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撩事鬥非的特朗普訪日 好快就為安倍晉三挖兩個大坑

博客文章

撩事鬥非的特朗普訪日 好快就為安倍晉三挖兩個大坑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撩事鬥非的特朗普訪日 好快就為安倍晉三挖兩個大坑

2019年05月27日 16:35 最後更新:16:44

美國總統特朗普訪問日本,和日本拉拉關係,叫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一起孤立中國。不過生性好撩事鬥非的特朗普,留日兩天,好快就為安倍晉三挖兩個大坑,搞到安倍左右不是人。

內地傳媒人人牛彈琴的文章,對特朗普搞的事有細緻描述,全文如下:

特朗普訪日第二天,不動聲色給安倍挖了兩個大坑!

5月26日,特朗普訪日第二天,日理萬機的安倍放下一切工作,專心致志當起了全程陪同,陪玩,陪看,還陪吃。
陪特朗普共進早餐,
陪特朗普打高爾夫,
陪特朗普吃牛肉速食,
陪特朗普看相撲比賽,
陪特朗普共進晚餐……
還有一個,陪特朗普玩自拍。

特朗普和安倍玩自拍。

特朗普和安倍玩自拍。

春光燦爛,兩個老男人笑得特別歡。反正看上面那張自拍照,特朗普笑得都看不到了眼睛,安倍笑得更是露出了一口小壞牙。從模樣看,應該是安倍哢嚓嗯的手機,然後立刻發到了推特上。特朗普也很湊趣,二話不說,馬上就轉發。

特朗普推文下的留言。

特朗普推文下的留言。

但更有意思的,其實是特朗普這條推文下的留言。看了一下,轉評贊最多的留言,是一個叫MaviSeattle的網友,從名字看,應該是美國人。她是這樣說:「就把他留在日本吧。我們大多數人都不希望他回到美國。」就這麼一句話留言,短短幾個小時內,居然7000多個贊,3000多條轉發。

但最絕的,是對這條留言的回復,網名是松本留五郎,一看就是日本人。他是這樣說的:「不,謝謝了。還是附送一個安倍給你們吧。」

一個拜託日本人把特朗普留下來,另一個主動要把安倍送過去。你瞧瞧,這都是些什麼美國人和日本人啊。

但總體感覺,因為從早到晚都是玩,特朗普這一天的興致還是比較高的。除了喜歡的高爾夫外,他還看了日本的國粹相撲。

安倍很小心,很專心,也很用心,但可能他也萬萬沒想到,特朗普已經不動聲色給他挖了兩個大坑。從時間上推算,也就是兩人才打完高爾夫,安倍剛剛發出春光自拍照,特朗普在推特上也發表感言了。

特朗普的推文。

特朗普的推文。

第一個坑,就是第一條推特,特朗普是這樣說的:「我們與日本的貿易協商取得了巨大的進展,大多在農產品及牛肉方面。還有很多要等到他們7月選舉後,我預料會有很大的數字。」

大白話,看似很簡單,但細細一體會,特朗普是話裡有話:


1,經貿談判取得重大進展,暗示日本在農產品和牛肉方面作出了重大讓步。
特朗普很高興,但安倍估計都急了,這兩個方面是日本最敏感的區域,你公開暗示日本巨大讓步,日本農民肯定要找安倍算帳了。

2,日本更多的讓步,準備在7月選舉後。

特朗普信心滿滿,還掐指一算,會是很大一個數字。言下之意,馬上就要大選,安倍不方便送禮;等7月選舉完成了,日本就可以大讓步了。

選舉前是最敏感的。但這麼直白,特朗普,你這是幫安倍忙呢,還是幫安倍忙呢?
但這還只是第一個坑,緊跟著第二個坑就來了。

特朗普另一推文。

特朗普另一推文。

特朗普又發了一條推特,他這樣說:「和日本首相安倍會見了,非常有趣。數不清的日本官員告訴我,民主黨寧可看到美國失敗,也不想看到我或共和黨成功——死亡祝願啊!」

請注意關鍵字:數不清,死亡祝願。特朗普談的是美國內部事務,但卻偏偏又扯上了安倍,還拿出了證據:數不清的日本官員告訴我,民主黨居然這麼壞。

言下之意,日本人現在都看不下去了,都私下裡告訴特朗普,民主黨你太卑鄙了。

安倍的臉估計都要綠了,特朗普是在用自己拉選票啊,而且,還有數不清的日本官員,也不知道是哪兒來的,但從特朗普的推特看,好像是他派過去向特朗普告密的。敏感時期,這可是在嚴重干涉美國內政啊。

明年美國大選,如果特朗普贏了大選,還則罷了。如果民主黨贏了,那新總統會怎麼看安倍:你小子竟然向特朗普告密,而且還是莫須有的名義。美日關係估計又得起波瀾了。

安倍桑,估計現在心也很累。但這還是特朗普訪日的第二天,還有兩天他才走呢。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美國國務院將實施全面重組計劃,國務卿魯比奧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目前的國務院機構臃腫、官僚主義盛行,難以履行重要外交使命。

內地澎湃新聞刊文稱,美媒曾陸續曝出特朗普政府提議大幅削減國務院與國際開發署(USAID)預算,關閉大批海外使領館等涉及國務院改組的內容。自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宮以來,美國聯邦政府掀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改革風暴,而國務院成為此次改革的主要對象。如今這一激進改革的齒輪已開始轉動,其所帶來的衝擊或將成為美國霸權和國務院職能的歷史拐點。

AP圖片

AP圖片

在特朗普看來,美國國務院是其「排乾華盛頓泥沼」的天然對象。這一機構處於「美國優先」議程的對立面。

其一,國務院是美國多元化議程的主要推動者。國務院長期以來被視為美國推動所謂美式民主價值的核心機構,通過對外援助、文化交流和外交政策,將美國理念從國內延伸至全球,影響國際政治生態。這其中,多元化議程成為「美式民主」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國際開發署作為國務院分支,在推廣性別平等、少數族裔權益和氣候變化等議題上扮演了關鍵角色,向發展中國家投入大量有關性別平等、支持跨性別組織、氣候變化運動的援助項目。

特朗普的支持者認為,這些項目與美國國家利益無關,甚至可能在一些敏感地區引發爭議,讓美國民眾面臨新的風險。此外,國務院和USAID員工在政治捐款上高度傾向民主黨,這進一步加劇了特朗普支持者的懷疑,即國務院所推動的多元化議程是一種在全球範圍內針對特朗普理念的「陰謀」。

其二,國務院被視為是美國「深層政府」(Deep State)的主要代表。所謂「深層政府」,指的是美國國內不受民選官員直接控制、通過政策制定和外部遊說影響政府的官僚機構和智庫網絡。特朗普長期將「深層政府」視為其執政的主要障礙,也有意炒作這一議題,煽動底層民眾和上層精英的對立。國務院被認為是這一隱形權力的核心代表。特朗普認為,國務院的許多政策受到華盛頓智庫、跨國企業和非政府組織的過度影響,USAID也與諸多美國智庫以及外國遊說團體關係密切。特朗普及其支持者指出,國務院和USAID的一些項目間接支持了哈馬斯、伊斯蘭極端勢力等「美國敵人」。這些項目被特朗普政府放大為國務院受到「深層政府」操控的證據。

其三,國務院被視為是經費浪費的「眾矢之的」。特朗普政府將國務院及其附屬機構作為重要審查目標,也發現一些所謂低效和浪費的項目。這些項目包括USAID向伊拉克的「新芝麻街節目」撥款2000萬美元,旨在通過教育娛樂推廣多元化理念,被批評為不切實際;向烏干達和牙買加的LGBTQ倡導項目分別撥款550萬美元和150萬美元,項目效果存疑。此外,USAID部分人道主義援助項目被指行政開支過高,多數資金被用於管理和諮詢,養肥了外包商和諮詢機構,未發揮援助效果。裁減這些項目為特朗普提供了展示「精簡政府」政績的機會。

AP圖片

AP圖片

特朗普針對美國國務院的「斷臂式改革」不僅衝擊國務院職能,更標誌著戰後美國國務院「例外時代」的終結。

作為戰後國際秩序的「設計師」,國務院奠定了美國霸權的基礎。國務院作為外交政策的主要執行機構,通過多邊機制、價值觀推廣和盟友協調,塑造了美國全球領導地位。國務院深度參與美國構建以聯合國、布雷頓森林體系和北約為基礎的全球框架,是所謂「自由國際秩序」的主要設計者和執行者。

馬歇爾計劃是國務院塑造美國全球戰略的巔峰體現。1948年至1952年,時任國務卿馬歇爾主導的該計劃向西歐提供超過100億美元援助,協助歐洲重建。在國務院資深外交官凱南等人的深度運籌下,該計劃不僅恢復西歐經濟,還將盟友綁定在美國的地緣政治軌道上,塑造了對蘇冷戰的戰略基礎。

1949年,北約成立進一步鞏固了美國的軍事霸權。國務卿艾奇遜是北約的主要設計者,他說服歐洲盟友接受這一聯盟。北約象徵美國對西歐安全的承諾,奠定了戰後軍事秩序的基礎。這些措施使美國從孤立主義轉向全球領導。

冷戰期間,國務院的職能和規模迅速擴張,以應對與蘇聯的全球競爭。國務院推動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成立,負責管理對外援助,美國使領館數量、外交人員規模和預算規模都穩步上升,國務院逐漸成為聯邦政府中最為龐大的部門之一。

冷戰結束後,國務院職能進一步擴展。上世紀90年代,克林頓政府將「民主推廣」作為外交核心,國務院通過資助非政府組織和選舉監督,擴大在東歐和中亞的影響力。新世紀以來,國務院協調對阿富汗和伊拉克的重建援助,總額超600億美元,涉及基礎設施、教育和治理改革。這些行動顯示國務院從傳統外交擴展到基於價值觀的「國家改造」,涵蓋人權、反恐和氣候變化等領域。

因其在維護美國霸權中的不可替代性,國務院成為美國歷史上多次政府改革和預算削減的「例外對象」。相比之下,美國情報機構、美國軍方更容易成為改革靶子。尼克遜政府時期,中情局遭遇大規模裁員和預算削減,超過1500名僱員被解職,大量涉外職能被取消。與之相對,國務院預算和職能未受影響,甚至有所增加。克林頓政府時期,國防部和情報機構成為「政府精簡」的重點目標,國務院則繼續享受擴張紅利。

特朗普打破了這一傳統。在他的政府改革中,國務院的次序從最優先變為了最「劣後」,其預算面臨斷崖式的削減。受此影響,國務院自然難以維持現有的職能和定位,將面臨「推倒重來」程度的調整和變化。

美媒稱此次國務院重組是美國外交系統數十年來最大的變革。目前實施的是國務院重組計劃的第一階段,未來不排除國務院的預算和規模進一步被削減的可能性,美國的海外使領館也有可能如美媒此前爆料的那樣,被大批關閉。

在此背景下,美國國務院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一條道路是就此擺爛,其職能重新退回到二戰前的初始狀態,成為一個服務和聯絡機構。另一條道路是減員增效,運用新技術提升效率,更加聚焦於經濟、安全領域,實現所謂的現代化轉型。從國務院當前趨勢看,走向後一條道路的可能性更高。

近年來,國務院成為運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最為積極的美國政府部門之一。據國務院人員披露,該部門已將人工智能引入信息收集、整理、文件翻譯等領域,部分替代了人力工作。借助這些新技術,國務院有可能在僱員顯著減少的情況下維持住「基本面」,繼續作為美國對外戰略中的主要觸角。

同時,經費和人員削減必然對美國在國際多邊機制、全球治理等領域的能力有所影響。相對於一般外交工作,這些領域更需要專業性技術支持,更需要持續性的投入。在缺少資金的情況下,美國國務院難以繼續通過外包和外部智力支持的方式引導多邊機制和全球治理的議程。

此外,美國國務院還可能將一些對他國實施「影響力」、試圖影響他國政局的職能轉交給美國軍事和情報部門。這意味著美國在這些領域的政府內部分工將退回到冷戰初期的狀態,即由軍事安全部門主要負責。這種變化可能帶來一些意料之外的結果。國務院在進行此類「民主推進」中一般會兼顧與對象國的外交關係,但軍事安全部門則顧慮更少,更傾向於採取高風險高回報的策略。這可能將給全球安全帶來新的不穩定因素。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