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遼國「武則天」蕭太后臨朝攝政 助遼聖宗穩固政權

史空穿梭

遼國「武則天」蕭太后臨朝攝政 助遼聖宗穩固政權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遼國「武則天」蕭太后臨朝攝政 助遼聖宗穩固政權

2020年11月13日 10:00 最後更新:11:00

遼國是由契丹人建立的一個朝代,曾為宋朝大敵。大家可能不知,原來遼國出現過一位「武則天」,更助遼聖宗創立的盛世打下穩固根基。

壁畫生動展示遼代人們的生活習俗。網上圖片

壁畫生動展示遼代人們的生活習俗。網上圖片

蕭太后本名蕭綽,是遼國宰相蕭思溫的女兒,在其父親幫助下,嫁給了遼景宗。不過遼景宗雖然當上了皇帝但由於體弱多病,處理政事有點力不從心,幸而蕭綽精明能幹,不單讓遼景宗對她非常信任,更慢慢將處理國家大事的權力交給她。情況便猶如唐朝的武則天。

蕭太后 (網上圖片)

蕭太后 (網上圖片)

蕭綽執掌政務可謂井井有條,尤其在軍事方面更勝往昔。可惜,景宗在一次遊獵途中突然得病,不治身亡,由長子梁王耶律隆緒繼位,是為遼聖宗。由於聖宗繼位之時,只有12歲,當時諸王宗室二百餘人擁兵握權,勢力遍布朝廷,南面更有宋朝這個勁敵。若處理不當,遼國隨時有滅國之難,於是她便想辦法穩定政權。

契丹人 (網上圖片)

契丹人 (網上圖片)

蕭太后於在找了兩位大臣輔助,一位是統領西南方面的部隊的南院大王耶律斜軫,另外一位就是權臣韓德讓。這位可以說是和蕭太后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原本蕭綽在還沒有嫁給遼景宗之前,是被許配給了韓德讓的,只是後來出了差錯,他倆錯失了一段姻緣,但彼此好感都在,有此人的支持,應該就可以穩定朝廷政權了。

蕭太后於是在韓德讓和耶律斜軫二人輔助下,逐步換掉了舊臣,並發布詔令「諸王歸第,不得私相燕會」,趁機奪去了宗親的兵權,失去兵權的宗親喪失了內部奪權的實力,遼太后與年幼的遼聖宗亦穩固了皇權,開啟了蕭太后臨朝攝政的時代。

往下看更多文章

元志、李彪狹路相逢 孝文帝建議「分道揚鑣」

2024年12月02日 20:00

「分道揚鑣」這個成語最早出自於《魏書》,當中的《河間公齊傳》有言:「子志與御史中尉爭路,俱入見,而陳得失,高祖曰:『洛陽,我之豐、沛,自應分路揚鑣。自今以後,可分路而行。』」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有一名叫喚作元志的人。作為武川鎮將拓跋蘭之子,元志自小就有武將風範。不僅為人強悍,辦事亦十分幹練。因為從小接受良好教育,頗有文才的元志很快就得到北魏孝文帝的賞識。加上,其父拓跋蘭又曾救過皇帝的性命,所以年紀輕輕的他就被委以重任,成為了洛陽縣的縣令。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身為北魏宗室的元志自小豐衣足食,以致他為人處事都帶有一番傲氣。年輕氣盛時,他尤愛爭強好勝。有次他乘車出門,在路上恰巧遇上朝廷御史大人李彪。按禮節來說,官職較低的元志本應讓路予李彪。沒想到元志毫不謙讓,反而大有一番與李彪死守奪路之意。身居高位已久的李彪從沒見過如此狂妄之人,氣得馬上扭頭就走。本來想忍讓一番的李彪一想到元志那趾高气昂的模樣,就咽不下這口氣,馬上進宮求見皇上,以討回公道。元志當然也不認輸,隨他一同進官。

孝文帝聽到兩人同時求見一事,也心感詫異。不過他很快釋然,擺擺手便讓兩人進來。見過孝文帝後,李彪也不拖沓,馬上直奔主題說:「皇上,今天臣與洛陽令狹路相逢。臣作為朝廷上的近臣,哪有給洛陽令讓路一說?」元志聽後也不甘示弱,緊接着說:「中尉,你這話就說得不對。普天之下,誰不編戶?凡是住在洛陽縣的人通通都記在我的戶籍本上。你既然在我的戶籍本上,那就得歸我管!有甚麼道理要我給你讓路呢?」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孝文帝聽着兩人爭執不下,就感到無比頭痛。只是兩人都是他的得力助手,實在是不好評判是非,所以孝文帝也只好硬着頭皮說:「洛陽是我們的國都,自然應該分路而行。自今以後,你們倆分開走吧!」從此之後,元志便與李彪折尺量道,每人各佔用一半,各不相干。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後人據此概括出成語「分道揚鑣」,意指各走各的路;現今大多用來比喻因為志趣、目的不同,而分路而行。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