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劉禪是不是完全懦弱無能?

歷史長河

劉禪是不是完全懦弱無能?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劉禪是不是完全懦弱無能?

2024年10月25日 10:00

後世都說「扶不起的阿斗」、「樂不思蜀」,將劉禪刻畫成了一個懦弱無為、愚昧忘本的人物。阿斗在後世都被塑造成又肥又傻的弱智形象。蜀漢江山落入他人之手,責任都全推到阿斗劉禪身上。究竟,劉禪是不是真的如此懦弱無能?

影視中的劉禪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劉禪 (網上圖片)

有後世為劉禪的形象翻案。就在位的時間而言,劉禪在位41年,時間是在三國時期所有國君最長。當然這一定會歸因於諸葛亮輔佐,但即使諸葛亮死後,劉禪還做了29年。能夠在亂世長時間做到皇帝,也要有一定才能。

影視中的劉禪與諸葛亮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劉禪與諸葛亮 (網上圖片)

其實諸葛亮一直都滿意劉禪表現,《與杜微書》云:「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證明阿斗並非愚蠢弱智之人。到了蜀國後期,多次北伐復興漢室,劉禪當時頭腦非常清楚,認為諸葛亮太急:「相父南征,遠涉艱難......今又欲北征,恐勞神思。」諸葛亮死後,劉禪馬上暫緩北伐,認為耗國傷財,需要吳國出手才能一起征討。

影視中諸葛亮北伐 (網上圖片)

影視中諸葛亮北伐 (網上圖片)

陳壽著的《三國志》也指劉禪善於處理政務,他能與大臣保持良好互動。劉禪最終敗壞政事,都是他後來寵信宦官黃皓之故。

《三國志·蜀書·後主傳》局部 (網上圖片)

《三國志·蜀書·後主傳》局部 (網上圖片)

為防權臣權力太重,劉禪命費禕主管政務,蔣琬主管軍事,兩人的權力相互牽制。蔣琬死後,劉禪「自攝國事」,徹底改變蜀國多年「事無鉅細,咸決於丞相」的政局,所以「阿斗」並非扶不起。至於形容劉禪甘心為虜不思復國,比喻在新環境有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境的「樂不思蜀」,也有人指故事反而表現劉禪聰明,他在司馬昭面前表現成功扮傻,令人不再懷疑他,劉禪及家眷大臣才能安穩在洛陽終老。其實,扮傻扮得好,都是一大學問。

往下看更多文章

元志、李彪狹路相逢 孝文帝建議「分道揚鑣」

2024年12月02日 20:00

「分道揚鑣」這個成語最早出自於《魏書》,當中的《河間公齊傳》有言:「子志與御史中尉爭路,俱入見,而陳得失,高祖曰:『洛陽,我之豐、沛,自應分路揚鑣。自今以後,可分路而行。』」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有一名叫喚作元志的人。作為武川鎮將拓跋蘭之子,元志自小就有武將風範。不僅為人強悍,辦事亦十分幹練。因為從小接受良好教育,頗有文才的元志很快就得到北魏孝文帝的賞識。加上,其父拓跋蘭又曾救過皇帝的性命,所以年紀輕輕的他就被委以重任,成為了洛陽縣的縣令。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身為北魏宗室的元志自小豐衣足食,以致他為人處事都帶有一番傲氣。年輕氣盛時,他尤愛爭強好勝。有次他乘車出門,在路上恰巧遇上朝廷御史大人李彪。按禮節來說,官職較低的元志本應讓路予李彪。沒想到元志毫不謙讓,反而大有一番與李彪死守奪路之意。身居高位已久的李彪從沒見過如此狂妄之人,氣得馬上扭頭就走。本來想忍讓一番的李彪一想到元志那趾高气昂的模樣,就咽不下這口氣,馬上進宮求見皇上,以討回公道。元志當然也不認輸,隨他一同進官。

孝文帝聽到兩人同時求見一事,也心感詫異。不過他很快釋然,擺擺手便讓兩人進來。見過孝文帝後,李彪也不拖沓,馬上直奔主題說:「皇上,今天臣與洛陽令狹路相逢。臣作為朝廷上的近臣,哪有給洛陽令讓路一說?」元志聽後也不甘示弱,緊接着說:「中尉,你這話就說得不對。普天之下,誰不編戶?凡是住在洛陽縣的人通通都記在我的戶籍本上。你既然在我的戶籍本上,那就得歸我管!有甚麼道理要我給你讓路呢?」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孝文帝聽着兩人爭執不下,就感到無比頭痛。只是兩人都是他的得力助手,實在是不好評判是非,所以孝文帝也只好硬着頭皮說:「洛陽是我們的國都,自然應該分路而行。自今以後,你們倆分開走吧!」從此之後,元志便與李彪折尺量道,每人各佔用一半,各不相干。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後人據此概括出成語「分道揚鑣」,意指各走各的路;現今大多用來比喻因為志趣、目的不同,而分路而行。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