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 他表示為加強源頭減廢,政府將增撥1億8千萬元,增加全港住宅的智能廚餘回收桶或廚餘收集設施,擴大回收網絡和提升回收量。
首座都市固體廢物轉廢為能設施「I·PARK1」預計年內投入運作。此外,政府已就第二座大型設施「I·PARK2」公開招標,預計每日可處理6000公噸都市固體廢物,是邁向「零廢堆填」的重要一步。
點擊看圖輯
興建中的I·PARK1,將於2025年投入服務。政府構想圖片。
政府在年中推出3億元資助計劃,料推動業界2030年累計裝置300個高速充電樁。 資料圖片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2025至26年度財政預算案。政府新聞網直播截圖
政府表示,繼續以創新思維推展啟德、東九龍,以及洪水橋/厦村及元朗南新發展區的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 設計圖片
興建中的I·PARK1,將於2025年投入服務。政府構想圖片。
九巴電動巴士(九巴提供圖片)
本港有超過10萬輛電動車,是5年前的8倍。政府會在年中推出3億元資助計劃,預計可推動業界在2030年累計裝置300個遍布全港的高速充電樁,供額外16萬輛電動車使用。
政府在年中推出3億元資助計劃,料推動業界2030年累計裝置300個高速充電樁。 資料圖片
政府已公布《公共巴士和的士綠色轉型路線圖》,並在新能源運輸基金預留4億7千萬元以資助專營巴士營辦商購買約600輛電動巴士。另外亦預留1億3千5百萬元資助的士業界購買3000輛電動的士。此外,「氫燃料電池重型車輛資助試驗計劃」已接受申請。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2025至26年度財政預算案。政府新聞網直播截圖
政府已於去年就啟德、東九龍,以及洪水橋/厦村及元朗南新發展區的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邀請意向書,並會繼續以創新思維推展相關系統,爭取分別於今年就啟德項目及明年就東九龍及洪水橋/厦村及元朗南新發展區項目招標。
政府表示,繼續以創新思維推展啟德、東九龍,以及洪水橋/厦村及元朗南新發展區的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 設計圖片
政府會繼續推展《漁農業可持續發展藍圖》,協助漁農業升級轉型。農業方面,政府已在上水預留土地供業界興建第一所多層式現代化環保禽畜養殖場。漁業方面,最早可於年中簽發第一批位於黃竹角海和大鵬灣的海魚養殖牌照。政府亦正積極推動休閒漁農業及本地漁農產品的品牌建立及認證制度。
今年的《財政預算案》中,政府提出要於投資未來。在星期三(4月16日)的立法會會議,恢復《2025年撥款條例草案》二讀辯論,多名議員都支持政府在預算案中對於創科的投入,倡政府與業界合作,促研發與應用對接,加快成果轉化落地。
2025年財政預算案
立法會議員(選舉委員會)容海恩就人工智能、低空經濟和低軌衛星三方面提出建議。她表示,人工智能需要上中下遊全面發展,目前香港發展AI集中在應用方面,而算力、算法較弱。政府應建立更多高性能計算中心,並和引進內地先進技術和研發經驗,留意市場已有成果,重點在培育市場而非加入市場。並可增加人工智能的碩士、博士課程,和中小學試驗計劃,優化人才培育。
容海恩。資料圖片
容海恩指出,香港有發展低空經濟的條件,建議提高空域使用率,利用城市景貌和海島資源發展低空旅遊;並優化基礎建設,例如充電站、起飛場,助力低空物流實施更快速、精準的貨物配送。在低軌衛星方面,容海恩表示,低軌衞星是全球衞星發展的新趨勢,應加快發展民用衛星,為偏遠地區和海上提供網絡建設。她相信,在加強通訊情況後,有助帶動香港旅遊發展。她亦提出,政府在衛星應用的保安方面,亦需加強法例修訂和監管工作。
立法會現場。巴士的報記者攝
不過,亦有議員表示要強調創科投入的收益成效。同為選舉委員會的江玉歡表示,要警惕創科重投入、輕轉化。她指出,目前本港科研成果商業化率並不顯著,很多專利技術只停留在實驗室階段,國際化、升級轉型仍是中小企業面對的難題。江玉歡建議,政府應促進大學、企業和資本的合作,並在中小企業出海方面,提供更多支持。立法會議員(新界東南)李世榮則呼籲業界將更多創科成果落地本港,讓市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創科益處。
江玉歡。資料圖片
立法會議員(商界)嚴剛對政府為北部都會區發行債券表示支持。他建議,可將投資未來與推動強積金投資組合多樣化結合,開放強積金投資政府債券,既能擴寬北都融資渠道,又能讓強積金有更多投資選擇。
嚴剛。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