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你的幸福並不是必然,你創造了什麼價值?

博客文章

你的幸福並不是必然,你創造了什麼價值?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你的幸福並不是必然,你創造了什麼價值?

2020年10月23日 18:28 最後更新:10月24日 00:50

國泰集團關閉了港龍航空,集團裁撤8500個職位。機師出身的公民黨立法會議員譚文豪說,國泰今次做法「太狠了」,認為政府注資200多億元入國泰,不應該將責任推得一乾二淨,政府有責任保護港龍的人才云云。

譚文豪的說話令人啞然失笑。包括譚議員在內的這些政客,他們過去做的趕客事情,正正在摧毀國泰和港龍,他們才是真的做得太狠了!

翻開2019年國泰的年報,集團內過百萬年薪的空勤人員有3360人,這些人員包括機師和機艙服務員。在這些打工皇帝當中,年薪150萬至200萬元的,就有1010人,而年薪500萬至600萬的,也有5人。不知道他們是否知道,他們坐享的數以百萬計的年薪之所以失去,犯了最大的錯誤,就是以為幸福是必然的。

國泰2019年的年報,顯示年薪150萬至200萬元的飛行人員,就有1010人。

國泰2019年的年報,顯示年薪150萬至200萬元的飛行人員,就有1010人。

有人告誡我,說已經有這麼多人失業了,就不要再在傷口上撒鹽了。我卻認為,不應只講政治正確的說話,而是要講正確的說話。

港龍航空全軍覆沒,國泰航空深受重創,表面上是新冠疫情的問題,其實內裏包含著香港人的自毀長城行為。不在傷口上撤鹽,人們不覺得痛,是不會醒的。當人們看著疼痛淌血的傷口,反思過去做錯了什麼,未來還有機會糾正。

同是機師,同是空姐,如果生在非洲國家津巴布韋,收入就沒有香港的十分一。香港這個蕞爾小島,能夠做到這麼大的生意,能夠成為亞洲其中一個航空樞紐,關鍵在於高度的開放性,笑臉迎人,吃四方飯。

數字說明一切。2018年有6514.8萬人次訪港,其中來自內地的旅客有5103.8萬人次,佔78%,是年訪港人數按年下跌了1.6%。2019年訪港旅客人次5590萬,按年下跌了14.2%,主要是因為2019年6月開始爆發暴動,令到下半年整體訪港旅客錄得39.1%的龐大跌幅,拖低了全年的數字。旅客止步,香港的航空業和旅遊業在去年敗象已呈,而今年的新冠疫情,只不過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而已。

人總是這樣,得到了一些東西,就會覺得是自己應得的,完全是自己的聰明努力所致,獲得幸福是必然的,沒有去反思自己的幸福,有多大程度是受整體潮流帶動,即所謂「水漲船高」所致。作為機師、作為空姐,因為旅客大幅上升,令到收入上升,造就更多百萬年薪的打工皇帝。但在政治運動烽起時,部份人更加入抗爭行列,實際上是在「倒自己米」而不自知。

早自2014年的佔中開始,香港已經出現大規模反內地遊客的思潮,到去年的暴亂,更達顛峰。暴力示威者在機場內包圍追打內地旅客,《環球時報》記者傅國豪就被人綁在行李手推車上暴打超過一小時。航空界的從業員見到這種這樣不合理的現象,本來已應起而反對,再加上自身的行業利益,更應痛斥其非。但他們當中有不少人卻人云亦云,不但支持,甚至積極參與暴亂。去年7月,就有一個國泰副機師蒙著面在中環街頭掟磚被捕。業內即使有人不同意這些行為,有無任何一個人站出來直斥其非?

從業員集體衝動,就摧毀了整家公司,甚至整個行業。恐怕內地人來港的高峰早已過去,航空業既要思考如何渡過疫情寒冬,更要準備香港的航空樞紐地位,不會如按一個鍵那樣,能夠輕鬆復常。認為幸福是必然的人,往往誇大了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輕視了水漲船高的事實,也忽略了環境變化的挑戰。

香港有很多人相當揀飲擇食,一方面視大陸是洪水猛獸,要與內地全面隔絕,另一方面又覺得大陸旅客必定要來香港,必定要在香港消費。這只是一種自我放大的幻想。

幸福並不是必然,你要問自己,創造了什麼價值?你若是一個航空業界,到底做了什麼,去爭取香港有更多生意,特別是最大份額的78%的大陸客生意?你是對內地客人有很好的笑容,令他們覺得賓至如歸?還是提供了殷勤的服務,令他們更喜愛香港?若沒有創造價值,失去幸福是必然了。若思想不變,失去的也不會重來。

香港不再是一個世家大族的大小姐,人人都要來追捧你。香港只是一個小小的銷售員,要想想如何向人推銷自己。當一切歸零,就是重新思考自己前路的好時機。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有什麼比記者的生命更重要?

 

西方對香港的雙重標準,真的到了令人齒冷的地步。

「無國界記者」(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RSF)發表最新的世界新聞自由指數,香港的排名跌至歷史新低點,在180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140。「無國界記者」指,香港的情況跌入「非常嚴重」範圍,歷史上首次在新聞自由地圖上顯示為最差的紅色,外媒被拒入境,本地傳媒又被查稅等等。

我專門去「無國界記者」網站看一看它的排名,看看比香港排名高的地區,有什麼新聞自由操作,值得香港學習觀摩。

看到台灣排24。台灣綠營政府對不喜歡的媒體直接關停,在2020年就決定不續牌給藍營電視台中天新聞台,理由是中天新聞台內控機制失靈,以及持有人蔡衍明嚴重介入新聞製作等。用「無國界記者」的標準,這些理由全是莫須有的理由,可能「無國界記者」喜愛獨派政府,就把台灣捧到天上去。

看到美國排57。美國的新聞有那麼自由嗎?據記錄美國違反新聞自由的智庫「新聞自由追蹤者」數據顯示,2022年全美發生128起違反新聞自由的事件,其中攻擊新聞記者40宗,逮捕或起訴15宗。2023年,美國至少12名記者被捕及面臨指控,多名記者因正常新聞報道遭刑事定罪。所以說香港起訴記者,美國對記者也絕不客氣。

到特朗普政府上任就更厲害了,他把《美國之音》封掉,因為那裏有很多他不喜歡的記者。美國政府亦以「媒體年度輪換計劃」為由,更換傳媒在官方大樓內的採訪資格名單。被撤銷的4間媒體,都曾報道特朗普負面新聞。特朗普對《美聯社》最不客氣,因為《美聯社》不肯把墨西哥灣改名美國灣,特朗普一度直接禁止《美聯社》進入白宮採訪。

當然更嚴重的是殺害記者了,這些情況屢見不鮮。當中最典型的是「維基解密」公開的美國駐伊拉克軍隊一段秘密片段,顯示美軍阿帕奇直升機2007年7月12日在伊拉克巴格達向手無寸鐵者開火,路透社伊拉克籍攝影記者納米爾努爾-艾爾丁和司機賽義德查馬赫,遭美軍殺害。其實美軍涉嫌殺害記者的事件有很多,這件事的震憾性在於有影片記錄完整事發經過。事後並無美軍要負上殺人的責任,亦無跡象顯示美國有任何措施可以阻止類似事件再發生。「無國界記者」把美國排上57的高位,在他們的眼中,記者的命不是命。

也看到以色列排112位,這就更精彩了。2023年以軍攻入加沙,當年11月2日,巴勒斯坦電視台記者穆罕默德(Mohammed Abu Hatab)及其11名親屬,在加沙南部汗尤尼斯的家中遭以色列軍隊空襲,全部喪生。噩耗令穆罕默德正在做直播的同僚崩潰,對着鏡頭失聲痛哭。

記者在鏡頭前被殺也所在多有。2022年5月11日清早,《半島電視台》最知名巴勒斯坦記者──夏琳.阿布阿克利赫(Shireen Abu Akleh)──在報導以色列軍隊掃蕩巴勒斯坦難民營時,遭以軍打來的子彈貫穿頭部,當場死亡,終年51歲。

敢問「無國界記者」,香港有殺過一個記者嗎?有什麼比記者的生命更重要?為什麼這些公然射殺記者的國家的新聞自由排名,比香港高那麼多?死了的記者還有自由嗎?面對強權不敢吭一聲的「無國界記者」,憑什麼對香港指指點點?你們那麼厲害,先去為死去的巴勒斯坦記者討回公道吧。

香港《基本法》和《香港國安法》保障新聞自由。但新聞自由是有邊界的,沒有濫發假新聞的自由,沒有煽動香港暴亂的自由,也沒有接受外國政府資助顛覆香港政府的自由。香港新聞界是專業的,但也有被政治凌駕的慘痛歷史,對2019年的慘痛教訓,我們沒法忘記。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