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月因為參加行山活動,去了大嶼山多趟。還到過多個海灘。今天且提兩個看來命運迴異的海灘。

潮漲時水位貼近更衣室,由瞭望亭到水邊不出十步之遙。

記得第一次到銀礦灣,是四年級班會旅行,半世紀以前的事了。那時候從碼頭走到沙灘,還得要經過一條收費小吊橋。今天的銀礦灣自是大有不同。旁邊建有公共房屋,停車場泊滿汽車。銀礦洞基於安全理由,已經封閉。說是個景點,根本無甚足觀,大可省下腳力。至於銀礦灣海灘,靠人工美化堆得平整,且又長又濶,再加上一條寬敞長堤;為吸引遊人,確花了不少心思。有強烈人工美女的感覺。

相對銀礦灣,長沙海灘交通並不便捷。上一回到長沙海灘,已是N年前的事。要不是曾居於長沙一段時間的朋友提醒,也不驚覺眼前的長沙海灘已經變形兼走樣。曾有不少港產電影,在長沙拍攝取景,大家且找來比對,當可發現當中確是起了相當大的變化。

拍照當時正值潮漲,奇怪的是,海水竟會漲到那麼貼近救生員用的瞭望亭基座?朋友回憶大概十多年前,常會到那裏晒太陽,潮退時從公路走到水邊,得花上大半分鐘。即使漲潮,長沙海灘也有相當闊度。從當日照片所見,如今只需邁開幾步,就已經可以步入海中。明顯的長沙海灘在不知不覺間「消瘦」了。如此繼續下去,怕不消十年,長沙海灘只會存在於港人記憶之中。

究竟變化發生於這十幾年之間,抑或在朋友選擇居於長沙之前已經開始?當然沒有確實答案。只能大膽假設,是否這十數年間,附近一帶進行了些甚麼大型工程,有機會令水流稍微轉向,不單沒把沙粒帶進來,反而帶走?最終改變了長沙海灘的面貌呢?假若朋友的推論正確,能夠造成那麼大的改造效果,答案怕只有一個,我們的玫瑰園計劃--赤鱲角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