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一鳴驚人】典故惹雙胞 說的是齊威王還是楚莊王?

歷史長河

【一鳴驚人】典故惹雙胞 說的是齊威王還是楚莊王?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一鳴驚人】典故惹雙胞 說的是齊威王還是楚莊王?

2019年10月19日 10:00

兩者的能力也是「谷底反彈」,功績也好,如何判別?

成語「一鳴驚人」,指一個人平時默默無聞,突然做出驚人舉動。這成語出自《史記·滑稽列傳》,說的是淳于髡用隱語說服齊威王。然而《韓非子·喻老》篇中也有類似的一句話:「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指的卻是楚莊王之事。這句話還被《史記》引用。那麼一鳴驚人說的是齊威王還是楚莊王?要由這成語的形成及兩人作為來判別。

更多相片
影視中的楚莊王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楚莊王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楚莊王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楚莊王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齊威王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齊威王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楚莊王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楚莊王 (網上圖片)

楚莊王名叫熊侶,公元前614年他父親楚穆王死去後繼位。即位三年,從來沒有向國內發布任何命令,日夜尋歡作樂,還下了詔令:「有敢諫者死無赦!」當楚莊王正看女樂歌舞,大臣伍舉入宮以隱言進諫:「有隻鳥落在土山上,三年不飛也不鳴,這是什麼鳥?」楚莊王知道伍舉以大鳥諷喻自己,於是答:「三年不蜚,蜚則沖天;三年不鳴,鳴必驚人。」再過了幾個月,楚莊王反更淫逸放縱。大夫蘇從冒死進宮勸諫。莊王終於聽從勸告,奮起圖治,誅殺小人,任用伍舉、蘇從以政,楚國國力日益強盛。

影視中的楚莊王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楚莊王 (網上圖片)

在伍舉、蘇從規勸他的那一年,楚國滅了庸國;第六年,楚國討伐宋國,得到五百輛戰車;第八年,楚國討伐陸渾戎,到達洛,在周都的郊外閱兵。第十三年滅了舒國;第十六年將陳國變成一個自己的附屬國;第十七年,楚國用兵圍城鄭國三個月逼使其為同盟從屬國。鄭國本為晉國的盟國,晉國不甘心被楚國奪取前來救援,與楚國大戰,結果楚國大勝。第二十年,楚國包圍宋國逼使其簽訂盟約。

至於齊威王名叫做田因齊,在公元前378年繼承父親田午為田氏齊國國君。齊威王即位以來好為淫樂長夜之飲,不理政事,把政務交給卿大夫。齊國內部政務荒亂,外部諸侯都來討伐,國家危在旦夕,情況一直持續九年。齊威王向來好隱語,政卿大夫淳于髡以隱語進諫:「都城中有大鳥,落在大王庭院,三年不飛又不鳴,為何這樣?」齊威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影視中的齊威王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齊威王 (網上圖片)

齊威王於是召集七十二個縣令到國都朝會,獎勵勤於政事治理有方的即墨大夫;烹殺丟城失地,靠賄賂贏得讚揚的阿大夫。齊國舉國震驚,人人都不敢文過飾非,努力表現出自己的忠誠。齊國大治。

朝會後,齊威王緊接發兵向西進攻趙國和衛國,打敗魏軍圍困魏惠王,逼使魏國獻地求和。趙國也把侵佔的齊國長城歸還。齊威王即位第二十四年,他和魏惠王談論過寶貝,魏惠王誇耀自己有前後照亮二十輛車子的夜明珠十顆。齊威王說齊國以人為寶,有四個大臣,他們都光照千里,說得魏惠王羞慚而去。齊威王二十六年,齊國在桂陵打敗龐涓率領的魏國軍隊,就是著名的「圍魏救趙」之計的出處。齊威王於在位第三十六年,即公元前343年去世。用《史記》的話說,諸侯不敢對齊國用兵達二十多年。即是說自從齊威王理政以後,只有齊國對他國用兵,沒有他國敢於對齊。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楚莊王和齊威王,兩人為君時間相隔213年。既然非同一時代的人,沒有辦法直接比較的。但是兩個人都是有作為、有功績的君主,從成語的本義上說,他們均「突然做出驚人舉動」,也稱得上「一鳴驚人」。不過,楚莊王聽到伍舉的諫阻後,並沒有馬上「飛起」,後而過了三個月再受勸諫後才「飛」。如果從強調「一」這個字來說,他不如齊威王來得突然。所以,作為成語,《史記》把它放在《滑稽列傳》,那就應該是齊威王和淳于髡的故事,但是他強調的是淳于髡的「語言藝術」。可能這個原因,大多數都將以他們為成語典故的主角。

往下看更多文章

王獻之被嘲笑「管中窺豹」 嘲笑者又何嘗不是?

2024年09月06日 20:00

管中窺豹意思是從竹管的小孔裡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塊斑紋。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見不全面或略有所得。該成語最早出自《世說新語·方正》:「門生輩輕其小兒,乃曰:『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後由此總結出成語「管中窺豹」。

王羲之是我國東晉時期著名的書法家,他的幾個兒子從小就跟隨他學習書法。其中,王獻之天資極高。曾有一次,他和兩個哥哥一同前往拜訪謝安,在拜訪期間,兩個哥哥滔滔不絕,唯獨他只說了寥寥幾句。他們走後,謝安評價王獻之最為出色,因為「優秀的人往往言簡意賅」。

王羲之。網上圖片

王羲之。網上圖片

王羲之的書法名動天下,又任右軍將軍,家中門生眾多。王獻之自小性情豪放不羈,常和門生們在一起玩耍。有一次,門生們在玩樗蒲(古代的一種游戲),而王獻之站在一旁,指著其中一位門客說:「這局要輸了。 」門客不以為然,嘲諷地說:「這個小孩管中看豹子, 只看到一個斑點。」(管中窺豹,時見一斑。)意思是:這個小孩子根本就不懂游戲的玩法,我們不需要理會他。王獻之非常生氣,便回應道:「我和古人相比,遠的,我自認為只比不上荀奉倩;近的,我只愧於劉真長。」於是拂衣而去。

王獻之造像。網上圖片

王獻之造像。網上圖片

荀奉倩是三國時魏國人,才學出眾。劉真長則是晉國的名士。王獻之的言外之意是說,我在才華上僅次於這兩位,其他人根本不能與我相提並論。事實上,後來的發展也證明了這一點。盡管他的成就不僅僅局限於荀奉倩和劉真長,但王獻之書法眾體皆精,尤以行草著名,敏於創新,為魏晉以來書法大家,在書法史上被譽為「小聖」,與其父並稱為「二王」。

王獻之廿九日帖。網上圖片

王獻之廿九日帖。網上圖片

該成語提醒人們在觀察事物時不應局限於片面和狹隘的視角,而應注重事物的整體和全局。從這個故事中,我們也可以總結出一些成功的要素,如戒除浮躁、樹立自信心等。在生活中,也存在許多類似於「管中窺豹」的情況,只要我們仔細觀察,找到事物中的關鍵因素,就能像王獻之一樣「未卜先知」。

有時候,通過觀察事物的一部分,我們能夠大致推測出整體的情況,就像從管中看到豹子的花紋,能夠猜測豹子的全貌一樣。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在學術研究或調查事物時,只需要了解事物的某個方面就足夠了,而可以忽略整體或全局。這是不正確的觀念。在學術研究和調查事物時,我們仍然應盡量做到全面,因為只有全面的了解才是客觀和科學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