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慈禧死後紅人李蓮英靠賄隆裕保命 棺材卻只見頭顱

歷史長河

慈禧死後紅人李蓮英靠賄隆裕保命 棺材卻只見頭顱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慈禧死後紅人李蓮英靠賄隆裕保命 棺材卻只見頭顱

2019年08月31日 10:00

李蓮英病死不可信,那麼他是如何死?

李蓮英為晚清著名宦官,名字由慈禧賜名的,俗作蓮英。在宮中期間,他深得慈禧器重。李蓮英七歲淨身、八歲入宮,二十六歲任儲秀宮首領太監,三十一歲與敬事房總管太監平起平坐,四十六歲破例被賞戴二品頂戴花翎,共陪伴慈禧五十三年。李蓮英六十三歲去世,死因不明,棺材中只有頭顱,不見屍身。

更多相片
慈禧 (中) 照片,右邊頭位是李蓮英 (網上圖片)

慈禧 (中) 照片,右邊頭位是李蓮英 (網上圖片)

慈禧打扮成觀世音(中),四格格及李蓮英(右)陪慈禧打扮拍攝 (網上圖片)

慈禧打扮成觀世音(中),四格格及李蓮英(右)陪慈禧打扮拍攝 (網上圖片)

隆裕太后 (網上圖片)

隆裕太后 (網上圖片)

李蓮英朝服像 (網上圖片)

李蓮英朝服像 (網上圖片)

慈禧 (中) 照片,右邊頭位是李蓮英 (網上圖片)

慈禧 (中) 照片,右邊頭位是李蓮英 (網上圖片)

李蓮英入宮十一年後,就被提拔為宮中太監二總管,二年後安德海被殺,李蓮英憑聰明伶俐,善於察言觀色迅速上位。慈禧悲喜哀愁他完全瞭如指掌,逐漸獲慈禧信任。

李蓮英在慈禧與大臣間有穿針引線作用,大臣辦事有李蓮英指點,走少冤枉路。身穿黃馬褂的二品太監李蓮英,實權絕不亞於軍機大臣。他不時利用職務之便,以謙卑態度四處安插親信。官員由軍機大臣至各省督撫,無不對他禮讓三分,甚至晚清重臣李鴻章也為李蓮英的莫逆之交。後來,袁世凱也成為李蓮英的摯友。

慈禧打扮成觀世音(中),四格格及李蓮英(右)陪慈禧打扮拍攝 (網上圖片)

慈禧打扮成觀世音(中),四格格及李蓮英(右)陪慈禧打扮拍攝 (網上圖片)

李蓮英還與洋人關係不錯,既讓慈禧能了解西洋新奇玩意,也能使洋人順利傾銷商品。李蓮英雖是慈禧紅人,但頭腦時刻清醒,做事一貫謹小慎微。李蓮英雖說是太監,但他那種寵辱不驚的處世之道,為一般王公大臣所不及。

李蓮英六十歲時,慈禧病逝。李蓮英失去靠山,考量自己未來,將收受的錢財及慈禧賞賜的銀兩,裝成十個大木箱,交給掌握實權的隆裕太后。他說自己是個無兒無女的老太監,要錢也沒用。

李蓮英的徒弟小德張,是隆裕的貼身太監,隆裕掌管紫禁城後,小德張理應成為總管大太監,但李蓮英位置卻為難了隆裕。李蓮英早看穿這幕,主動向隆裕辭職。李蓮英所做的,只為能全身而退,因他很清楚攝政王載灃一直想除掉他,為哥哥光緒報仇。當時載灃固執地認為,光緒就是慈禧下令讓李蓮英毒死。

隆裕太后 (網上圖片)

隆裕太后 (網上圖片)

李蓮英給了隆裕錢財,將位子給了隆裕心腹,最終得到了隆裕的保命承諾。慈禧過完百日祭後,載灃向隆裕提出,李蓮英貪贓枉法,應抄家滅門。隆裕以影響慈禧清譽為由,回絕載灃要求。

李蓮英離開紫禁城,回到海淀房子後深居簡出,僱了一些保鏢。公元1911年,李蓮英去世,時年六十三歲。隆裕下令賜銀千兩,賞埋京西恩濟莊太監墓地。李蓮英死後的喪葬規格為「金井玉葬」,在清宮太監中也是最高的。

1960年代,李蓮英墓被發掘,墓室中的棺材為紫紅色,上面描了非常細膩的金花。棺材打開,工作人員發現只有頭顱,屍身和鞋子都被棉花填充。工作人員很快意識到,屍骨通常不會腐爛成灰,從墓室完整度來判斷,屍體也絕不可能遭到過外來者破壞,而且陪葬品一件不少。據文獻記載李蓮英是病逝的,那棺材中為何只有一顆頭骨?

李蓮英朝服像 (網上圖片)

李蓮英朝服像 (網上圖片)

李蓮英生前從自己兄弟那裡過繼了四個兒子,他還有個過繼孫女。據其孫女說,恩濟莊的李蓮英墳是真墳,但關於頭骨一事,孫女避而不談。從李蓮英後人及棺中頭骨可知,李蓮英應是死於非命。

那麼李蓮英究竟為何人所殺,概括共有三種說法。第一是李蓮英在死前的晚上,江朝宗曾請他吃過飯,回來後就死了。但文獻記載,江朝宗一直在陝西任上,直到李蓮英死後一年才回京任職。第二種說法是,李蓮英有一個嫁到山東的侄孫女,他曾去探望她,準備順便到泰山一遊,但走到半路被人殺死。當時跟隨的兩個侍從,只把李蓮英的頭顱用包袱兜回北京。第三說法是,李蓮英出宮隱居後,每年都去東陵拜謁慈禧陵寢,結果半路被人殺死,首級被人扔到家門,殺他的人也被懷疑為攝政王載灃。

其實還有很多種說法,但無論如何,李蓮英病死之說肯定不足信。事實上,李蓮英權傾朝野,也得罪過不少人。在清末民初的動盪時期,攝政王載灃、袁世凱等都有理由除掉他,但這都只是猜想,並沒有確鑿證據。

往下看更多文章

關羽為流箭所傷 醫生建議「刮骨療毒」

2024年11月18日 20:00

「刮骨療毒」這個成語出自於《三國志・蜀書》,當中《關羽傳》有言:「矢鏃有毒,毒入於骨,當破臂作創,刮骨去毒,然後此患乃除耳。」

東漢末年,政局風譎雲詭。到了三國時期,世間更是惡戰連場、烽煙四起。那時魏、蜀、吳三國各據一方,從而形成了三國鼎立之勢。

三國鼎立的局勢(網上圖片)

三國鼎立的局勢(網上圖片)

有次蜀國武將關羽正揮軍攻打曹兵之時,右臂不幸被流箭所傷。眼見及此,其他將領便提議他回荊州調治傷口,不宜戀戰。不過關羽聽後卻不為所動,大手一揮的拒絕道:「我豈能讓這小小的創傷耽誤了軍國大事呢?」

關羽表面看似雲淡風輕,但事實上右臂的傷口比他想像中嚴重得多。哪怕後來傷口痊癒了,但關羽的骨頭一到梅雨天就會隱隱作痛。不明所以的關羽只好請朗中來為自己診治。在等待的過程中,關羽的右臂已經痛得十分厲害,不過因為害怕自己痛苦的表情會擾亂軍心,只能和馬良下棋來分散注意。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不久,醫生就趕到軍營去。他低頭看了一下關羽的箭傷,明白箇中原因後便徐徐道來:「將軍,雖然您治好了表面上的皮肉之傷,卻不曾想到箭頭有毒。因此在毒素深入骨髓的情況下,您不把骨頭上的毒都刮去是難以根治傷口的。」關羽聽過後,便追問道:「可是現在傷口已埋合,該怎樣除去留在骨上的毒素呢?」關羽語音剛落,大夫便仰天大笑道:「那很簡單!若想根治毒素,那就得用刀割開皮肉至白骨。等把骨頭上的毒素都刮去後,再以線縫合。不過⋯⋯我怕將軍會懼怕呢!」

關公聽後笑言自己不是「世間俗子」,更是讓醫生馬上動刀,他讓下人送上些酒食後便馬上伸出了右臂說。醫生見關羽如此爽快,也不多說,馬上從身側包袱中取出一把尖刀。在他看準了位置後,便手起刀落把關公的皮肉割開。

雖然《三國志》有「刮骨去毒」一事,卻沒有點明醫者身份。待《三國演義》出版問世後,醫者就變成了華佗了。(網上圖片)

雖然《三國志》有「刮骨去毒」一事,卻沒有點明醫者身份。待《三國演義》出版問世後,醫者就變成了華佗了。(網上圖片)

眾人屏息以待,很快醫生的聲音便再次響起:「將軍,我現在就用刀把骨上的毒給刮走!」話剛說完,醫生便以嫻熟手法用刀子在關羽手臂的骨頭上來回刮。軍營內時不時傳來的「悉悉」聲,以及一盤盤端出來的血盆子都讓那些在戰場上大殺四方的將士們嚇得掩面失色,唯獨關羽本人眉頭都不皺一下,依舊面不改容地喝酒下棋。不久,醫生就把毒給刮盡,並且麻利的替傷口敷上藥後把傷口縫合。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關羽作為大丈夫的豪邁和勇敢,所以後人從這典故中提煉出「刮骨療毒」這個成語,意思是指徹底治療,並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