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東芝事件是最好的先例

博客文章

東芝事件是最好的先例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東芝事件是最好的先例

2018年04月23日 18:39 最後更新:23:13

中美貿易戰有略為緩和跡象,美國財長努欽聲稱會到中國訪問,相討兩國貿易問題。其實中美的貿易磨擦的可能性,早已寫起在史冊之上,只是當時的主角是日本而不是中國。

前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早前在《人民日報》撰文說,30多年前美國與日本有貿易磨擦,結果日本被逼簽署了《廣場協議》,逼令日圓在短期內迅速升值,這種劇烈變化對日本產業、市場、經濟各方面造成巨大負面影響,他提醒中國在面對美國時,應吸取日本的慘痛教訓,提高警惕,謹慎行事。

福田康夫的提醒很及時,就以最近發生的中興通訊事件為例,其實日本在40年前都發生過。日本經濟二戰後在美國扶植下崛興,從1960到1990年美日經濟亦出現長達30年鬥爭。

在1981年就爆發東芝事件,美國指控日本東芝旗下的Toshiba Machine向蘇聯出售9軸數控機床,總值35億日圓,事件曝光後,美國國會通過法案,禁止東芝機械公司產品3年內進入美國市場,逼使東芝花了1億多日圓在美國50多家報章刊登全版「悔罪廣告」,公司首腦亦先後辭職。

當時的背景是美方認為美國在半導體技術、光纖技術、智能機械技術等都落後日本,所以要向日本公司開刀。美國通過東芝事件向日本施壓,最後就獲得東芝在軍工方面一些技術,雙方合作開發新型戰鬥機。要注意當時是美俄冷戰時期,美國與日本又是戰略盟友,美日曾簽署對蘇聯集團出口的技術限制協定,並加入了負責管制技術的巴黎統籌委員會。

中國如今情況與日本相比,在通訊技術方面,中國仍遠遠落後美國,而且中美不是戰略盟友,雙方沒有簽署對美國敵對國家的出口技術限制協定,現在亦不是冷戰期,中國公司沒有義務執行美國對伊朗制裁的協議。更加特別的是,美國對中興的7年禁售令,時間直到2025年,剛好跟「中國製造2025」計劃吻合,針對中國技術發展的企圖亦都相當明顯。

不過理由不重要,關鍵是目的。有趣的是美國特朗普政府現在起用的對華貿易悍將,竟然跟八十年代列根所用的人一樣。在1981至1989年,列根政府任命羅伯特.萊特希澤擔任副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在對日貿易中一仗成名,以關稅威脅成功阻壓日本鋼鐵、汽車輸美,之後他離開政府,主要從事反傾銷、反補貼的貿易訴訟律師,到如今69歲高齡,特朗普再任命他當美國貿易代表。美國重用80年代對付日本的方法對付中國,連用人都完全一樣,所以套路亦有跡可尋。

日本當年的發展與中國現在很類似,日本的GNP在1968年超過德國,成為西方世界老二,到1978年GNP超過蘇聯,成為名符其實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經濟愈增長,信心愈爆棚,在80年代大肆收購美國物業,三菱公司就以8.46億美元買下被稱為美國標誌的洛克菲勒中心51%股權,1989年SONY創始人盛田昭夫和右翼政客石原慎太郎合著了在日本很出名的書《日本可以說「不」》,就是當時日本心態的反映,亦是激怒美國的原因。

美日貿易爭端特點是美國一步一步針對日本產業發展,對威脅美國產業的就大力打擊。早在60年代日本紡織業高速發展,美國就在1971年向日本紡織品出口設置限額;日本電器在1970年代大量侵佔美國市場,美國人搞出打爛日本電器的抗議運動,美國在1977年就逼使日本限制彩色電視出口;後來日本鋼鐵業興起,美國又3次逼日本限制對輸美鋼鐵。到這些貿易手段最後都約束不了日本發展,就在1985年美國發動匯率戰,聯同西方國家逼使日本簽署《廣場協議》,日圓被逼大幅升值,對日本經濟帶來致命一擊,日圓升值令日本出現巨大資產泡沫,日本股票市盈率升到300倍,最後泡沫爆破,日本就衰到如今。

 

看完美日的貿易衝突,你就會知道中美的貿易糾紛是不會停止的,可能在未來一二十年內還會反反覆覆,以各種形式繼續下去。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這令我想起小學時見到的「技安」

2024年09月17日 18:30 最後更新:19:03

美國國會眾議院結束了6周夏季休會期後,開啟為期一周的瘋狂的「中國周」,密集表決數十項與中國有關的法案,吹起「反華風」。

除了眾議院,在參議院的一些委員會會議上,也可以看到近乎瘋狂的政客和較為理性的企業高層鬥嘴,從中觀察到美國民粹政治到底歪變到什麼程度。

9月10日,在美國參議院「國土安全及政府事務委員會」舉行的聽證會上,密蘇里州共和黨參議員霍利(Josh Hawley)不斷就英特爾涉華關係,向英特爾首席貿易官里特納發難。霍利不僅大肆攻擊英特爾投資中國人工智能和半導體行業,還反覆威逼里特納支持西方政客所講的中國「強逼勞動」。

霍利向里特納發難:「你們和新疆供應商的關係如何?你譴責中方『強逼勞動』嗎?」

里特納沒有接招,說「我很抱歉,參議員,我會把這個特別的問題留給專家來回答,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

霍利打斷里特納的說話問:「等……等一下,你說你不清楚中國是否存在『強逼勞動』?」

里特納答:「沒錯。」

霍利開始焦急,再問:「你今天就是不願在這裡說中國『強逼勞動』?」

里特納依然淡定答:「我會把這個問題留給專家回答。」

霍利更著急了,問:「為什麼還要專家來說明這個問題……你知道維吾爾族人嗎?」

里特納答:「我知道」

霍利逼問:「那麼你願意說中國對維吾爾族人的做法是錯誤的嗎?」

里特納不為所動:「先生,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不能這麼說……」

霍利徹底破防:「我的天啊!我真不敢相信你會這麼說。」

其實里特納這樣堅持不回應新疆的問題,有他的原因。2021年12月,英特爾在一封信中表示:「禁止供應商使用來自新疆的產品」。這一錯誤言論遭到中國網友批評後,英特爾又發佈一封道歉信,聲稱其初衷是「確保遵守美國法律」,相關內容「不表達立場」。

霍利也翻出這個舊帳,情緒愈發激動,「你就是做不到譴責中國『強逼勞動』?」

里特納沒有鬆口:「參議員,我無權作出這樣的判斷。我會譴責『強逼勞動』,但我並非能夠判斷中國正在這麼做的專家。」

霍利眼見無法說服里特納,開始大呼小叫:「怎麼回事你這個人……這不需要什麼專家!你必須得是這方面的專家才知道它是錯的並且發生了嗎!」

看完英特爾CEO上聽證會的遭遇,可以讓我們更清楚瞭解,美國國會議員和政客的思維方式,他們心目中政治正確就是新疆等於「強逼勞動」,你不認同,你就是思想有問題了。

真正問題是:霍利你有什麼新疆存在「強逼勞動」的證據嗎?答案是完全沒有。

霍利的行為,令我想起一個小學同學,他是一個小胖子,比一般同學高半個頭。有一次他認定弱小的甲同學偷他的餅乾,甲同學否認,他就逼問甲同學的好朋友乙同學,一直罵乙同學,「你是看見甲同學偷的餅乾,為什麼不講?為什麼不講?」這個小胖子同學把乙同學推到牆邊,是活脫脫的欺凌行為。他很像《叮噹》漫畫(後來叫《哆啦A夢》)中的惡霸小胖子技安(後來改叫胖虎)。現在看見霍利逼問英特爾主管,就覺得他很像技安。

霍利原本是一個正常人。他在2002年時以最高榮譽從史丹佛大學歷史系畢業。隨後到耶魯大學法學院繼續深造,在2006年獲得法學博士學位。他曾任美國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約翰·羅勃茲的助理。在此期間,他認識了同為最高法院法律助理的妻子。他後來回密蘇里大學法學院做副教授。2016年,霍利當選密蘇里州總檢察長。他的生涯至此都是走傳統美國精英的路。

特朗普也於2016年當選美國總統,特朗普很快就看上了霍利,推動他在參選密蘇里州參議員,最後霍利在2018年當選,成為共和黨內矚目的新星。霍利搖身一變,成為特朗普總統在參議院最主要的支持者之一,在包括邊境政策等一系列問題上死硬支持特朗普。

特朗普要和中國打貿易戰,霍利大力攻擊中國。特朗普要借香港攻擊中國大陸,霍利親身到訪香港聲援黑暴運動,並在參議院大力推動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不要以為霍利很支持民主,到特朗普在2020年競選失敗,霍利就煽動示威者在2021年初衝擊美國國會大廈,美國西門與舒斯特出版社(Simon & Schuster)因而取消出版他的新書《科技巨頭的暴政》(The Tyranny of Big Tech)。

這就是霍利,走上由傳統精英變成民粹政客的道路。這就是美國政治。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