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民國才女蕭紅坎坷 愛情波折複雜屢遭拋棄

樂活道

民國才女蕭紅坎坷 愛情波折複雜屢遭拋棄
樂活道

樂活道

民國才女蕭紅坎坷 愛情波折複雜屢遭拋棄

2019年09月29日 10:00 最後更新:10月08日 22:57

蕭紅的作品被形容為「像天上灑下來的水自然而成,總能澆濕你心。」文學創作雖然成全了她,卻沒有徹底改變她的悲慘命運。

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蕭紅,在當時的文化界中的女性作家有著重要地位。她被稱為「30年代文化洛神」,《呼蘭河傳》、《生死場》等都是她的傳世之作。她還是著名的作家周樹人的弟子,周樹人亦十分的喜歡她。

更多相片
蕭紅 (網上圖片)

蕭紅 (網上圖片)

1935年,蕭軍蕭紅在上海留影 (網上圖片)

1935年,蕭軍蕭紅在上海留影 (網上圖片)

蕭紅 (網上圖片)

蕭紅 (網上圖片)

1938年,蕭紅端木蕻良攝於西安 (網上圖片)

1938年,蕭紅端木蕻良攝於西安 (網上圖片)

蕭紅 (網上圖片)

蕭紅 (網上圖片)

在文學道路上,蕭紅可以講是很順利,作為一位獨立女性,有著和很多文學大亨一樣的通病-失敗的感情。她19歲的時,就想追求自己的愛情離開家庭,全身全心去追求她認為的愛情。她的感情經歷當中,一共遇到四位男性。對於愛情,她每次都十分投入,當遇到喜歡的人,都猛烈地樁頭埋去。在這已知的四段感情中,更有兩次未婚懷孕,但因為「遇人不淑」,以及戰亂問題,她的感情生活,始終都相當顛沛。被形容為智商極高,情商極低的「第一苦命女子」,死時才31歲。

蕭紅原名叫張秀環,從小就出生在黑龍江省呼蘭府一個地主家庭,不過,在她剛出生母親就過世,父親對她不好。蕭紅從小就沒有感受到父母之愛,可能因為這樣,使蕭紅格外憧憬愛情。

1935年,蕭軍蕭紅在上海留影 (網上圖片)

1935年,蕭軍蕭紅在上海留影 (網上圖片)

她的一生都在疲於奔命和動盪不安中掙扎,文學創作雖然部分成全了她,卻沒有徹底改變她的悲慘命運。她走上了追愛的旅程,卻屢次碰到不好的男人。第一段感情,蕭紅義無反顧愛上了自己的表哥。當時蕭紅在北京讀書,原本家裡為她安排一門親事,更正式訂婚了,但是年輕的蕭紅不願意,她喜歡上了表哥陸哲舜。然而,表哥已經有了妻子,蕭紅卻一心樁進自己以為的愛情當中,兩人分屋而居。蕭紅家中震怒,給陸家施壓,陸家甚至斷絕陸哲舜經濟來源。當表哥錢花光了,被親人唾棄,陸哲舜最終向家中妥協,離開了蕭紅。第一段感情就這樣結束。

第二段感情是蕭紅離開北京,回去東北的家鄉後,遇到了之前她家人安排的男人,即是已跟她訂了婚的汪恩甲,兩個人一見鍾情並交往,兩個月後發現自己有孕,並與汪恩甲去哈爾濱東興順旅館租了一間房子,與汪恩甲同居。但是,汪家長輩不滿意蕭紅之前的逃婚,還和其他的男人同居,汪恩甲的哥哥汪大澄索性「代弟休妻」,蕭紅還為了此事鬧上法院,最後未婚夫為了家族聲譽,只能承認是自己單方面解除婚約。蕭紅即使懷孕了,但汪恩甲還是離開了她,她更因欠下東興順旅館食宿費而被扣留,據指有可能被旅館老闆賣到低等妓院。

蕭紅 (網上圖片)

蕭紅 (網上圖片)

懷著身孕的她沒有辦法,致信她的好友《國際協報》文藝副刊主編裴馨園求助,然後她朋友好幾次安排一個叫蕭軍的男人來幫助她,他也就是蕭紅的第三個男人。沒多久,蕭紅分娩了,但是當時的她根本沒有能力撫養,只能送人,可是在途中孩子就夭折。這件事結束後,蕭紅與蕭軍兩人一起生活,讓她難得過上一段時間幸福生活。可是,路遙知馬力,蕭軍日後本性暴露無遺,他很強勢、不專心,還喜歡和其他女人搞曖昧,之後再爭吵中還家暴了蕭紅,兩人最終分手告終。

蕭紅的第四段感情是發生在1937年8月13日淞滬抗戰爆發之時。當時,蕭紅與蕭軍還未分手,詩人胡風邀請他們,以及曹白、艾青、彭柏山、端木蕻良等作家商籌新的文學雜誌《七月》,這個時候蕭紅就初結識了端木蕻良。當蕭紅與蕭軍分開後,才明確她自己和端木蕻良的戀愛關係。這時,蕭紅還懷著蕭軍的孩子,之後兩個人在武漢結婚。

1938年,蕭紅端木蕻良攝於西安 (網上圖片)

1938年,蕭紅端木蕻良攝於西安 (網上圖片)

可是,蕭紅經歷了三段感情,始終「不幸運」的沒法擁有一個穩定的感情生活。由於日軍進攻武漢了,端木蕻良率先去重慶,並沒有帶上蕭紅。蕭紅在武漢生下一名男嬰後,第一晚已抽風死亡。蕭紅再獨自丁重慶找回端木蕻良,兩人才輾轉逃避戰火來到香港。1941年12月25日,香港淪陷,端木蕻良是托另一名作家駱賓基照顧當時患病的蕭紅,自己未有陪伴。

蕭紅於1942年1月22日上午10時,於法國醫院設在聖士提反女校的臨時救護站病逝,享年31歲。直到她死去了,端木蕻良才回來,將蕭紅的骨灰私下安葬在聖士提反女校後院土山坡下。到了1980年代,端木蕻良才委託盧瑋鑾(小思)幫助,只能找出部分骨灰。

往下看更多文章

季氏想入侵鄰國 沒想到「禍起蕭牆」

2024年11月04日 20:00

為甚麼自家內亂,禍起於「蕭牆」呢?原來古代國君宮殿大門內普遍設有一道矮牆,稱作「蕭牆」或「塞門」、「屏」等,作用是遮擋視線,防止外人窺視屋內環境。《論語集解》引用鄭玄的注解︰「蕭之言肅也;牆猶屏也。君臣相見之禮,至屏而加肅敬焉,是以謂之蕭牆」。所以「禍起蕭牆」可以解作禍亂產生於家中,比喻災禍、變亂皆由內部原因所致。成語出自《論語•季氏》︰「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蕭牆 (網上圖片)

蕭牆 (網上圖片)

春秋戰國時代戰亂頻繁,人人自危。當時魯國國君魯哀公並沒有實權,實權由季康子等所握。為了進一步擴大和鞏固自己的統治權力,季康子想出兵入侵鄰國顓臾。於是他想到以顓臾國靠近所在地費邑,以後會給子孫造成威脅為藉口,要出兵征伐顓臾。顓臾在商代即是方國,周成王時成為魯國的附國。顓臾地處魯國首都曲阜和季氏采邑費城之間,周王室曾授權其祭祀少皋和蒙山。季氏要對這樣一個處在魯國疆域之內的附庸國大動干戈,這使孔子十分反感。他説:「天下有道,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因為季氏當時只是一個卿大夫,是不能擅自出兵征伐的。

當時,孔子的學生冉有和子路是季孫氏的家臣,他們對孔子解釋説:「顓臾城牆堅固,離季氏的采邑費地又很近,季氏如今不把它佔領,將來會成為子孫後代的禍患」。孔子聽後大力反對,表示魯國沒有先做好內政,反而發動侵略戰爭,警告︰「季氏的憂患,恐怕並不是來自顓臾,而是來自蕭牆之內吧。」

後世仍以「禍起蕭牆」指禍亂發生在家裡;比喻內部發生禍亂。如《秦併六國平話》卷下:「祖舜宗堯致太平,秦皇何事苦蒼生?不知禍起蕭牆內,虛築防胡萬里城。」作者認為秦始皇沒有解決民生疾苦,耗用大量人力物力修築萬里長城,結果雖能阻擋外部匈奴入侵,但不敵內部民變,種下速亡的禍根。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