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東芝事件是最好的先例

博客文章

東芝事件是最好的先例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東芝事件是最好的先例

2018年04月23日 18:39 最後更新:23:13

中美貿易戰有略為緩和跡象,美國財長努欽聲稱會到中國訪問,相討兩國貿易問題。其實中美的貿易磨擦的可能性,早已寫起在史冊之上,只是當時的主角是日本而不是中國。

前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早前在《人民日報》撰文說,30多年前美國與日本有貿易磨擦,結果日本被逼簽署了《廣場協議》,逼令日圓在短期內迅速升值,這種劇烈變化對日本產業、市場、經濟各方面造成巨大負面影響,他提醒中國在面對美國時,應吸取日本的慘痛教訓,提高警惕,謹慎行事。

福田康夫的提醒很及時,就以最近發生的中興通訊事件為例,其實日本在40年前都發生過。日本經濟二戰後在美國扶植下崛興,從1960到1990年美日經濟亦出現長達30年鬥爭。

在1981年就爆發東芝事件,美國指控日本東芝旗下的Toshiba Machine向蘇聯出售9軸數控機床,總值35億日圓,事件曝光後,美國國會通過法案,禁止東芝機械公司產品3年內進入美國市場,逼使東芝花了1億多日圓在美國50多家報章刊登全版「悔罪廣告」,公司首腦亦先後辭職。

當時的背景是美方認為美國在半導體技術、光纖技術、智能機械技術等都落後日本,所以要向日本公司開刀。美國通過東芝事件向日本施壓,最後就獲得東芝在軍工方面一些技術,雙方合作開發新型戰鬥機。要注意當時是美俄冷戰時期,美國與日本又是戰略盟友,美日曾簽署對蘇聯集團出口的技術限制協定,並加入了負責管制技術的巴黎統籌委員會。

中國如今情況與日本相比,在通訊技術方面,中國仍遠遠落後美國,而且中美不是戰略盟友,雙方沒有簽署對美國敵對國家的出口技術限制協定,現在亦不是冷戰期,中國公司沒有義務執行美國對伊朗制裁的協議。更加特別的是,美國對中興的7年禁售令,時間直到2025年,剛好跟「中國製造2025」計劃吻合,針對中國技術發展的企圖亦都相當明顯。

不過理由不重要,關鍵是目的。有趣的是美國特朗普政府現在起用的對華貿易悍將,竟然跟八十年代列根所用的人一樣。在1981至1989年,列根政府任命羅伯特.萊特希澤擔任副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在對日貿易中一仗成名,以關稅威脅成功阻壓日本鋼鐵、汽車輸美,之後他離開政府,主要從事反傾銷、反補貼的貿易訴訟律師,到如今69歲高齡,特朗普再任命他當美國貿易代表。美國重用80年代對付日本的方法對付中國,連用人都完全一樣,所以套路亦有跡可尋。

日本當年的發展與中國現在很類似,日本的GNP在1968年超過德國,成為西方世界老二,到1978年GNP超過蘇聯,成為名符其實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經濟愈增長,信心愈爆棚,在80年代大肆收購美國物業,三菱公司就以8.46億美元買下被稱為美國標誌的洛克菲勒中心51%股權,1989年SONY創始人盛田昭夫和右翼政客石原慎太郎合著了在日本很出名的書《日本可以說「不」》,就是當時日本心態的反映,亦是激怒美國的原因。

美日貿易爭端特點是美國一步一步針對日本產業發展,對威脅美國產業的就大力打擊。早在60年代日本紡織業高速發展,美國就在1971年向日本紡織品出口設置限額;日本電器在1970年代大量侵佔美國市場,美國人搞出打爛日本電器的抗議運動,美國在1977年就逼使日本限制彩色電視出口;後來日本鋼鐵業興起,美國又3次逼日本限制對輸美鋼鐵。到這些貿易手段最後都約束不了日本發展,就在1985年美國發動匯率戰,聯同西方國家逼使日本簽署《廣場協議》,日圓被逼大幅升值,對日本經濟帶來致命一擊,日圓升值令日本出現巨大資產泡沫,日本股票市盈率升到300倍,最後泡沫爆破,日本就衰到如今。

 

看完美日的貿易衝突,你就會知道中美的貿易糾紛是不會停止的,可能在未來一二十年內還會反反覆覆,以各種形式繼續下去。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亂港組織推動制裁香港

2024年09月12日 20:22 最後更新:22:11

美國國會眾議院在暑假復會之後,推動通過大量針對中國的法案,其中在9月9日以413票同意、3票反對,通過《香港經貿辦認證法案》。

法案針對香港在美設立的3個經貿辦,要求美國總統在法案成為法律的30日內行動採取行動,決定是否關閉3個香港經貿辦。法案亦提及,如果總統認證香港經貿辦仍然合符資格在美國運作,美國國務院需要每年發表報告向國會解釋原因,並審視經貿辦職員能否繼續享有等同外交官般的特別待遇。

這條眾議院通過的法案,尚待參議院通過,然後要由美國總統簽署成法律。美國眾議院同時通過多項針對中國的法案,包括以351票對36票通過《對抗中國惡意影響基金授權法案》、306票對81票通過《生物安全法案》,並以口頭表決通過《台灣衝突嚇阻法案》、《反制中共無人機法案》、《脫離外國敵對電池依賴法案》、《中國貨幣問責法案》、《外國對手通訊透明法案》。

從美國國會通過林林總總針對中國的法案,完全可以理解反華是美國民主和共和兩黨的共識,而針對香港經貿辦的法案,只是一籃子針對中國法案的一部分,是美國打壓中國的其中一環。無論香港人有多想從美國和中國的鬥爭中置身事外,事實上亦都無從選擇,因為美國針對香港、針對台灣、針對西藏、針對新疆,都是針對中國的各種手段之一。

在眾議院通過《香港經貿辦認證法案》的同時,現場至少有兩個港人反華組織推動打氣。其中一個是「香港民主委員會」,其執行總監郭鳳儀是香港被通緝人士,她對美國官媒自由亞洲電台表示,「香港民主委員會」經過兩年的努力,在華府遊說國會議員通過《香港經貿辦認證法案》,現在終於獲得成果,亦證明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在香港議題上取得高度共識。

香港民主委員會由羅冠聰、朱牧民等人在2019年於美國華盛頓創立,近日羅冠聰疑涉醜聞辭職,但朱牧民等人仍然是執行總監。

另一個在美國國會山撐場的是「香港自由委員會基金會」,其負責人許穎婷亦是香港另一名通緝犯,她對自由亞洲電台表示,她希望《香港經貿辦認證法案》在今年最後4個月盡快在參議院衝刺通過。

「香港自由委員會基金會」主席祈福德(Mark Clifford)本身是美國人,亦曾經是壹傳媒的董事,他現在外國大力發動營救黎智英的政治運動。

從這件事中,我們可以得到啟發,這些流亡海外的香港逃犯,推動外國制裁香港,想就黎智英案向香港法庭施壓。他們不會想香港好,他們只會希望香港壞。如果同情這些人,實際上就是對留在香港的人殘忍了。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