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強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通電話,討論貿易和中歐關係。
新華社報道,李強表示,美國以各種藉口,宣布對中歐在內的所有貿易伙伴濫施關稅,是典型的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和經濟霸凌行徑。中方採取的堅決措施,不僅是為了維護自身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也是為了捍衛國際貿易規則和國際公平正義。中歐應加強溝通協調,擴大相互開放,共同維護自由開放的貿易投資,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為雙方和世界經濟注入更多穩定性、確定性。
李強又指,中國今年的宏觀政策充分考慮了各種不確定因素,也有充足的儲備政策工具,完全能夠對沖外部不利影響,對保持自身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充滿信心。中國將繼續堅定不移擴大開放,同包括歐盟在內的世界各國加強合作,分享發展機遇。
工聯會指調查反映,歷史文化豐富、交通便利等因素,能吸引深度遊愛好者。(余思嵐攝)
工聯會發表有關港島歷史文化深度遊的調查,顯示遊客選擇旅遊目的地時,最多人會把「歷史文化的豐富性和獨特性」作為考量因素、佔約75%;其次是「交通便利性」、佔約66%;只有約23%受訪遊客會將「當地消費水平」列為考慮因素。
工聯會認為,調查反映只要一個地方的歷史文化豐富和獨特、交通足夠便利,即使當地消費水平較高,仍能吸引到深度遊愛好者。
相關調查於去年底進行,以問卷形式訪問400多名訪港的內地深度遊旅客,了解他們的旅遊偏好、出行習慣及消費意願等。調查又顯示,最多遊客有聽聞的港島文化景點是「中西區文物徑」,佔約34%;深度遊的主題方面,遊客最感興趣的首三位,分別是「舊區本土文化」、「古蹟遊」和「香港發展歷史」,第四位則是「文學遊」。
工聯會表示,文學、文人主題的深度遊,未必能在短期內產生經濟效益,但相信具有一定發展潛力,建議將「南來文人」與本土文學轉化為旅遊IP、優化南區文學徑、在赤柱設立「文化名人大營救紀念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