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山口縣北部及萩市郊外山區,近兩個月來地震頻率增加。據日媒《RCC NEWS》報導,今年2月以來,山口縣山地部分地區的地震活動異常頻繁,至今已觀測到超過1300次微小地震。
中国山地の一部で“謎の地震活動” 最近2か月で局地的な「微小地震」が1300回以上頻発 “水のような流体”が地下を移動か 周辺には複数の活断層や活火山が存在 「従来と異なる変わった地震活動」と専門家も注目#RCCニュースhttps://t.co/39EnAXpBC0
— RCCニュース (@rcc_dig) April 11, 2025
地震次數顯著增加
這些地震主要集中在山口縣北部、萩市郊外。據RCC氣象中心的氣象預報員岩永哲表示,從氣象廳的網站上可以看到,萩市郊外區域出現了大量小圓點,顯示該地區接連發生小地震。特別是最近一個月來,地震次數顯著增加。
或與地下像水一樣的流體移動有關
京都大學防災研究所的西村卓也教授指出,這些地震活動可能與地下「像水一樣的流體」移動有關。該地區周圍有多條活動斷層和活火山,這些因素可能共同作用,導致了這些不尋常的地震活動。

AP圖片
每天數十次小地震發生 最大僅達1.8級
報導指出,3月中旬以來,山口縣每天都有數十次小地震發生,儘管規模最大僅達黎克特制1.8級,幾乎無法被人察覺,但這些地震引起了京都大學防災研究所西村卓也教授的關注。
震源深度變淺 有從西向東移動趨勢
西村教授指出,這些微小地震的震源深度在山口縣過去未曾發生地震的深度之間,約30公里至25公里,「震源深度最初從40公里逐漸變淺至約25公里,之後在25至30公里之間移動。水平位置也顯示從西向東移動的趨勢。」

AP圖片
這些地震可能與地下深處的流體上升有關。西村教授解釋,「這些移動可能是地下深處的流體上升到較淺的地方,並伴隨這些移動引發地震。」
流體上升刺激活斷層 導致地震發生
去年1月在石川縣能登半島發生的地震中,西村教授的研究捕捉到震源附近的活斷層在地震發生前,流體從地下深處上升至地表附近,這可能刺激了活斷層,導致地震發生。
涉事區域周邊有多條活斷層
此次,微小地震頻發的區域周邊存在多條活斷層,此外,日本的中國地方僅有的兩座活火山之一的阿武火山群也位於此地。據悉,日本的中國地方包含現今的鳥取縣、島根縣、岡山縣、廣島縣、山口縣等5個縣。
【日刊 アジアのエネルギー最前線】中国山地の一部で“謎の地震活動” 最近2か月で局地的な「微小地震」が1300回以上頻発
— 足立隼夫 (@adachihayao) April 13, 2025
◆250413 中国山地の一部で“謎の地震活動” 最近2か月で局地的な「微小地震」が1300回以上頻発 “水の ...TBS NEWS DIG https://t.co/uQeT1fyvsx… pic.twitter.com/M1js50Opb9
專家:不太可能引發大地震
西村教授表示,「目前尚不清楚這些活動未來會如何發展。即使流體移動與之相關,考慮到目前震源的位置和深度,不太可能引發大地震。」
然而,西村教授也提醒,如果震源進一步變淺,或觀測到與地震相關的地殼變動,就有必要更詳細地調查這些活動與更大地震,或是火山活動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