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個反對派議員聲稱「總辭」,但他們的辭職生效日期卻前後不一,並非齊上齊落, 十分奇怪。
15個反對派議員,辭職也辭到前後不一。
他們向立法會秘書處遞交辭職信。立法會秘書處表示,已接獲15名立法會議員的辭職信,許智峯辭職今日生效,毛孟靜辭職明天生效,其餘13人辭職12月1日起生效。
政壇八卦友問,那13個議員,既然辭職,點解要做多大半個月?
斷估有兩種解釋,第一,做議員有成10萬元一個月人工,食得唔好嘥,做多17日,即係可以收多5.7萬元。如果係咁,真正代表了他們對立法會議員這份好工,的確是戀戀不捨。
第二,那13個人拖得就拖,其實還在奢望可以有轉機,最大的可能是寄望於候任美國總統拜登,博多大半個月,希望拜登的形勢穩定下來,可以和中國對話,甚至代表他們和中國講數,希望有妥協方案。若然如此,又為何並非所有15個議員都一齊做到12月1號呢?或許他們都有自己人或外圍人。
無論如何, 15個議員辭職辭到前後不一,實在兩面不討好,似乎是口不對心,會俾人笑他們戀棧權位。
有高人話,這些玩總辭的反對派議員,其實看不清大局,亦無勇氣和那4個被DQ的議員割蓆,若他們選擇留下來,仍然在議會內有聲音,肯定會加強反對派的影響力。如今一走,人走茶涼,不但大量喪失議會內的資源,連發聲的地盤也減少,只是一個自招的敗局。
小鯊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香港記者協會新任主席鄭嘉如被所屬的《華爾街日報》辭退,她透露,《華爾街日報》高層事前曾要求她退選記協執委,今日則以「重組架構」為由辭退她。
記協發表聲明稱,《華爾街日報》曾向鄭施壓,要求她不要參選記協主席並要求她辭任記協理事,鄭嘉如當時已拒絕有關要求。到今日(7月17日)原本駐倫敦的國際新聞主編親自到香港辭退她,指因為她的職位已被減省。
記協譴責《華爾街日報》無理解僱鄭嘉如,對有關決定感到失望及憤怒,表示記協及鄭嘉如目前正尋求法律意見,考慮對《華爾街日報》有可能違反香港《基本法》及《僱傭條例》有關保障員工參與工會及免於受到阻嚇及解僱的權利,作出申訴。
記協聲明續指,《華爾街日報》有多篇關於香港新聞自由狀況的報道。在今年5月,該報編輯室曾撰文表達對香港新聞自由惡化的憂虑。但是,《華爾街日報》卻給予壓力其員工不要參選提倡新聞自由及保護業界的工會主席一職,稱「《華爾街日報》的決定加劇香港新聞自由惡化。」
記協又提到,《華爾街日報》並非採取此立場的唯一媒體,在記協選舉前夕,有當選理事亦被其他僱主施壓下提出請辭;亦有同業反映,香港外國記者會、駐華外國記協會執委選舉後,亦收到僱主要求不要參選,否則可能失去工作。
政界高人同小鯊講,睇到記協讉責經常批評中國的《華爾街日報》,真係好諷刺。事件可以簡單總結,據鄭主席的版本,佢俾僱主《華爾街日報》要求辭去記協主席,佢唔肯,《華爾街日報》就解僱咗佢(據鄭主席引述華爾街日報的說法係減省職位)。事件用簡單邏輯去解讀,假設鄭主席所說的被解僱理由為真,又說明了一個情況,記協唔係單純工會,而係一個政治組織,以《華爾街日報》這樣一間立場反華的美國媒體,都覺得唔妥,由此可見,如果唔係心懷不軌政治企圖諗住「做世界」嘅傳媒工作者,千祈唔好盲舂舂加入呢個組織。
高人認為,美國媒體當然係以自己核心為依歸,記協聲明提到鄭主席2022年起於《華爾街日報》工作。自2021年,鄭就擔任記協執委會成員。當選主席前,她曾擔任名秘書及理事職位,當時《華雨街日報》未有干預,甚至明知她係記協執委都請她,兩年後轉態叫她不要參選,自然有報社自己的考慮,你不聽話,即時採取行動,唔同你講什麼新聞理想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