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蝴蝶效應:從原油負值到香港變局

博客文章

蝴蝶效應:從原油負值到香港變局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蝴蝶效應:從原油負值到香港變局

2020年04月22日 18:31 最後更新:19:03

 這個庚子年,全世界出現很多百年不遇的景況。從新冠肺炎席捲全球,到美國紐約原油期貨跌到負值,真是聞所未聞。

大家都知道投資任何產品,價格可升可跌,一般的想法是價格最低只會跌到零,輸清光便了事。但買了5月的紐約期油合約,竟然不但要輸清光,周一晚一度跌到負37.6美元,換言之還要倒貼37.6美元一桶才可以甩身!

先講講點解可以跌到負數。紐約期油是以現貨交收,你買了期油合約到月底若仍未沽出,一張合約1000桶原油,你就要收取原油。但現在由於新冠疫情影響用油數量大降,原油滯銷,大量用不了的原油儲入油庫,令油庫飽和,你收到1000桶原油也無處可放。一般交易者不會收原油,到近結算就會沽出合約。但交易對手明知你收了油也無處放,就乖機插多一刀向下挾倉了,令到5月期油跌到負37.6美元的水平,即是你沽出合約不但一毫子也收不到,還要多付我37.6美元去處理原油。這其實就是淡友挾死好友的操作,也帶來深遠的影響。既然期貨可以跌到負值,可以無底深跌,以後買期貨的人就會極之審慎,令買家減少,油價跌得更甚。

正如我之前所講,這場油價暴跌的好戲是由沙地和俄羅斯嗌交開始(或者扮嗌交)。雖然兩個國家的主要收入都來自賣油,但在這場油價暴跌的大戲中獲益,因為油價大跌,會將那些在過去幾年搶去沙地和俄羅斯大量市場份額的美國頁岩油公司,置諸死地。有研究估計,如果油價維持在20美元一桶到年底,將有140家美國石油公司倒閉。如今紐約期油出現負值,造成市場恐慌情緒大增,借了錢給油公司的銀行更會全力催債,美國油公司倒閉的災難,也會加速發生。

油公司是特朗普所屬的共和黨的金主,她們一身蟻,特朗普也不會好過,卻不能向沙地這個金主及普京這個幕後支持者報復。油價大跌、美股大插、新冠疫情纏繞不去,都對特朗普的選情極度不利。美國處理疫情如此失敗,自然要找替罪羊甩鍋,無論是特朗普或者其對手民主黨的拜登,都爭著把中國當成攻擊的對象,拜登便先後在密歇根、賓夕法尼亞和威斯康辛三個州大賣廣告,指斥特朗普取消流行病機制,並且「聽命中國」,在1、2月疫情大流行期間「15次稱讚中國防疫『努力和透明』」。美國總統選舉,將變成鬥罵中國的鬧劇。

現時已有美國政客在美國不同的州份,發起向中國索償數以萬億計的美元,要中國賠償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損失。有朋友問我,中國面對如此巨額索償怎麼辦?

我認為這些索償訴訟,在美國法庭要成功勝訴,絕對不難,但中國一毫子也不會賠償。中國1月開始做了最嚴厲的防控,為世界各國控疫爭取了一個多月的準備時間,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卻「懶懶閒」,將新冠當作流感,爆了煲之後卻要中國找數,中國絕對不會就範。如果美國因為中國不肯賠償,而向中國制裁的話,最後只能夠是全面翻臉收場。反華浪潮甚至可能不止於打打口水仗,最壞的情況可以真正開戰,雖然機會不大,但中國一定會做各種預案,以應對疫情過後洶湧的最壞後果。

油價暴跌就如「蝴蝶效應」那樣,「一隻蝴蝶在巴西輕拍翅膀,可以導致一個月後德州一場龍捲風暴。」紐約期油暴跌,令到美國這隻受傷的猛獸,再添一道流血傷痕,它自然想找中國出氣療傷。

當中美陷入極度惡劣關係的時候,香港局勢變生肘腋。一方面美國更想借助本地的親美勢力製造借口,狙擊中國。另一方面中國卻覺得美國無論如何也會借機生事,你用什麼藉口也不重要了。阿爺不再需要顧及中美關係的大局,可以採取最強硬的方法,對付他眼中賣國投美的香港政客。然而,這些政客現時還在無底線地挑動阿爺,我們作為旁觀者,只能夠綁好安全帶,等著看這場擦槍走火的慘劇上演。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有什麼比記者的生命更重要?

 

西方對香港的雙重標準,真的到了令人齒冷的地步。

「無國界記者」(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RSF)發表最新的世界新聞自由指數,香港的排名跌至歷史新低點,在180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140。「無國界記者」指,香港的情況跌入「非常嚴重」範圍,歷史上首次在新聞自由地圖上顯示為最差的紅色,外媒被拒入境,本地傳媒又被查稅等等。

我專門去「無國界記者」網站看一看它的排名,看看比香港排名高的地區,有什麼新聞自由操作,值得香港學習觀摩。

看到台灣排24。台灣綠營政府對不喜歡的媒體直接關停,在2020年就決定不續牌給藍營電視台中天新聞台,理由是中天新聞台內控機制失靈,以及持有人蔡衍明嚴重介入新聞製作等。用「無國界記者」的標準,這些理由全是莫須有的理由,可能「無國界記者」喜愛獨派政府,就把台灣捧到天上去。

看到美國排57。美國的新聞有那麼自由嗎?據記錄美國違反新聞自由的智庫「新聞自由追蹤者」數據顯示,2022年全美發生128起違反新聞自由的事件,其中攻擊新聞記者40宗,逮捕或起訴15宗。2023年,美國至少12名記者被捕及面臨指控,多名記者因正常新聞報道遭刑事定罪。所以說香港起訴記者,美國對記者也絕不客氣。

到特朗普政府上任就更厲害了,他把《美國之音》封掉,因為那裏有很多他不喜歡的記者。美國政府亦以「媒體年度輪換計劃」為由,更換傳媒在官方大樓內的採訪資格名單。被撤銷的4間媒體,都曾報道特朗普負面新聞。特朗普對《美聯社》最不客氣,因為《美聯社》不肯把墨西哥灣改名美國灣,特朗普一度直接禁止《美聯社》進入白宮採訪。

當然更嚴重的是殺害記者了,這些情況屢見不鮮。當中最典型的是「維基解密」公開的美國駐伊拉克軍隊一段秘密片段,顯示美軍阿帕奇直升機2007年7月12日在伊拉克巴格達向手無寸鐵者開火,路透社伊拉克籍攝影記者納米爾努爾-艾爾丁和司機賽義德查馬赫,遭美軍殺害。其實美軍涉嫌殺害記者的事件有很多,這件事的震憾性在於有影片記錄完整事發經過。事後並無美軍要負上殺人的責任,亦無跡象顯示美國有任何措施可以阻止類似事件再發生。「無國界記者」把美國排上57的高位,在他們的眼中,記者的命不是命。

也看到以色列排112位,這就更精彩了。2023年以軍攻入加沙,當年11月2日,巴勒斯坦電視台記者穆罕默德(Mohammed Abu Hatab)及其11名親屬,在加沙南部汗尤尼斯的家中遭以色列軍隊空襲,全部喪生。噩耗令穆罕默德正在做直播的同僚崩潰,對着鏡頭失聲痛哭。

記者在鏡頭前被殺也所在多有。2022年5月11日清早,《半島電視台》最知名巴勒斯坦記者──夏琳.阿布阿克利赫(Shireen Abu Akleh)──在報導以色列軍隊掃蕩巴勒斯坦難民營時,遭以軍打來的子彈貫穿頭部,當場死亡,終年51歲。

敢問「無國界記者」,香港有殺過一個記者嗎?有什麼比記者的生命更重要?為什麼這些公然射殺記者的國家的新聞自由排名,比香港高那麼多?死了的記者還有自由嗎?面對強權不敢吭一聲的「無國界記者」,憑什麼對香港指指點點?你們那麼厲害,先去為死去的巴勒斯坦記者討回公道吧。

香港《基本法》和《香港國安法》保障新聞自由。但新聞自由是有邊界的,沒有濫發假新聞的自由,沒有煽動香港暴亂的自由,也沒有接受外國政府資助顛覆香港政府的自由。香港新聞界是專業的,但也有被政治凌駕的慘痛歷史,對2019年的慘痛教訓,我們沒法忘記。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