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郭鶴年自傳》--殖民地經驗並不美好

博客文章

《郭鶴年自傳》--殖民地經驗並不美好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郭鶴年自傳》--殖民地經驗並不美好

2017年12月27日 19:41 最後更新:23:11

聖誕假前我去看醫生,早到了半小時,閒著無事走進書店,碰巧看到一本新書《郭鶴年自傳》。郭鶴年是大馬糖王,早已紥根香港創辦嘉里集團,其香格里拉酒店集團的足跡更遍佈中國,我一直對糖王如何發迹甚感興趣,看見有《郭鶴年自傳》,就站在書店看了半小時,之後急急將書買下。

郭鶴年如今94歲,340頁的自傳,凝聚了他的人生智慧,無論在政治抑或營商上,自傳內充滿著經驗與智慧。我在假期花了兩天就將整本書讀完,極力推介大家一定要買來看看。

近年香港有些年青人支持港獨,甚至有人希望香港重歸英治。我從來都說,戀英戀殖都是那些沒經過殖民地統治的人,我雖然在香港殖民地的晚期出世,當時英國政府管治已經相當人道,但都不存好感,郭鶴年生長在馬來西亞早年的英治時代,更加是另一個世界。

郭鶴年的二哥郭鶴齡是一個共產主義者,後來參加馬共,最後在叢林中被英軍擊殺,他說起他們做學生時的一個故事,當時他們所讀的是一所英國人營運的私立學校,很多老師都是歐洲人,學校裡面的一些設施都是指定部份人才可以享有。

1939年初一個公眾假期早上,郭鶴年和他的二哥郭鶴齡跟一位同學,踏單車路經學校網球場,見到無人在裡面玩,就走入去打網球,玩了一會,有一個歐洲老師坐車經過,就問他們:「你們來玩有得到批准嗎?」

12歲時的郭鶴年(右1)和二哥鶴齡(左1)及大哥鶴舉(後排中),中為母親。圖片來源:郭鶴年自傳。

12歲時的郭鶴年(右1)和二哥鶴齡(左1)及大哥鶴舉(後排中),中為母親。圖片來源:郭鶴年自傳。

郭鶴年和他的二哥當年是高年級學生,又是學校尖子,所有老師都認識他們,他們回答:「沒有,先生,我們找不到老師給我們批准。」他二哥鶴齡就問:「如果我們現在直接向你申請,你能給我們批准嗎?」但老師答:「不可以,你們已經違反規定。」他二哥鶴齡就跟老師爭取,說「這不是很不合理嗎?你們又不用球場,為甚麼又不准我們玩呢?」老師大怒,認為這是一個不服從的表現,就嚴厲斥責他們,並說會向校長告發他們。後來校長要用籐條打郭鶴齡六下,郭鶴齡就說,「我不介意被打六下,先生,但我不承認做錯了事。」結果郭鶴齡這個高年級優等生,就因為不服從校規,馬上被開除學籍。

郭鶴年和他的二哥鶴齡感到憤憤不平,認為這些行為再一次引證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粗暴行為,他二哥其後就進入了一間水平較低的私立學校,畢業後就加入《新加坡自由報》當記者,後來還加入了馬來西亞共產黨,相信都是受到殖民統治的不公平、不合理的刺激,才會走上從政之路。

郭鶴年提到另一件事,就是他父親過世前,本來是柔佛州南部的大米代理商,佔當地三分之一市場,都是當地一個很重要的大米商人。其後父親離世,郭鶴年和兄弟尋得政府批准,可以繼承父親生意,繼續做大米經銷商。殖民政府的物資供應主管就要求他們的新公司提供10萬元銀行擔保,其實當時郭鶴年已一直在公親公司打工,早已是一個高級管理人員,入了一個當地很尊貴的高爾夫球會皇家柔佛國際樂部,跟當時一間英資銀行分行經理福賽特打過一兩波。他覺得福賽特是一位友善直率而認真的銀行經理,他就絡福賽特談擔保的事,但福賽特跟他說,不能將公司與友誼混為一談,如果你能存入10萬元在銀行作定期存款而不提取,他就可以為他簽發10萬元擔保。

當時是1949年,10萬元是一筆很大的錢,郭鶴年聽了就很不開心,就說傻子都會明白,這等如我自己擔保自己,他們做的生意不少,但銀行就是不願意擔保。他說,英資銀行家寧願貸款給拾荒的白種人,都不願意貸款給正當的本地商人,膚色決定一切。

郭鶴年(前排中)後來移居香港,在2003年與妻子寶蓮(左2)、兒子孔華(左1),女兒燕光(右2)、惠光(右1)留影。

郭鶴年(前排中)後來移居香港,在2003年與妻子寶蓮(左2)、兒子孔華(左1),女兒燕光(右2)、惠光(右1)留影。

郭鶴年問,如果一個人沒法借到分文,又如何創業,開展人生?他說他自己創業的主要推動力,就是銀行家對他的羞辱,希望獲取成功,向那些銀行家還以顏色。

郭鶴年做生意的歷史,前半部就是一個殖民地歷史,想不到殖民地對華商的不公平對待,會造就了郭鶴年這個超級富豪。任何有意從商或創業者,都值得一讀此書。

盧永雄

(除了去書店購書外,也可以網上訂購goo.gl/cd7NHE)

往下看更多文章

老師應該叫學生學學國家的環保

2024年09月30日 20:11 最後更新:21:09

新中國成立75週年,國家有方方面面的成就,在環境保護的成功,更是難能可貴。

現在本地學生受老師影響,老師又受西方思想左右,隱隱然有美西方環保、中國不環保的潛台詞。

若然老師們確有此印象,建議他們去看看《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大衛·華萊士-威爾斯(David Wallace-Wells)在9月16日發表的評論文章,標題是「如果中國不再試圖拯救世界,會發生什麼事情?」(What Happens if China Stops Trying to Save the World?)(文章連結https://www.nytimes.com/2024/09/16/opinion/china-solar-climate.html)

氣候變化是目前最重要的環保議題,防止氣候變化的關鍵是能源轉型,世界各國要快速轉向使用再生能源,才能制止氣候變化。威爾斯在文中作了很大膽的總結: 「在能源轉型前加上『全球』一詞,其實是一種混淆視聽的說法。事實上,只有一個國家在主導著整個能源轉型的發展——中國。」威爾斯借此指出中國在全球能源轉型中所作出的突出貢獻。

威爾斯注意到,10年前,美國及其盟友費盡心思敦促中國加入去碳化競賽;5年前,西方外交官常常抱怨連天,稱若是中國不配合全球去碳化,富裕國家就算做出成績,也難以力挽狂瀾;甚至時至今日,還有氣候意識僅存在於嘴上的西方人士,為自己本在拖延去碳化的行動開脫,辯稱是隨世界大流「放慢腳步」。

在他的描述中,中國卻從西方所謂的「氣候惡棍」變成「氣候救世主」,在扭轉碳排放形勢上遙遙領先於地球上的其他國家及區域,以一己之力徹底改寫全球綠色轉型的故事。

中國如何讓「不可想像之事成為現實」,威爾斯在文中花了大段篇幅,介紹中國近年來在綠色科技競賽中,取得的一系列傲人成就。

先看太陽能領域。文章列舉稱,2023年,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新增太陽能光伏裝機量約為425GW,而去除中國的263GW(62%)裝機量,這一數字急降至162GW,而美國僅佔33GW,即8%。若以過去5年為計,中國新增光伏裝機量增長了8倍多,中國以外的地方,其增長甚至沒有達到1倍。

這種情況不僅限於太陽能光伏領域。一份最新預估報告稱,今年全球新建的所有大型太陽能和風能發電廠中,近67%在中國。中國部署的綠色能源規模,是世界任何其他國家的8倍多,以美國為首的七國集團加起來,也只是中國的25%而已。

而最終產品的上游,在綠色科技供應鏈中,中國在支持世界其他地區脫碳上所發揮的作用,更令人鼓舞。2022年,全球生產的太陽能矽片和太陽能電池中約有90%來自中國。去年,全球60%以上的風力渦輪機是在中國製造的,全球60%的電動汽車銷售來自中國。

與此同時,美國卻在走「下坡路」。2004年,美國在全球太陽能製造業中的份額有13%,到去年,這一份額已急降至1%以下,而中國則從1%增長至80%。作者指「放眼於中國以外的世界,那些令人驚歎的全球能源轉型曲線在明顯放緩。」

威爾斯進一步指出,正當中國對綠色科技進行大規模投資,並取得驚人突破之際,美國卻押注在推出《通脹削減法案》等綠色科技關稅戰爭,試圖對中國新能源產品大加關稅,用保護主義築牆。這也意味著,如果綠色能源轉型是一場競賽,美國已經全方位地輸給中國。

威爾斯駁斥美方的關稅政策和指責中國的「產能過剩論」,話「如果中國不再試圖拯救世界,會發生什麼事情?」在他看來,能源轉型的進展往往被譽為「全球性質」的成功,但事實上若拋開中國成績不看,全球進展實則乏善可陳,中國在綠色轉型議題中佔據關鍵位置,無可爭議。

這是一篇關心環保的中學老師自己應該看、也應該叫學生看的文章。氣候變化是當今最重要的環保議題,中國正在做出重大貢獻。所有人都可以出一分力,反對美國為保護本國新能源工業的自利動機,推動全球多國對中國新能源產品加徵關稅,因而要地球付出沉重代價。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