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中秋節兼中國國慶。。中國自1978年改革開放之後,在過去的42年發展速度驚人。反觀台灣,自2000年民進黨上台之後,全島的精力投入了政治鬥爭之中; 而香港在1997年回歸之後,在外國的鼓動下,逐漸成為中美鬥爭、陸台惡鬥的前哨戰場,人們把發展經濟的精力,轉到政治鬥爭之上。
你的心態如何,你的處境必將如何。當你把心思放在發展經濟之上,經濟就會發展得快;當你把心思放在政治上,政治就會越搞越烈。在現實生活中,在大多數的時候裏,政治只產生消耗,不產生效益。專注政治,更會令經濟發展急速放慢。
在9月28日的台灣節目《觀點》,主持人陳揮文接到一個去了大陸13年、現定居江蘇昆山的台商的電話。台商說:「上海進步1年的時間,台灣5年都追不上。」主持追問他為什麼兩岸在過去十多年時間,會有這樣大的差距。
台商說他在13年前剛到中國的時候,已經有這種感嘆。上海當時正好在興建世博會園區,台商抵達上海浦東機場,在去市中心的高速路上,看到那一整片的建築吊塔。他說:「我一輩子也沒見過這麼多吊塔,有上百枝在我眼前。」主持人也無奈地說,在台灣只會看到一枝。隨後主持人再向台商確認台灣真的是5年也追不上上海的1年嗎?台商直言:「100年可能都很難。」他說不是在唱衰台灣,他每次回台灣,看到台灣有一點發展,但是很緩慢。台商說目前已經在大陸買了房子,工作穩定,並且娶了一位湖北妻子,已經沒有太大意願想回台灣了。
在上世紀70年代,台灣、香港、新加坡和韓國合稱亞洲四小龍。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遜訪華,其後台美斷交,台灣深受打擊,大量台灣有錢人移居美國。當時的總統蔣經國痛定思痛,在台灣大搞十大建設,希望推動台灣發展,穩定民心。台灣經濟在台美斷交之後起飛,這就是一條心發展經濟的結果。
回顧香港的狀況,亦在差不多的時候起飛。香港在1967年爆發暴動,之後港英政府檢討暴動成因,總結出除了是政治問題之外,民生凋敝也是其中一個關鍵。其後港英政府一方面搞十年建屋計劃,大量興建公屋,滿足市民住屋的需求;另一方面大力鼓勵製造業的發展,提供就業機會,令到香港的新生代能夠擺脫貧窮。
中國在1966年至1976年,經歷了10年的文革浩劫,亦痛定思痛,改弦更張,在1978年開始,全面轉向經濟發展的道路上去。
無論是大陸、台灣以及香港的經驗,都是一個系統的學習過程。系統遇到重大政治挫折,集體作出檢討之後,選擇放下了政治爭拗,集中精力謀求發展,最後便走出了困局。
最近有朋友很擔心子女的前途,問我如何看香港的長遠發展。我認為疫情的衝擊,只是小事,香港人心變壞,才是大事。如果香港人心不改變,還有過半數的人死咬著政治不放,上了美國的賊船,天天發夢希望明天可以推翻中共政權的話,香港不會有運行。10年的文革,中國共產黨沒有被推翻;1989年發生六四事件,中國政權也沒有倒台。如今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人民對政府的信任度超過95%,你期望她倒台?真的「發夢都無咁早」了。香港人如果不從夢中醒來,不會有發展的機遇。
明天國慶,還有人在網上搞什麼「月夕行動」,鼓動人上街縱火及襲警等。年青人如果繼續上街堵路縱火,結果只會是白送人頭,香港和大陸都不會因而有任何改變。
有人說香港已死,我覺得香港不會死,死的只是那些拼命對抗大陸的香港人,把自己的前途葬送。阿爺也不會放棄香港這塊寶地,為的是要證明「一國兩制」可以成功,但也絕對不會介意,放棄那些天天和他對抗的香港人。試想一個大學畢業的年輕人,天天都為一個不可能成功的幻想搞來搞去,匆匆20年過去,他已經步入中年。回頭一看,發現上街、堵路、縱火,與國家對抗,原來根本就是死路一條,這又何苦來哉。
盧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