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2021日內瓦國際發明展 科學園園區公司勇奪50項殊榮

社會事

2021日內瓦國際發明展 科學園園區公司勇奪50項殊榮
社會事

社會事

2021日內瓦國際發明展 科學園園區公司勇奪50項殊榮

2021年04月01日 14:07 最後更新:14:08

香港企業在國際舞台上榮獲多項大獎,盡展本地創科生態圈實力。

香港科技園公司宣布,園區公司在2021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中取得佳績,一眾園區公司在國際盛事中展現香港的創科實力,合共贏得50項殊榮,包括21項金獎、28項銀獎以及1項銅獎,其中6項金獎更獲得評判特別嘉許獎。

日內瓦國際發明展是國際上享負盛名,以及最具代表性的發明展之一。今年的發明展移師網上,於3月10日至14日舉行,展出來自20個國家及地區約600項發明,再進行評審程序。

香港科技園公司宣布,一眾園區公司在發明展共贏得50項殊榮。

香港科技園公司宣布,一眾園區公司在發明展共贏得50項殊榮。

科學園公司本年獲獎的創科社群贏得50 個獎項,當中包括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Hong Kong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ASTRI)、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Nano and Advanced Materials Institute,NAMI),以及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ultiTech R&D Centre,LSCM)等。

科學園園區公司多年來在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中表現一直亮眼。研發首個可回收汽車電池的本地初創企業GRST,以及研發「轉基因鲭鱂魚」及「斑馬魚」胚胎毒理測試技術的水中銀(Vitargent)分別於2019年和2015年獲得「至高榮譽大獎」。

黃克強表示,獲獎的園區創科企業突顯科學園的生態圈不斷發展。

黃克強表示,獲獎的園區創科企業突顯科學園的生態圈不斷發展。

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先生表示,本地研發的創新科技再次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亮,印證香港創科實力在國際的地位。獲獎的園區創科企業突顯科學園的生態圈不斷發展,為創科發展繼續提供土壤,栽培能改變世界的創新技術。

科學園 資料圖片

科學園 資料圖片

香港科學園園區公司50項得獎發明概覽:

評判特別嘉許金獎:

普銳醫療(香港﹚有限公司

·   ‘Sirius’ 首個柔性內窺鏡機械人

評審團表彰金獎:

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有限公司(NAMI)

·   有效維修老化樓宇的快速修補砂漿材料

·   用於步態掃描的可攜式柔性壓力感應墊

·   具有可控制形狀記憶效應的彈性聚合物長絲

·   虛擬透氣性皮膚(VBS) – 仿生、無孔透氣假髮帽

·   確保飲用水安全的不含殺菌劑斥菌塑料水樽

金獎: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ASTRI)

·   智能行為分析系統

·   物聯網區塊鏈:數據交換 

·   應急通訊終端

·   5G和視覺人工智能的自動導向車方案

·   服務於下一代數據中心的第三代半導體電能轉換器技術

·   服務於地鐵儲能系統的3D高效能電力電子模塊技術

·   共振式無線充電器

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有限公司(LSCM)

·   支援香港家居檢疫措施的「居安抗疫」電子手環及監察系統

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有限公司(NAMI)

·   超耐用防霧納米塗料

·   用於LED鞋的柔性自供電鞋墊

·   使用等離子驅動納米纖維催化劑的高性能無臭氧釋出的空氣淨化器

Application 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

·   大型挖掘機檢測智能系統

Blue Pin (HK) Limited

·   有效的 Dolphin 室內定位系統

細胞圖譜有限公司

·   直接B細胞檢測在個人化疫苗接種的應用

Intelligent Precision Micro-Systems Limited

·   GetAMask潔達智能口罩機

銀獎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ASTRI)

·   智能水務數據分析

·   文件自動摘要

·   3D虛擬實境製作系統

·   用於3D場景中對象的姿態、尺寸和形狀測量的方法和裝置

·   零知識證明硬件加速器

·   無線網絡高時延回傳改善方案

·   5G 開放式無線電接取網路基站

·   多藍芽信標室內定位方案

·   應用於智能機器人的安全且高容量先進移動儲能技術

·   用於IC封裝的電路製造及矽通孔互聯技術

·   5G移動通信技術與鰭式場效應晶體製程靜電防護方案

·   用於移動電子設備浪湧電流保護的低電容瞬態電壓抑制二極管

·   適用於高能源效率直流建築物的先進數字斷路器

·   智能製造質量保證系統

·   用於深度感測和多圖像顯示的非機械光束轉向設備

·   即時且非接觸式溶液濃度檢測儀

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有限公司(NAMI)

·   滑雪用的智能防護材料

·   超聲波納米氣泡冷萃咖啡茶飲機

·   以可見光觸發的防偽油墨

·   可去除微塑料、孢囊、細菌、病毒和重金屬的高流量納米纖維濾水壺

·   含草藥成分的污出養入抗污染護膚品

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有限公司(LSCM)

·   劃時代保險鏈

·   城市無縫定位系統

·   具有端到端導航策略的遞送機械人

Blue Pin (HK) Limited

·   物聯網微定位系統(IMS)的酒店客服機械人(GSR)

創啟社會科技有限公司

·   WeSee Smart Glasses

科能三維技術(醫療)

·   全方位骨科手術夾鉗

Llewellyn and Partners Company Limited

·   BIM Warehouse

銅獎

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有限公司(NAMI)

·   多用途納米口罩

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行政長官李家超的《施政報告》亦提出要全速發展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並與內地及大灣區建立緊密的創科合作關係,創造更多發展創科行業的條件。在國家創科熱潮下,香港創科如何更好融入香港國家發展大局?今次專訪請來香港科技園公司主席查毅超博士,暢談香港創科現時概況以及將來的發展。

查毅超表示在政府政策鼓勵下,他認為香港創科絕對「唔係唔得」;而香港的創科人才更不比任何地方差;在未來15年內,香港創科路將比以往走得更紮實。

香港科技園公司主席查毅超(右),接受巴士的報社長盧永雄(左)訪問。(巴士的報記者攝)

香港科技園公司主席查毅超(右),接受巴士的報社長盧永雄(左)訪問。(巴士的報記者攝)

香港創科絕非不行

有「磅秤大王」之稱的查毅超,其公司以尖端精準的秤重技術見稱,他本人亦見證著近數十年香港創科的發展。他表示,90年代時有好多新鮮科技出現在香港,「八達通」電子收費系統技術就是代表之一,香港亦成為世界首個以相關無線通信技術應用到公共運輸工具收費系統的地方。查毅超相信,有很多東西是香港第一個發明出來。被問到香港創科「得唔得」,查毅超說:絕非不行,並用數字來說話:「我們有5間大學在QS世界大學排名70之內,我們的基礎研究是做得非常好。」

八達通卡(資料圖片)

八達通卡(資料圖片)

至於為何出現香港是「創科沙漠」的迷思,查毅超表示關鍵在於政策推動,「內地電子支付感覺上比香港快,但其實與政策有關」,他認為若是要做,香港完全有充足的科技人才儲備,並不代表香港科技人遜色於其他國家。

政府大力推動見成果

巴士的報社長盧永雄亦贊同,「香港真是與以前不一樣」,現在政府大力推動創科,令大家感覺香港在創科上真的「動起來」。近年來,政府於創科發展上投入超過2,000億元港幣,查毅超表示這項投入「有效果」。

圖片來源:香港科技園

圖片來源:香港科技園

政府明白人才和企業落地香港的重要性,不但開設了引進重點辦公室,多達70多間科技公司簽署諒解備忘錄(MOU)。以香港科技園為例,科技園在這十間的進步確實比以前更多、更快,查毅超說:「今天科技園工作人口有25,000人,園區公司有2,000間。在這25,000人當中,有14,000是負責R&D(研究開發)工作,佔香港R&D人總數的三分之一。」 

未來將把對的路走得更紮實

《2024施政報告》中有提到自2026-27年起,將陸續推出約20公頃新創科用地,並交由科技園公司發展和營運。查毅超相信,在未來十至十五年,包括大家耳熟能詳的元朗創新園、北部都會區、河套區、新田科技城等創科用地將擴大4至5倍,而創科人才將由5萬躍升至20萬:「在兩三年後將開始啟動某些項目,現在只需要將一直以來走對的路走得更紮實。」

未來該思考如何合作

儘管現時政策環境有利,資金、人才都到位,但香港創科的發展步伐仍需要加快。查毅超坦言,不同的創科平台,如數碼港、河套區等,都需要和業界和投資者多交流:「其實香港未來已經有計劃,不同領域、不同地區已有清楚路向,問題是怎樣去合作。」

科技園與企業互助成長

如盧永雄總結,「用創新的理念去吸納資金,再進一步擴大對創科投資」,但其實香港科技園已成為投資者信心的一環。查毅超表示過去近十年,科技園協助創科企業籌集資金達千億計:「每當我們投$1在一間初創公司,就會帶來$19的外來投資,證明科技園良好的信譽,加強了投資者的信心。」

收看石榴台專訪完整版:https://www.bp-links.com/p/7948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