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你的姓氏是哪位上古大帝後代? 中華姓氏起源

歷史長河

你的姓氏是哪位上古大帝後代? 中華姓氏起源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你的姓氏是哪位上古大帝後代? 中華姓氏起源

2019年09月19日 10:00

中華姓氏的起源,多是「上古八大姓」演變而來。

絕大多數人出生後就有姓名,名字都是長輩起,也常常蘊藏著長輩對後輩的希望。至於姓氏,也是絕大部分從父輩那裡繼承來。只要我們深入了解,不難找到長輩姓氏的源頭。

更多相片
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玉豬龍,反映先民圖騰崇拜 (網上圖片)

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玉豬龍,反映先民圖騰崇拜 (網上圖片)

西周青銅器銘文也有反映分封情況 (網上圖片)

西周青銅器銘文也有反映分封情況 (網上圖片)

周武王姬發像 (網上圖片)

周武王姬發像 (網上圖片)

明戴進《渭濱垂釣圖》,描繪周文王拜訪隱居垂釣的姜太公 (網上圖片)

明戴進《渭濱垂釣圖》,描繪周文王拜訪隱居垂釣的姜太公 (網上圖片)

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玉豬龍,反映先民圖騰崇拜 (網上圖片)

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玉豬龍,反映先民圖騰崇拜 (網上圖片)

「姓」最早源於圖騰崇拜,在原始部落中,往往以各個部落的圖騰作為整個部落的稱呼,再慢慢演變成區別於其他部落的標誌,最終也就演變成為了姓。因此,有相同的姓也就被視為一家。這裡只說了「姓」,而通常,我們是將姓和氏連起來使用。

然而,「姓」來源於母系社會,在母系氏族時期,社會以女性為中心,由於那時實行通婚制,很多人只知道母親,而不知道父親是誰,因此,「姓」也都是以「女」字為偏旁部首。例如,炎帝姓姜、黃帝姓姬、少昊姓嬴、禹姓姒、舜姓媯。事實上,雖然我們的姓氏很多,但是都起源於最初的上古帝王,是從八個姓中演變而來的。這八大姓就是:姬、姜、姚、嬴、姒、妘、媯、姞。

西周青銅器銘文也有反映分封情況 (網上圖片)

西周青銅器銘文也有反映分封情況 (網上圖片)

至於「氏」則是從姓演變出來。西周實行分封制,諸侯被分封到各地,後來各地諸侯就以封地作為自己標誌,「氏」也就出現。隨著分封深入,諸侯越來越多,「氏」也越來越多,最終這些氏成了姓。所以,姓氏二字原本意義不同,但隨著周朝沒落,貴族江河日下,姓的地位就沒那麼高,慢慢百姓也不區分姓氏。所以,在後世典籍中,姓和氏也就連在一起使用。

由於我們的姓氏是從上古八大姓演變出來,這些姓最終演變成哪些姓氏?先說演化出姓氏最多的「姬」姓。

周武王姬發像 (網上圖片)

周武王姬發像 (網上圖片)

姬姓現在雖不常見,但是名副其實「萬姓之祖」。據統計,八成以上的姓氏都是由姬姓演化出來。先秦著作《左傳》曰:「凡、蔣、邢、茅、胙、祭,周公之裔也。」又曰:「虞、虢、焦、滑、霍、楊、韓、魏,皆姬姓。」而目前華人最多的姓氏之一「張」的一個出處也是姬姓。《通志氏族略》載:「張氏,世代仕晉,晉分為三,又世代仕韓,後漸成望族。」如今大姓張氏是起源於姬姓,在三家分晉後,為韓國效力,逐漸壯大。

至於「媯」姓,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載:「媯,虞舜居媯汭,因以為氏。」媯姓為虞舜的姓,因住在媯河附近得名。媯水就是在如今北京、河北、山西一帶。而現在比較常見的姓氏,同時也是華人最多的姓氏之一的「陳」,就是媯姓演變而來。據記載,「陳」姓是在周武王滅商後,找到舜帝的後代,把他分封在了陳國,後人就以國名為姓。

明戴進《渭濱垂釣圖》,描繪周文王拜訪隱居垂釣的姜太公 (網上圖片)

明戴進《渭濱垂釣圖》,描繪周文王拜訪隱居垂釣的姜太公 (網上圖片)

而姜姓也是演化姓氏非常多的上古八姓之一。我們熟知的姜子牙為「姜」姓代表。姜姓出自炎帝,據說炎帝在姜水旁定居,就用姜水的名字作姓。姜姓的後人被冊封在齊地,也就是齊國。戰國後期,田氏代齊,原來的姜氏後人分散至各地,形成了各種姓氏。據統計,姜氏演變而來的姓氏有100多個,例如呂、許、謝、紀、丘、盧等。

另外還有一個比較小眾的「姒」姓。姒姓的祖先是大家熟知的大禹。「姒」姓被普遍認為是夏王朝的後裔,因為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寵愛的褒姒就是姓「姒」。這個姓氏年代歲久遠,但是人數比較少,據統計全國不超過2000人。北京、上海、天津、黑龍江、陝西、雲南等地,甚至台灣也有姒姓的子孫。

往下看更多文章

儒家學說「汗牛充棟」 陸淳融會貫通集大成

2024年09月16日 20:00

「汗牛充棟」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是出自於唐朝柳宗元所寫的《陸文通墓表》,當中有言:「 其為書,處則充棟宇,出則汗牛馬。」

陸文通是唐代很有聲望的大儒,其本名為陸淳,後因避皇帝諱,改名為質。他熟讀經學,文才遠播。不但連淮南節度使陳少遊鎮守揚州時曾當面讚揚過他的才學,就連柳宗元也要對他執弟子禮,並奉他為「永貞革新」的導師。這樣的人材朝廷自然看重,文通任職淮南節度使府從事不久,便被擢升為太常寺奉禮郎,後則改任為國子博士。

柳宗元家勢顯赫,且世代為官,故年輕時仕途得意,平步青雲。曾參與王叔文的永貞革新,不幸旋即失敗,獲罪貶謫永州。自此之後,柳宗元就開始了他寂寞痛苦的流放生涯。(網上圖片)

柳宗元家勢顯赫,且世代為官,故年輕時仕途得意,平步青雲。曾參與王叔文的永貞革新,不幸旋即失敗,獲罪貶謫永州。自此之後,柳宗元就開始了他寂寞痛苦的流放生涯。(網上圖片)

然而,在永貞革新失敗的兩天後,陸文通卻不幸去世。陸文通死後,柳宗元則為他寫作墓誌銘《陸文通先生墓表》。 在此,柳宗元感謝了陸文通對儒學研究所做的貢獻。依他所言,孔子寫的《春秋》流傳了一千五百年,在此期間有數不盡的人為其作傳、作論、作注,光是為他作傳的就達五家,人數可謂成百上千。因此,《春秋》的研究説法多而雜亂,要是把所有學者寫的書都保存下來的話,不僅滿屋典籍,還有可能讓拉車的牛馬都累得出汗。然而,孔聖人之言實在太難解讀。書中有的意見相合卻隱晦、相悖但顯淺。面對如此多的資料,後人也是束手無策。哪怕學到老死,也不知道箇中深意。意見的分歧,不但令父子間傷了和氣,更會令君臣相互詆譭。

弟子禮,是指對待比自己學問好、道德高的人,以弟子對待師長的禮節來對待對方。(網上圖片)

弟子禮,是指對待比自己學問好、道德高的人,以弟子對待師長的禮節來對待對方。(網上圖片)

正因如此,陸文通的存在尤顯重要。他博學多才,善於把各種説法融會貫通。即便是市井百姐、婦孺之輩,都能夠聽懂文通的講學説道。他在學習期間,也不忙於著書立説。他所寫的《舂秋集傳纂例》、《春秋微旨》、《舂秋集傳辨疑》一啟後人懷疑經傳的疑古思潮,更是讓他名噪一時。皇帝欣賞他,便命他為皇太子侍讀,而他過世後,更是得到「文通」先生的諡號。

《春秋》本指先秦時代各國的編年體史書,但因後世不傳,故現在通常指唯一留存至今的魯國《春秋》。(網上圖片)

《春秋》本指先秦時代各國的編年體史書,但因後世不傳,故現在通常指唯一留存至今的魯國《春秋》。(網上圖片)

後人從《陸文通先生墓表》中提煉出「汗牛充棟」這個成語,其原意是指書運輸時牛累得出汗;用來形容藏書非常多。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