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改變了你我的日常習慣,在家工作的網上會議、用手機程式叫外賣、購物等都已見怪不怪。留意到最近創新科技署舉辦、香港科技園公司協辦了一個有趣的活動「城市創科大挑戰」,鼓勵全港各界人士提出創意方案,解決社會議題。得獎者可獲得獎金之餘,更有機會獲資助創業,可謂有意義又夠實在。
說回近日如火如荼的創新科技,疫情催生了本港創科發展,市場上亦浮現了大量投資機會。陸羽仁聽到不少風投界人士說,不少初創企業都別具創意,絕對有成為獨角獸的條件,創科除了推動著香港各行各業的未來外,亦隨時令不少投資者大開眼界。

香港科技園總監(人工智能、機械人技術平台及精密工程)霍露明(左)及財經專欄作家陸羽仁(右)
機械人的應用就是一個例子,陸羽仁最近和香港科技園公司總監(人工智能、機械人技術平台及精密工程)霍露明博士傾談,她表示,疫情之下酒店和商場使用機械人,送餐、清潔消毒大大增加。此外,機械人無須休息,可無間斷工作,大大提升效率。
這次疫情令我們的生活改變了不少,也帶來很多環境和生活上的問題,例如廢物量大增,包括即棄餐具、口罩等 ; 此外由於社交距離,不少人與外界甚至家人隔絕。如何利用創新科技解決這些現實生活的問題?「城市創科大挑戰」兩大主題 : 一、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二、在社交距離限制下保持聯繫,正是回應疫情之下我們生活上的需要。
以環境問題為例,現時外賣盛行,膠餐具、廚餘等大增,廢物堆積,對環境傷害很大,有何方法可減少廚餘廢物又或將之循環再造?

疫情之下即棄餐具棄置大增。
至於保持社交聯繫方面,主要是針對疫情之下,老人家見不到家人,如何讓老人家使用科技,與家人保持聯繫?老人家一般較不習慣使用科技,怎樣令他們可以用得到,就頗費思量,必須有具創意的方法。

限聚令下不能探訪,老人家容易抑鬱。
霍露明說,創新科技源於生活,一切方案都應以人為本,要清楚知道設計的產品或構思所面對的受眾。比賽主題亦非隨便設定,而是回應港人此刻逼切面對的生活問題。
比賽分中小學組、大專組及公開組,小朋友、成年人甚至退休人士均可參賽。霍露明表示,學生組別更看重其創意,即使天馬行空、甚至「crazy idea」也可以,希望從小培養他們的創意和思維。至於大專和公開組,就更重視方案的可行性,因為得獎者的作品,將有機會獲政府部門或公營機構試用,換言之,得獎者可藉此而創業,甚至有機會由科技園公司資助創業,有可能成為下一家獨角獸,這是創立事業的好機會,有創意的朋友就不要錯過了。
了解比賽詳情及報名:citytechgc.hk
陸羽仁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