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如何環保:拓寬宏觀視野 善用科技手段

博客文章

如何環保:拓寬宏觀視野 善用科技手段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如何環保:拓寬宏觀視野 善用科技手段

2024年11月18日 14:22 最後更新:14:36

聖誕節將至,南海上卻連續生成4個颱風,香港前所未有地在11月中掛起8號風球;世界各地出現極端天氣,亞馬遜雨林區大規模亁旱、阿拉伯沙漠暴雨水淹,全球暖化造成的危害已經燒到眼眉。

持續智庫上週(11月5日)以「永續與發展:青年與科創」為主題舉辦的講談會上,世界綠色組織行政總裁余遠騁博士表示,在環保議題上,氣候變化和碳排放問題已造成嚴重危機,遠遠超越生態保育問題。前兩日,全球碳項目科學團隊的最新研究「新鮮出爐」:全球化石燃料的碳排放量在2024年再次創下歷史新高,預測顯示,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為416億噸,且這個趨勢並沒有逆轉的跡象。大氣中如此大量的二氧化碳水平,大大加劇了全球變暖的程度。由此可見,全球變暖和碳排放是當下最迫在眉睫的全球性環保問題,事關氣候變化不僅對生態系統造成不可磨滅的破壞,海平面上升、水旱災害和惡劣天氣更會嚴重影響經濟、民生及糧食安全。據2022年經合組織等多個氣候政策態度的國際民意調查顯示,全球大多數人都認為氣候變化對地球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其中80%的受訪者希望各政府採取更有力的行動來應對氣候危機。

相比而言,一旦提及到香港的環境保護,最先浮現在人們腦海中的反而是候鳥保護、土地保育等議題。「圈地保育」、建立自然保護區成為環團的首選倡議,反而宏觀環保的意識顯得少了分量。生態保育對於保護生物多樣性來說固然重要,但是氣候變化對於保護區保育成效的影響卻鮮為人知。學者Wenda Cheng和Timothy C. Bonebrake對香港的蝴蝶保護區進行了在氣候變化下的有效性評估,結果顯示,氣候變化會導致群落或生態系統轉變,使保護區能否持續達到保育目標變得不確定。儘管香港的保護區覆蓋率相對較高,但在氣候變化下,保護區對蝴蝶等生物的保護成效可能會下降,甚至會面臨滅絕的危機。

因此,要真正做到生態保育和環境保護,就要跳出保護生態用地的思維模式,將視野放在更宏觀的氣候問題上。現時,氣候暖化和綠色減排等可持續發展理念越來越受到社會關注,大家也對其重要性有清晰認知。近年來,當局和社會各界也逐漸重視氣候和碳排放等問題,並為之作出努力。2021年,政府出台了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當中設立了香港在2050 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並強調了可再生能源及推廣綠色運輸等策略對於減少碳排放的重要性。這些策略是十分科學及可行的。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我們目前所處在科技革命的時代,以前由於發展所帶來無法克服的環境問題,現在大多數都可以由創新的科學技術進行解決,並通過探索各種新興技術,實現節能減排。

例如,政府近年來大力推廣電動車,因交通排放是城市碳排放的最大來源。電動車沒有「死氣喉」,完全沒有廢氣排放,已經可以令馬路上的廢氣大量減少。當然,電動車消耗的電,在生產時也會產生二氧化碳,但發電廠比燃油汽車引擎有更高能效,始終有助減排;此外,由於香港正在推行清潔能源發電,若在電動車製造過程中選擇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更是從源頭上減少碳排放。又如T·PARK和O·PARK營運的大型轉廢為能設施,可將淤泥和廚餘轉化為生物能源及肥料,並將回收焚化過程中產生的熱能轉化為電力,最高可生產高達兩兆瓦的電力輸出至公共電網。此外,當局更是大力發展太陽能和離岸風能等可再生能源,逐步邁進低碳經濟。

其次,人工智能在環保產業上的應用也大大促進節能減排的效率。現時,香港工業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研發中心已研發出用於廢物回收的 AI 分類系統,能夠有效提升廢物回收價值,促進資源循環再用。又有愈來愈多新建物業部署物聯網感應,及引入AI能源管理系統,例如實時監測室內人數變化,計算閒置率,亦能偵測空間光暗、溫度及濕度;當室內人數減少時,通過調低冷氣通風或照明的功耗,節省用電,提高能源效率。

除了清潔能源和人工智能可在節能減碳做出貢獻,在建築設計中納入減排的考慮,甚至可以實現負碳排放。位於九龍灣的建造業零碳天地,以淨零碳排放運作為目標,採用環保建築科技,通過太陽能光伏板,及利用廢置食用油製成生物燃料的三聯供系統,產生可再生能源,以抵消其建築過程和主要結構材料的內含碳。同時,建築採用不同的節能設計,較採用標準設計的同類建築節省25%的能源。

既然善用科技及鼓勵創新可對減少碳排放有積極作用,並對氣候變化產生不可或缺的貢獻,香港更應脫離「無為保育」的態度,而必須從被動措施轉變為主動策略,利用科技處理環保的迫切挑戰。正如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表示,香港過往的保育概念是「將土地圈出來不准發展」,反而令魚塘乾涸、田地荒廢,喪失其保育價值。相反,生態保育與城市發展並不對立,我們應採用積極保育的策略,進行合理的規劃和生態管理。 

 

資料來源:

Fossil fuel CO2 emissions increase again in 2024. Science Daily. November 12, 2024.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4/11/241112191227.htm 

 

Global surveys show people’s growing concern about climate change. Journalism for the energy transition. June 20, 2024.  https://www.cleanenergywire.org/factsheets/global-surveys-show-peoples-growing-concern-about-climate-change 

 

Cheng, W., Bonebrake, T.C. Conservation effectiveness of protected areas for Hong Kong butterflies declines under climate change. J Insect Conserv 21, 599–606 (2017). https://doi.org/10.1007/s10841-017-9998-7 

 

香港工業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研發中心 (FLAIR) 首秀國際環保博覽 展現人工智能驅動的廢物分類技術/智能回收箱https://hk.funkykit.com/2024/11/34932/

 

 智慧生活|節能減排 慳得其法 施耐德電氣 為未來樓宇定義

https://www.am730.com.hk/科技/智慧生活丨節能減排-慳得其法-施耐德電氣-為未來樓宇定義/330445

 

 專訪|重劃北都濕地區研釋放土地 謝展寰:「圈地不准發展」概念須改。星島日報,2022年7月24日。

https://www.singtaousa.com/2022-07-24/專訪|重劃北都濕地區研釋放土地-謝展寰:「圈地/4188525#page2




持續智庫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近年來,全球「低空經濟」迅速崛起,成為城市創新發展的重要賽道。從無人機物流到空中計程車,低空領域的商業潛力正被不斷挖掘。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擁有得天獨厚的空域,海洋資源和基礎設施,卻尚未充分開發低空經濟的價值。本文建議香港政府與機場管理局積極考慮引進 Air Race X 及Air Race E(空中競速賽事),並以規劃中的機場城市SKYTOPIA 「世桃彼亞」航空主題區為基地,將此項目打造成為香港低空經濟標誌性項目,既可產生直接收入,並激發投資者信心,吸引全球投資發展「世桃彼亞」, 更可造就香港為航空競速賽事及科枝發展中心,進一步鞏固香港「世界盛事之都」的地位。

Skytopia概念圖,網絡圖片

Skytopia概念圖,網絡圖片

AIR Race X 和 AIR Race E 的背景

AIR Race X 是一項大型極限飛行運動賽事,以來自世界各地的飛行員進行高難度及極速比賽為特色。第一屆賽事於2023年在日本澀谷舉行, 今年的賽事已經在日本福島響起戰鼓,吸引全球觀眾和媒體的廣泛關注。比賽強調創新和技術,展示尖端的空中機動和高性能飛機。比賽亦利用虛擬現實科技,讓世界各地觀眾,實時欣賞賽機在市區高速穿插飛行的情况。

Air Race X(網絡圖片)

Air Race X(網絡圖片)

AIR Race E 代表了世界上第一個電動兢速飛行競賽系列,包括有人駕駛飛機,極速無人機(drones)及垂直升降飛行器(eVTOL)不同级別的比賽。其目的是突出電動飛機技術的進步並促進航空領域的環境永續性。該活動吸引了具有環保意識的贊助商和參與者,符合全球脫碳目標。Air Bus (空中巴士)在2019年和Air Race E 創辦機構共同研發有人驾駛電動賽機,並於2022 首飛成功。 目前已有英,美,法,德等十一個國家的飛行隊登記参加賽事。Air Race E 首次賽事在筹備階段,機場管理局可透過利用中國在電動飛行器和電池技術的世界領先地位,吸引戰略合作夥伴,增強及發展电動飛行科技,並確保長期經濟成長。

Air Race E(網絡圖片)

Air Race E(網絡圖片)

至於舉辦AIR Race X和AIR Race E的經濟可行性,我們主要有四方面的考慮:

1. 基礎設施相容性

「世桃彼亞」比鄰香港國際機場,是匯聚商業活動,文化交流,藝術交易及娛樂休閒於一身的「綜合城市」,擁有一個 20,000 個座位的室內場館(亞洲國際博覽館二期),大型商場,濱海公園,海岸渡假村及豪華酒店等。這些設施可以支援活動後勤並增強觀眾體驗。「世桃彼亞」附近有廣阔海濱資源,如欣澳,迪士尼樂園,愉景湾等,可考慮作為兢速飛行比賽的專門安全區及赛道。以「世桃彼亞」作為舉辦 AIR Race X 基地,利用香港國際機给賽機升降,停泊,維修,改造附近海湾作為赛道,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

skytopia 場館概念圖(網路圖片)

skytopia 場館概念圖(網路圖片)

2. 收入潛力和預測

在美國舉行的兢速飛行赛事,吸引過八萬的觀眾。AIR Race X 預計將吸引高消費遊客,與「世桃彼亞」對高端遊客和豪華設施(如 Jet Fresh Market 和遊艇碼頭)的目標一致。高知名度的活動可以吸引優質遊客,並透過門票銷售和贊助產生可觀的收入。

Air Race X活動強調創新、挑戰和形象,非常吸引贊助和合作夥伴。「世桃彼亞」的投資者可能會發現參與高知名度活動很有價值,可以提高他們的回報。 AIR Race X 的身臨其境,遠端觀看選項 (AR/VR/MR) 與 「世桃彼亞」的科技驅動景點也無縫結合。

觀眾可以透過VR眼鏡觀賽(網絡圖片)

觀眾可以透過VR眼鏡觀賽(網絡圖片)

根據類似賽事,單場 AIR Race X 賽事可產生 3,500 萬至 5,000 萬美元的間接經濟效益,包括住宿、餐飲和零售。此外,媒體和贊助收入可能達到1,500萬至2,000萬美元。這些早期的收入流將使投資者對 「世桃彼亞」 的可行性充滿信心。

作為一項簇新的賽事,AIR Race E 預計將吸引大量贊助商和媒體關注,鑑於其與可持續航空計劃的一致性,門票銷售和贊助應該有好成績。

3. 提升品牌無形價值

比賽的全球轉播會顯示「世桃彼亞」的基礎設施和便利設施,將擴大「世桃彼亞」的全球形象,並為香港的經濟多元化做出貢獻。「世桃彼亞」的願景是旨在成為集藝術、休閒、商業為一體的「世界領先目的地」, AIR Race X 絕對有助達成這願景。舉辦 AIR Race X 亦將鞏固香港作為全球航空樞紐的地位,展現其舉辦創新活動的能力。

4. 挑戰

承擔這個賽事的挑戰主要有兩個。第一,是投資風險:雖然 AIR Race X 賽事 可以吸引資金,但測試市埸興趣,建立合作伙伴及投資者關係,都需要深耕。我們認為,機場管理局與 AIR Race X 主辦者合作分攤成本並利用「世桃彼亞」 的分階段開放,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另一個挑戰是如何理順法例,有關政府部門及持份者之間的複雜壁壘,達至創新思维,拆牆鬆綁的效果。賽事機構亦必須與香港國際機場協調空域及賽道安排,以確保安全及機場運作不受影响,這需要細緻的規劃。

總括來說,在 「世桃彼亞」 舉辦 AIR Race X 和 AIR Race E 具有經濟可行性。一來,機場管理局與AIR Race X可透過合作,得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基礎設施成本。二來,這些活動推動了高端旅遊業和投資者信心,也將驗證「世桃彼亞」舉辦大型高科技活動的能力;成功的活動亦將消除投資者對回報的疑慮。當然,必須優先考慮的,是與香港國際機場的安全和空域協調。成功的協調將展示航空活動與機場營運的無縫整合,和 「世桃彼亞」的物流能力。

Air Race X賽事的概念圖(Ai生成)

Air Race X賽事的概念圖(Ai生成)

「世桃彼亞」與AIR Race X 的合作將會是航空運動、創新科技及高级旅游的結合,在全球脱颖而出。飛行競賽也可以催化輔助產業,創造一個自我維持的經濟生態系統。這個策略性建議配合香港經濟多元化目標,應可獲得額外的政府支持和獎勵。

有政圈的朋友提到,日前曾有投資者向政府查詢在香港舉行AIR Race的可能性,說明業界有意向牽線搭橋、為引進賽事出一分力。當局何不玉成其事,直接聯絡Air Race官方組織,共同把握「世桃彼亞」發展的契機,打造香港低空競速賽事的新版圖。

附錄

- 資料來源 1:全國飛行錦標賽經濟影響報告(2023 年)

- 資料來源 2:Air Race X 贊助收入資料(2024 年)

- 資料來源3:比亞迪全球充電網路報告(2025年)

- 資料來源4:香港經濟發展局預測(2025年)

- 資料來源 5:Air Race E 案例研究(2024 年)

- 資料來源 6:香港庫務署《大型活動的公私合作模式》(2024 年)

更多內容詳見持續智庫網站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