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社交媒體近日流傳中國第6代戰鬥機「殲-36」於3月17日進行第二次試飛的照片和視頻,這是繼去年12月殲-36首次試飛後再度曝光。美國軍事網站《戰區》(The War Zone)亦刊文表示,在時隔3個月之後,殲-36再度現身,還罕見這款第6中國代機3台發動機同時啟動,意味其可能已在測試最高飛行速度。
據軍事領域創作者「南海的波濤」分析, 美媒關注的是殲-36的座艙布局,認為殲-36很可能會放棄掉殲-16、殲-20S上使用的縱列式雙座設計,改採用俄羅斯「蘇-34」的「鴨嘴獸」戰鬥轟炸機上使用的並列雙座設計,但結果是否這樣,仍有待觀察。
美國軍事網站《戰區》關注殲-36第二次試飛。
至於另一亮點,就是今次沒有如首次試飛時那樣,再由殲-20隱身戰鬥機進行伴飛。一般來說,伴飛是為了助試飛員觀測機身的外部變化是否異常,如起落架收放是否正常,翼尖方向舵的工作是否正常等。而第二次試飛沒殲-20伴飛,意味殲-36的機體設計沒有問題,估計接下來殲-36不僅要進行高頻試飛,且將不斷測試機體極限和作戰性能極限。
還記得,殲-20的首飛和第二次試飛中間差不多是4個月,而殲-36更複雜和先進,但反比殲-20縮短了1個月。而殲-20隱身戰鬥機在2011年首飛,在2017年由央視正式官宣服役,首飛到正式服役總共花費約7年時間。因此,也有部分人猜測,殲-36的服役速度會否更快,在7年內就服役?
殲-36第二次試飛的衛星照片。
如殲-36能夠在7年內服役,對全球空軍的影響很大,因美國空軍NGAD隱身戰鬥機目前的性能參數還沒正式確定下來,大概率不會在7年內實現首飛;韓國計劃在本世紀30年代,讓咱家的KF-21戰鬥機擁有能夠比肩美制F-35A的隱身能力;印度亦計劃在同時期實現AMCA隱身戰鬥機的服役;日本則希望和英國、意大利實現GCAP隱身戰鬥機的裝備。換言之,殲-36一旦能夠在7年內服役,幾乎是橫掃周邊一大堆國家的戰鬥機。
殲-36的三發動力齊開,與兩側翼尖的舵翼同時大張。
據《戰區》指,觀乎3月17日殲-36第二次試飛的衛星照片,其側視圖可觀察到背部進氣口和座艙蓋,這是其兩個獨特設計,座艙蓋與前機身的頂部線條非常融合,其採用並列雙座設計的可能性很大,特別是其機頭部分非常寬,更增加此設計的可能性。
背部進氣口採用無附面層隔道超音速進氣道(DSI)設計。
另背部進氣口採用無附面層隔道超音速進氣道(DSI)設計,從側面照片觀察,看到突出的進氣道駝峰和向前突出的頂部結構。
此外,就是殲-36起飛或復飛時,3台發動機打開加力燃燒室、及兩側翼尖的舵翼同時大張的照片,《戰區》認為是一個獨特場景,因這款新型戰鬥機的「三發」佈局在傳統意義上的戰術噴射機中無疑是較奇特。
不過,《戰區》亦特別提到,網上的照片存在修改、偽造的可能,尤其是涉及中國武器裝備時,這種情況更普遍。雖然存在這樣的可能性,但這些圖像看起來是真實的,與其首次試飛中看到的圖像一致。
止戈堂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解放軍自去年「聯合利劍」系列演習後,上月初東部戰區亦在台灣周邊「海峽雷霆」的大規模軍演,而4月23日山東艦在1個月內再次穿越日菲之間海域進入太平洋。與此同時,台媒早前報道大批台軍因工作壓力辭職;而26日有25萬名台灣民眾參加反賴清德集會,國民黨揚言會於賴就職滿一年、即5月20日開始全民罷免賴清德。台海局勢是否會進一步升級,引起各界關注。
4月23日山東艦在1個月內再次穿越日菲之間海域進入太平洋。
山東艦本月內兩度透過日菲之間的海域進入太平洋,有分析指,山東艦的行動不僅是一次普通的軍演,更是中國在亞太地區展現海軍力量的重要訊號,意在回應美日菲等國家在台海問題上的干涉。
另一方面,台軍近年來因大陸空海活動頻繁,在「台當局」的壓力下高強度備戰,導致軍官和士兵長期處於高壓狀態。據台媒報道,近期台軍出現大批辭職潮,其中甚至包括高級軍官,軍官們不願繼續充當「台獨」政策的砲灰。
據《菱傳媒》上月16日報道稱,因頂不住解放軍的圍島壓力,台軍內部包括基層的尉官、中層的校官,甚至少將在內的高級指揮官,在加速退役。但台灣「國防部」當時回應指,報導並非事實,指近3年服役滿20年及滿10年退伍人數如常,今年至今更大幅下降,主動退伍人數較112年減少325人。
惟台軍辭職潮的報道,某程反映了賴清德「以武謀獨」政策的失敗,也讓島上民眾對賴清德的執政能力產生質疑,造成其政治困境。
上月26日台灣舉行大規模抗議賴清德集會,吸引至少25萬人參加。
國民黨上月26日號召在凱達格蘭大道舉行大規模抗議集會,吸引了至少25萬人參加,以島內總人口約2,300萬,即逾1%人口參與,規模之大令人矚目。
未來台海局勢的走向將取決於多個因素,包括解放軍的軍事戰略調整、島內政治鬥爭的結果以及國際社會的干預力度。賴清德是否會因此黯然下台?台海局勢是否會進一步升級?仍有待觀察。但可確定的是,台海問題已成為亞太地區乃至全球關注的焦點,其影響將持續發酵。
國防部發言人張曉剛上月24日主持國防部例行記者會時表示,這說明「台獨」不得人心,必將眾叛親離,土崩瓦解。
國防部發言人張曉剛上月24日表示,「台獨」不得人心,必將眾叛親離,土崩瓦解。
據悉,台軍幾乎每天都能看到解放軍機軍艦在台島附近出沒,令其壓力與日俱增,有的能夠晉升中將的少將寧可提前退役也不願留下,足以見得其軍心已經渙散。
有民調顯示,70%的台灣青年明確表示「不願參戰」,認為「台獨」是政客騙取選票的工具。就連台軍退役中將都透過第三方表示,若統一進程啟動,願意率領舊部維持島內秩序。
東部戰區發言人上月24日表示,美「勞倫斯號」飛彈驅逐艦過航台灣海峽並公開炒作,東部戰區組織海空兵力對美艦過航行動全程跟監警戒,依法有效處置,指美有關言論顛倒是非、曲解法理、混淆視聽,誤導國際認知,正告美方停止歪曲炒作,共同維護台海和平穩定。
有分析指,隨著賴清德的言論越來越肆無忌憚,兩岸局勢兵兇戰危之際,美國需要用一些手段來安慰島上的「台獨」份子,方便美國繼續打「台灣牌」,派出軍艦過航台海無疑就成為最直接、最簡單的方式。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美軍艦在穿越台海時是開著定位,就是避免引起中方戰略誤判。畢竟在中國周邊,美軍不具備同解放軍一較高下的實力和膽量。
事實上,近年台海軍事對比已發生根本逆轉。2024年10月14日,東部戰區進行「聯合利劍-2024B」演習,出動多型戰機和艦艇,形成對台島的「全方位威懾」。台「國防部」曾承認,台軍對解放軍的「監控」僅限於「跟拍」,毫無實質威懾力。相較之下,美軍在台海的行動空間被極大壓縮,美國未高調聲明支持台灣,僅表示「關注台海局勢」,也未對解放軍的反制行動做出強硬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