科創中心和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祈望可以成為孕育綠色產業的基地,讓綠色產業與綠色金融一起引領綠色行動。
參考資料:
UN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Baku - November 2024. UNFCCC.
https://unfccc.int/cop29
COP29落幕,中國將成全球氣候領導國?你該知道的3個未來關鍵轉折點。
https://csrone.com/topics/8970
香港的碳交易市場——努力實現凈零排放。香港金融發展局。
https://www.fsdc.org.hk/zh/media/香港的碳交易市場-努力實現凈零排放
香港科企搶佔東南亞先機 泰國初創拓港市場。香港01.
https://www.hk01.com/社會新聞/1064253/香港科企搶佔東南亞先機-泰國初創拓港市場?utm_source=01appshare&utm_medium=referral
Opening speech by SEE at COP29 China Pavilion's Side Event. Press Releases, Gov of HKSAR.
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411/13/P2024111300792.htm
公交巴士和的士綠色轉型路線圖。
https://www.eeb.gov.hk/sites/default/files/pdf/Bus_Taxi_Roadmap_chi.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