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努爾哈赤誓師首恨 祖父輩忠順明朝卻無罪加誅

歷史長河

努爾哈赤誓師首恨 祖父輩忠順明朝卻無罪加誅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努爾哈赤誓師首恨 祖父輩忠順明朝卻無罪加誅

2019年12月16日 10:00

後人繼續征戰,最終入關建立清帝國統治全中國。

據《清太祖高皇帝實錄》載,公元1618年農曆正月,後金國主努爾哈赤召集眾貝勒,當場宣布:「吾意已決,今歲必征大明國!」再發布「七大恨」檄文,其中第一條「我祖宗與南朝看邊進貢,忠順已久,忽於萬曆年間,將我二祖無罪加誅」努爾哈赤的「大恨」並沒有誇張,他的祖父、父親曾為明朝效力,後卻被殺害,事情究竟如何?

清代宮廷畫師繪努爾哈赤朝服像 (網上圖片)

清代宮廷畫師繪努爾哈赤朝服像 (網上圖片)

努爾哈赤祖父名叫覺昌安,父親名叫塔克世。覺昌安原本只是酋長,但他本人足智多謀,長子禮敦作戰勇敢,《清史稿》記載他「討平碩色納、奈呼二部」,「盡收五嶺東、蘇克蘇滸河西二百里內諸部,並有其地,由此遂盛」。此外覺昌安還是有經濟頭腦,多次前往撫順馬市貿易。

不過,當時遼東地區有一人比覺昌安更厲害,就是建州右衛王杲,他幾乎統一建州女真。覺昌安聰明,主動臣服於王杲,與其聯姻,讓自己兒子塔克世迎娶王杲的女兒為妻(即後來生下了努爾哈赤),還將自己的孫女嫁給王杲的兒子阿台。

清代宮廷畫師郎世寧描述清八旗部隊,圖為《御製大閱第三圖·閱陣》局部 (網上圖片)

清代宮廷畫師郎世寧描述清八旗部隊,圖為《御製大閱第三圖·閱陣》局部 (網上圖片)

不過,王杲一心挑戰大明權威,不斷襲擾邊境。覺昌安認為情況不妙,因為王杲遲早會激怒明朝,於是他在公元1559年左右,暗中派人與明朝聯絡以示臣服。這時,努爾哈赤出生。自從明朝的李成梁出任遼東總兵,與覺昌安一家關係更密切,塔克世甚至帶著年幼的努爾哈赤來到李成梁家中。

公元1574年,王杲殺死明朝副總兵。明朝於是派李成梁率領6萬大軍征討王杲。覺昌安、塔克世主動站到明朝一方,甚至成為明軍嚮導。在覺昌安帶領下,李成梁沒有費多大力氣就取得勝利,擒獲王杲。王杲被押赴北京,「獻俘闕下」,遭凌遲之刑。所以,建州女真王杲之死,和他的親家覺昌安有直接關係。

清代宮廷畫師郎世寧描述清八旗部隊,圖為《御製大閱第三圖·閱陣》局部 (網上圖片)

清代宮廷畫師郎世寧描述清八旗部隊,圖為《御製大閱第三圖·閱陣》局部 (網上圖片)

王杲雖然死了,但他的兒子阿台沒有被抓,他回到古勒山招兵買馬,處處挑釁明朝。公元1583年,李成梁再度率兵討伐,這次帶路的依然是覺昌安、塔克世父子。由於古勒山地形險要,明軍一時間難以攻下,覺昌安「挾尊長之名,入圍城省其孫女,勸阿台降」。結果阿台沒有投降,還將其扣下。

李成梁見沒有辦法,於是命令軍隊強攻古勒山。城破後,又是一場血腥屠殺。這場戰亂中,覺昌安被明軍大砲引發大火燒死,而塔克世被明軍誤殺。

清《清太祖天命皇帝朝服像》(網上圖片)

清《清太祖天命皇帝朝服像》(網上圖片)

覺昌安、塔克世也算是對明朝忠心耿耿,連當時明朝人都認為「皆忠順,為中國效力」,幫李成梁除掉王杲、阿台,卻死於非命。《皇清開國方略》記載,明朝為安慰努爾哈赤,給與豐厚的賞賜:「乃歸二祖喪,與敕三十道,馬三十匹,封龍虎將軍,復給都督敕書」,「自此歲輸銀八百兩,蟒緞十五匹」。此時的努爾哈赤已經25歲,他吸取外祖父、祖父的經驗教訓,一方面對明朝恭順,另一方面積蓄力量,終有一天展開復仇。

努爾哈赤開始了其建國稱汗、征戰一生之路。先後統一建州女真、吞併海西女真、征撫女真各部,再用兵漠南蒙古、建國稱汗。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天命汗,建立後金,兩年後誓師伐明。七大恨誓師,將女真人不滿情緒成功引向明朝。誓師後次日,努爾哈赤即率大軍向明之撫順發起進攻......

往下看更多文章

儒家學說「汗牛充棟」 陸淳融會貫通集大成

2024年09月16日 20:00

「汗牛充棟」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是出自於唐朝柳宗元所寫的《陸文通墓表》,當中有言:「 其為書,處則充棟宇,出則汗牛馬。」

陸文通是唐代很有聲望的大儒,其本名為陸淳,後因避皇帝諱,改名為質。他熟讀經學,文才遠播。不但連淮南節度使陳少遊鎮守揚州時曾當面讚揚過他的才學,就連柳宗元也要對他執弟子禮,並奉他為「永貞革新」的導師。這樣的人材朝廷自然看重,文通任職淮南節度使府從事不久,便被擢升為太常寺奉禮郎,後則改任為國子博士。

柳宗元家勢顯赫,且世代為官,故年輕時仕途得意,平步青雲。曾參與王叔文的永貞革新,不幸旋即失敗,獲罪貶謫永州。自此之後,柳宗元就開始了他寂寞痛苦的流放生涯。(網上圖片)

柳宗元家勢顯赫,且世代為官,故年輕時仕途得意,平步青雲。曾參與王叔文的永貞革新,不幸旋即失敗,獲罪貶謫永州。自此之後,柳宗元就開始了他寂寞痛苦的流放生涯。(網上圖片)

然而,在永貞革新失敗的兩天後,陸文通卻不幸去世。陸文通死後,柳宗元則為他寫作墓誌銘《陸文通先生墓表》。 在此,柳宗元感謝了陸文通對儒學研究所做的貢獻。依他所言,孔子寫的《春秋》流傳了一千五百年,在此期間有數不盡的人為其作傳、作論、作注,光是為他作傳的就達五家,人數可謂成百上千。因此,《春秋》的研究説法多而雜亂,要是把所有學者寫的書都保存下來的話,不僅滿屋典籍,還有可能讓拉車的牛馬都累得出汗。然而,孔聖人之言實在太難解讀。書中有的意見相合卻隱晦、相悖但顯淺。面對如此多的資料,後人也是束手無策。哪怕學到老死,也不知道箇中深意。意見的分歧,不但令父子間傷了和氣,更會令君臣相互詆譭。

弟子禮,是指對待比自己學問好、道德高的人,以弟子對待師長的禮節來對待對方。(網上圖片)

弟子禮,是指對待比自己學問好、道德高的人,以弟子對待師長的禮節來對待對方。(網上圖片)

正因如此,陸文通的存在尤顯重要。他博學多才,善於把各種説法融會貫通。即便是市井百姐、婦孺之輩,都能夠聽懂文通的講學説道。他在學習期間,也不忙於著書立説。他所寫的《舂秋集傳纂例》、《春秋微旨》、《舂秋集傳辨疑》一啟後人懷疑經傳的疑古思潮,更是讓他名噪一時。皇帝欣賞他,便命他為皇太子侍讀,而他過世後,更是得到「文通」先生的諡號。

《春秋》本指先秦時代各國的編年體史書,但因後世不傳,故現在通常指唯一留存至今的魯國《春秋》。(網上圖片)

《春秋》本指先秦時代各國的編年體史書,但因後世不傳,故現在通常指唯一留存至今的魯國《春秋》。(網上圖片)

後人從《陸文通先生墓表》中提煉出「汗牛充棟」這個成語,其原意是指書運輸時牛累得出汗;用來形容藏書非常多。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