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著名女星范冰冰以「陰陽合同」逃稅事件,終於落幕。內地稅務當局向范冰冰追討稅金及罰款近9億元人民幣,如果依法交款,就不追究刑事責任。罰得厲害,范冰冰能夠付得起這樣的高額的罰金,同樣厲害。
范冰冰逃稅之所以被揭發,源於一齣拍攝中的電影《手機2》,而這是2003年同樣由馮小剛執導的賣座喜劇《手機》的續集。《手機》講述電視台節目《有一說一》主持人「嚴守—」(葛優飾),他與在出版界工作的「武月」(范冰冰飾)有染,最後「嚴守一」的太太透過手機上的線索,揭發了他的姦情。由於崔永元當時正主持央視《實話實話》節目,很容易令人聯想到「嚴守一」就是以崔永元。崔永元與《手機》的作者劉震雲和導演馮小剛當時已鬧得非常不愉快。
今年5月,范冰冰在微博上發帖文說,「電影《手機2》拍攝現場!武月很開心!」令到崔永元十分惱怒,認為《手機2》再度惡心他、傷害他,他隨即大罵范冰冰。後來更揭發范冰冰利用「陰陽合同」逃稅,觸發了軒然大波。所謂「陰陽合同」,是指合同當事人就同一事項,訂立兩份內容不相同的合同,以逃避國家稅收。
當時大家對崔永元的投訴不太在意,以他只是在污衊范冰冰。後來事件惹起內地稅務機關介入調查,揭發了范冰冰真是有搞「陰陽合同」的勾當。
范冰冰曾說:我就是豪門(網上圖片)
范冰冰是內地紅到發紫的一線女星,過去曾有人問她會否嫁入豪門,她回答:「我就是豪門!」能夠講如此「串」的說話,當然有「串」得起的身家。但因為一齣電影,觸發了一場深仇舊恨,除了賠償9億元之外,更損害了形象,范冰冰今次真的是「吃不了,兜著走」。
這事件讓我想起一位報業前輩曾經跟我說:「人生什麼事情也有quota(配額),得罪人也有quota,不要無端端得罪人。」前輩的教訓的重點是在批評別人的時候,除了要設身處地、體諒他人的處境之外,更要從公眾利益出發,不要無端端「發牙痕」罵人。我覺得前輩的話很有道理。崔永元早已從央視退出,已不是什麼惹人注目的紅人,又何必再去搞他呢?
引而申之,人生也有quota,例如讀書。我就有親身體驗,讀中學初期沒有用心讀書,中二要留班,到中五會考前才臨急抱佛腳。考入大學之後,卻很有興趣看書和研究學問。反而,一些有中學已經很努力鋤書的同學,入到大學卻相當放鬆,得過且過。我從中領悟到一個道理,就是讀書也有quota,中小學操得太勁,將來對閱讀求知的興趣便會減低。中小學沒有過分「催谷」,讀大學時,潛力的發揮會更大。「人生有quota」,真的是意義深長。
盧永雄
西方對香港的雙重標準,真的到了令人齒冷的地步。
「無國界記者」(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RSF)發表最新的世界新聞自由指數,香港的排名跌至歷史新低點,在180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140。「無國界記者」指,香港的情況跌入「非常嚴重」範圍,歷史上首次在新聞自由地圖上顯示為最差的紅色,外媒被拒入境,本地傳媒又被查稅等等。
我專門去「無國界記者」網站看一看它的排名,看看比香港排名高的地區,有什麼新聞自由操作,值得香港學習觀摩。
看到台灣排24。台灣綠營政府對不喜歡的媒體直接關停,在2020年就決定不續牌給藍營電視台中天新聞台,理由是中天新聞台內控機制失靈,以及持有人蔡衍明嚴重介入新聞製作等。用「無國界記者」的標準,這些理由全是莫須有的理由,可能「無國界記者」喜愛獨派政府,就把台灣捧到天上去。
看到美國排57。美國的新聞有那麼自由嗎?據記錄美國違反新聞自由的智庫「新聞自由追蹤者」數據顯示,2022年全美發生128起違反新聞自由的事件,其中攻擊新聞記者40宗,逮捕或起訴15宗。2023年,美國至少12名記者被捕及面臨指控,多名記者因正常新聞報道遭刑事定罪。所以說香港起訴記者,美國對記者也絕不客氣。
到特朗普政府上任就更厲害了,他把《美國之音》封掉,因為那裏有很多他不喜歡的記者。美國政府亦以「媒體年度輪換計劃」為由,更換傳媒在官方大樓內的採訪資格名單。被撤銷的4間媒體,都曾報道特朗普負面新聞。特朗普對《美聯社》最不客氣,因為《美聯社》不肯把墨西哥灣改名美國灣,特朗普一度直接禁止《美聯社》進入白宮採訪。
當然更嚴重的是殺害記者了,這些情況屢見不鮮。當中最典型的是「維基解密」公開的美國駐伊拉克軍隊一段秘密片段,顯示美軍阿帕奇直升機2007年7月12日在伊拉克巴格達向手無寸鐵者開火,路透社伊拉克籍攝影記者納米爾努爾-艾爾丁和司機賽義德查馬赫,遭美軍殺害。其實美軍涉嫌殺害記者的事件有很多,這件事的震憾性在於有影片記錄完整事發經過。事後並無美軍要負上殺人的責任,亦無跡象顯示美國有任何措施可以阻止類似事件再發生。「無國界記者」把美國排上57的高位,在他們的眼中,記者的命不是命。
也看到以色列排112位,這就更精彩了。2023年以軍攻入加沙,當年11月2日,巴勒斯坦電視台記者穆罕默德(Mohammed Abu Hatab)及其11名親屬,在加沙南部汗尤尼斯的家中遭以色列軍隊空襲,全部喪生。噩耗令穆罕默德正在做直播的同僚崩潰,對着鏡頭失聲痛哭。
記者在鏡頭前被殺也所在多有。2022年5月11日清早,《半島電視台》最知名巴勒斯坦記者──夏琳.阿布阿克利赫(Shireen Abu Akleh)──在報導以色列軍隊掃蕩巴勒斯坦難民營時,遭以軍打來的子彈貫穿頭部,當場死亡,終年51歲。
敢問「無國界記者」,香港有殺過一個記者嗎?有什麼比記者的生命更重要?為什麼這些公然射殺記者的國家的新聞自由排名,比香港高那麼多?死了的記者還有自由嗎?面對強權不敢吭一聲的「無國界記者」,憑什麼對香港指指點點?你們那麼厲害,先去為死去的巴勒斯坦記者討回公道吧。
香港《基本法》和《香港國安法》保障新聞自由。但新聞自由是有邊界的,沒有濫發假新聞的自由,沒有煽動香港暴亂的自由,也沒有接受外國政府資助顛覆香港政府的自由。香港新聞界是專業的,但也有被政治凌駕的慘痛歷史,對2019年的慘痛教訓,我們沒法忘記。
盧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