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殲-36低空掠過高速公路 震驚網民 美媒首次近距離觀察發現什麼?

博客文章

殲-36低空掠過高速公路 震驚網民 美媒首次近距離觀察發現什麼?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殲-36低空掠過高速公路 震驚網民 美媒首次近距離觀察發現什麼?

2025年04月09日 10:47 最後更新:11:00

中國第6代戰機「殲-36」近期多次進行試飛,近日還被拍攝在四川成都鬧市低空掠過的的與影片,震驚網民,提供了該戰機至今最近距離的觀察機會。美媒分析稱,最新影片不僅展示了殲-36作為新概念超重型戰鬥機的證據,而且還首次讓外界得以近距離查看其機頭座艙,似乎罕見地採用了「並列雙座」佈局;另其背部進氣口周圍和後部有明顯淺色塊,估計可能是某種鏡面塗層,以增強其「隱形」不被偵測到的能力。

作為最受關注的第六代隱形戰鬥機,一致被外界認為是殲-36的戰機,於7日現身四川成都上空,並以極低高度低飛。據網民拍攝短片顯示,殲36飛過馬路上空,目測高度可能僅約20米;有網民表示,由於距離很近高度又低,再加上有地面參照物對比,有一種莫名的壓迫感,「已經有點轟炸機的感覺」。

「殲-36」近日被拍攝在四川成都鬧市低空掠過。

「殲-36」近日被拍攝在四川成都鬧市低空掠過。

從短片畫面所見,現場為一條主幹道,殲-36突然轟鳴而至,橫越公路上空,高度比路燈高不了多少。近距離短片顯示,戰機細節被看得一清二楚。有網民稱,「隨隨便便就飛過鬧市區,都不想保密了,看樣子量產不遠了」。

有分析指,戰機在服役前要進行各式各樣不同環境、條件下進行試飛,收集相關數據,是在完成之前的重要程序。

據美國「動力」網站「戰區」7日報道,這段影片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為拍攝者與這架中國最先進戰鬥機的距離非常近,當時正在低空掠過機場外圍的高速公路,可以清楚看到當時殲-36正在準備著陸,其重型起落架已經展開,每個起落架都有兩個機輪,其大型分裂式舵面作為穩定減速板,在影片中也清晰可見。

美國「動力」網站「戰區」7日報道,拍攝者與這架中國最先進戰鬥機的距離非常近。

美國「動力」網站「戰區」7日報道,拍攝者與這架中國最先進戰鬥機的距離非常近。

結合最新的影片和先前曝光的照片,殲-36的三個起落架均採用雙輪結構,足以說明了該戰機的重量。美媒指,無論是中國的殲-20隱形戰鬥機或美國的F-22隱形戰鬥機,都屬於常規意義的重型戰鬥機,最大重量約在35噸,但其起落架也只用了單輪。而殲-36的起落架均採用雙輪佈置,說明其起飛重量遠遠超出傳統重型戰鬥機的概念。

因此,西方媒體認為,殲-36應該是類似F-111的戰鬥轟炸機,因一般來說,機身重量較大通常會影響近距離機動性能,不利於格鬥作戰。但「大霧攔江」帳號分析指,不能拿傳統三代機四代機的理念來套用在六代機身上,因此方面突出的是超遠距離獵殺和高速遠程巡航能力,未必需要強化近距離空戰,故機身重量偏大對於其作戰模式的影響並不大。反而,強勁的三台發動機,足以為殲-36提供持續的高速飛行能力,應對先進航電設備帶來的大增電力供應需求。

美媒還提到,最新影片提供了迄今最清晰的殲-36駕駛艙部分的圖像,該部分明顯採用流線型設計,與前機身頂部的線條融為一體,結合寬闊的機頭部分,強烈表明該戰機採用了「並列雙座」佈局。

值得注意的是,「並列雙座」佈局被認為是更有利於飛行員的互相交流,特別是在複雜戰場環境下執行任務,不但有來自各種感測器提供的海量訊息,且還需要快速指揮無人機協同作戰,這就更需要2名飛行員高度協同作戰,故並列雙座設計能夠顯著提升未來戰鬥機的整體作戰效能‌。

另美媒還注意到,影片展示了殲-36的側面,可清楚看到背部引擎進氣口,及其明顯的DSI設計(無附面層隔道超音速進氣道)。報道稱,隨著這架原型機接近跑道,還可清楚地看到三台引擎的尾噴口,是現代戰鬥機中非常獨特的動力裝置佈局。

還有一個值得留的細節,殲-36的背部進氣口周圍和後部有明顯的淺色塊,估計可能是某種鏡面塗層,美國多種隱形戰鬥機都曾經測試過這種塗層。美軍三種隱形戰機都測試過不同類型的鏡面塗層

據早前報道指,不論是已退役的F-117戰鬥轟炸機,還是F-22和F-35隱形戰鬥機,都在近年來的測試中在機身上貼滿了不同類型的鏡面塗層。當時美媒分析稱,鏡面材料被認為可減少飛機正面和側面半球的紅外線訊號,將降低敵方IRST(紅外搜索和跟蹤)系統的有效性,隱形戰鬥機現有的消除雷達發射訊號的技術對其沒任何影響。在目前隱形技術擴散、雷達偵測能力相對不足的情況下,各國都正尋找針對隱形戰鬥機的偵測新手段,而紅外線訊號被認為是隱形戰鬥機最容易被發現的特徵之一。

「大霧攔江」認為,若美媒猜測屬實,證明殲-36的技術成熟度高,在完成基本飛行性能試飛科目的同時,還開始測試各種新概念的隱形技術,已遠遠走在了美國六代機F-47前面。




止戈堂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以B-2轟炸機、F-14雄貓式戰鬥機聞名、正研發美國B-21隱形轟炸機的「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Northrop Grumman),最近發佈最近財務報告顯示,該公司在B-21項目上遭遇巨額虧損,達4.77億美元,除因為生產流程改變,還與宏觀經濟對原材料價格的影響有關。在特朗普關稅政策下,原材料價格還會持續上漲,甚至「有錢也買不到」,未來美國空軍的隱形轟炸機計畫恐更不樂觀。

《環球時報》旗下「樞密院十號」官方帳號引述美國《防務新聞》24日報道指,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在今年首季財務報告顯示,相較於去年同期收益下降了4.98億美元,虧損幾乎全部都來自B-21項目上的損失,達4.77億美元。該公司執行長凱西沃登(Kathy Warden)承認,巨額虧損來自製造這種隱形轟炸機的技術改進和原材料成本的上漲。

報道又稱,該公司在2022年12月正式公佈B-21隱形轟炸機項目後,2023年11月進行首次飛行,將取代美國空軍現役B-1B和B-2轟炸機。相較於「哨兵」洲際飛彈、「星座」級護衛艦、「哥倫比亞」級核潛艦等美軍其他新武器項目,B-21因為罕見地沒出現進度嚴重拖延和成本上漲而受到五角大樓的稱讚,但如今美夢破碎了…

美媒指,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在B-21項目上巨額虧損主要與製造成本增加有關。

美媒指,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在B-21項目上巨額虧損主要與製造成本增加有關。

美國「動力」網站「戰區」頻道稱,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在B-21項目上巨額虧損主要與製造成本增加有關,包括為推進更高生產速度而進行的技術改進,以及「宏觀經濟對材料價格的影響」。沃登承認,他們低估了轟炸機對先進材料的消費量,以及材料價格的上漲。

目前美國空軍計畫採購100架B-21轟炸機,預計整個項目成本約2,030億美元,其中250億美元用於研發,640億美元用於生產,1,140億美元用於30年內壽命週期內的保養維修運作。

報道稱,美國空軍和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都沒透露B-21轟炸機的採購單價,但此前雙方簽署的協議,合約上是採用固定價格,成本超支部分由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自行承擔。早在2023年該公司就已警告,B-21項目會造成巨額虧損,金額可能高達12億美元。報告稱,2024年1月,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宣布該項目虧損達15.6億美元,若再加上今年新虧損,預計總損失現已逾20億美元。

特朗普政府向全球發動關稅戰,將導致原物料價格進一步上漲,甚至「有錢也買不到」,因為中方限制稀土元素出口,令B-21項目更不樂觀。

特朗普政府向全球發動關稅戰,將導致原物料價格進一步上漲,甚至「有錢也買不到」,因為中方限制稀土元素出口,令B-21項目更不樂觀。

值得注意的是,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原預計,隨着B-21進入快速生產期,該項目獲利情況將大幅改善,惟預計太樂觀,現時特朗普政府向全球發動關稅戰,導致美國先進武器的原物料價格不單進一步上漲,還會出現「有錢也買不到」的困境。

美國《新聞週刊》網站稱,隱形飛機需依賴釹、鐠、鏑、鋱等稀土元素來製造高性能磁鐵和雷達系統,還需要鈦、鎢和鈮等金屬來增強結構強度、耐熱性和隱形塗層,但因中國已宣布對對釤、釓、鋱、鏑、鑥、鈧、釔等7類中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直接擊中美國新型武器裝備要害。

中國生產的重稀土金屬佔全球供應量的99%,其中少量來自越南的一間精煉廠,但由於稅收糾紛已關閉。中國生產了全球約90%的精煉稀土,日本、德國也生產少量稀土磁體,但原料都依賴中國。換言之,至少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美國國防工業的後續生產只能靠庫存的稀土製品,惟只能滿足幾個月的需求。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