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1990年,黄念祖老居士在北京中国佛学院为三十五位岀家僧讲课,也是黄老亲自讲解自己为《无量寿经》所作注解的唯一一次全面录音。
……
咱们这个经,这是释迦牟尼佛说的,这句话,“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有很多人都忽略了,因为不读《无量寿经》就不知道;读了有的时候也忽略了。“当来”,这是从释迦牟尼佛说经的时候起,这以后;一切含灵,这“一切”两个字大家要注意,没有例外,一切有灵性的,那就各类众生都在内了;“皆依此法而得度脱”,皆依了《无量寿经》的法;这是佛称赞阿难问,问佛何故放光?佛就说你这个功德很大。为什麽呢?因为你这麽一问,我说出这个法门来,这功德很大,将来一切众生都是因为这个法而得度脱,没有例外。所以咱们呢?既然如此,咱们在座的人,哪一个你能说释迦牟尼佛,没有包括你呀?哈哈哈……。“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都是依了这个法而得度脱。那麽换句话说,你不依这个法呢,你就走的难行道了。这个说,还比较是说得不是很尖鋭。那麽释迦牟尼佛说“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如果“不依此法就不得度脱”,恐怕这才是释迦牟尼佛的原意!但是,我这一说呢,很多人心裡头,就怕不见得就是同意了,哈哈哈……,所以,我前头说了一句和缓一点的话。啊!就是说是,如何“愿解如来真实义”啊!天天念经,解如来真实义不容易啊!所以“利济众生,此经为最。”为什麽呢?因为“持名之法,暗合道妙,最易行故。”所以,《无量寿经》能够不兴起吗?它如此之巧妙,如此之能够普被,如此能救度。
……
善导大师在我们大陆,大家在心目之中不是那麽特殊的崇敬,那在日本那就不得了!对于善导,他亲切极了,尊敬极了。他们就说淨土宗第一代祖师就是阿弥陀佛,第二代就是善导,第三代他们日本人了,他们尊善导。善导确实是大德,大家说善导是弥陀化身。莲池大师说,虽然不是弥陀,那也是文殊、普贤、观音、势至之流的人哪。咱们现在对于善导,由于有些传记把他记载成自杀了,这是错误啦。善导大师一个很伟大的著作叫做《观经四帖疏》,下面就是善导大师的议论,这是淨土宗的祖师,咱们国内也是二祖,善导。
“盖以众生妄心,念念相续,如急流水”。就是拿咱们自己说吧,咱们这个妄心,起心动念的这个心,所起的这个妄念是一个接着一个。这个刚灭,下一念又起了;这一念已灭,一个新念又生出来了,就如同急流之水,这水老在那儿哗哗哗哗流啊!咱们这个念头老就这么起,一个念接着一个念哪,就是水上,一个浪花接着一个浪花啊,从未暂息。从来没有暂时休息过一会儿。
“今若勉强按捺”,现在你说我摁着、压着它,不许起妄念。有很多人作功夫是这么用的,管着它,不许起,起了妄念就不行,就这么定住,这么观。这个禅宗有一个叫作“搬石头压草”,要压这个妄想,拿个石头把它搬来,把这个草压住。你表面看起来那个草不往外长,可是它那个草的根愈长愈粗,有一天那个草多了之后,根很粗的时候,能把石头抬起来,这个搬石头压草。“粗念虽得稍息”,你压它嘛,一来就不许、一来就不许,坐在这儿。这样的话,可是那个微细的念头从来没停过呀,这是很多人不知道的事情。而有许多坐禅定的人,自己坐到最后也没有了自己了,也没有床舖了,也没有房间了,一切皆空了,自己以为是很好的境界,甚至以为是一种“无相”,很高的,见了佛的法身境界。其实在禅定上来说,这个还都是欲界的事情,在三界之中这还是欲界中的事情,欲界中的禅定,那差得远呢。上头还有色界,还有无色界,你哪出得了三界呀?那么在这个情形之下,行人很容易错认,以为这个就是了;粗念不起了,细念他不知道,就说我相应了,实在是个大的谬误,这是个很大的错误。所以,这个参禅常常容易出很多的毛病,是难行道。禅定是很殊胜,戒定慧嘛,但是也要很善巧,要知道,要如法。所以,“大悲慈父,兴无缘之慈”,同体之悲,就给我们一个奇妙的,方便的法门。这是一个最奇妙,最奇、奇特,妙、微妙、胜妙,这样一个法门;这方便,最容易,最方便。“指方立相”,你就老想着西方,所谓淨土的人都坐着不背西,面西呀,他老想着西方。“摄心专注”,把这个心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一句阿弥陀佛,老念着这个佛。就用这个妄心,从妄心开始,谁都有一个妄心,你妄心专注一个境,专注西方极乐世界,我就这个心,我就这个念头,我在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小孩子都可以呀,现在有很多小孩刚会说话都会念佛啊。那么这个妄心“持佛名号”,你念南无阿弥陀佛,头一个巧妙就在这儿,你这一个……,你这个一念佛名的时候,你正在念“南无阿弥陀佛”的时候,心里就这一句佛号的时候,正念这一句的时候,别的妄想就都没有了嘛,就“换除百千万亿妄想杂念”,所以,它就是在这儿。
所以有人问,“我念佛呀,我怎么念我怎麽还是妄想纷飞啊?”你不知道啊,你在念佛的时候,你感觉妄想纷飞,当然,那是很当然的事情;要一念就没有妄想了,那都成佛了。可是你要知道,你不念的时候是什么情况啊?你不念的时候,你整个百分之百的都是妄想啊。可是现在你念佛的时候,在妄想之中你出现了一句佛号,这句佛号就换掉了百千万亿的这些杂念哪。
……
现在我们可以这么看哪,我斗胆地这么说,在现在这个具体情况之下,法都是好的,如栴檀木片片皆香啊,没有一个佛法是不好的,八万四千法门都是好的,但是,如果你不求生淨土的话,要想即生脱离生死苦海就不可能了,就可以这样说。你参禅也好,你修密也好,什么事都还可以,但是都要依这个大义门 ── 这极乐国土啊。不然的话呢,你当然是再周转吧,再来嘛,还有一次一次的机会,那就不知道何年何月了?这已经得到人身,就现在的人身,在这一生之中了办这个大事。修什麽都好,当然是修淨土嘛更应机,但是你如果连求生淨土的这个心愿都没有的话,要即生要超脱生死,可以说是没有希望。
……
还有,《华严经》反过来说:“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这句话也是非常深刻。你要把菩提心忘了,你修许多的善法,你做的是魔的事情。所以,从这句话来说,很多佛教徒在做魔的事情。忘了菩提心,还是做魔的事情,你根本就没有发过,你再修桥补路,再那儿度了多少僧,造了多少庙,造了多少像,是为魔业!这不是我说的,这《华严经》说的。
……
《要解》就说了,小乘的初果、二果、三果,因为他在这个世界上再继续,等到最后他证阿罗汉,那麽他可以跟我们同居。还有大权示现的菩萨,这些菩萨,像文殊菩萨他示现在这个地方,我们有时候也能碰到。等到这个“实圣”,这个初果、二果、三果,他涅槃了,这世界就没有他了。这个“权圣”他度生的缘了了,也就是咱们在五台再也碰不着文殊了。所以这个同居,就是这样性质的同居。而且圣人是升,众生就沉,而这苦乐也悬殊啊,很不一样,所以是“暂同,非究竟同也。”我们跟圣人同居在这个土上,是暂时的,不是究竟的同。而且天壤之间,都说是雁荡山五百阿罗汉都在,但是碰见的人很少啊!大家这麽些人去五台,真正见到文殊的还是很少啊。
那这个文化大革命之前,一个福建的和尚见到文殊了,那真见到了,那他是很诚恳。今天说说这个吧。大家知不知道这个事?真有其事,两个人告诉我的,一个是圆彻法师,会作诗的,现在到南方去了;一个是通愿法师。通愿法师,她是个比丘尼,她当时住五台,她知道这件事情。他是三步一个头,磕到大概中台附近,看见一个地方一个小门写着“金刚洞”。他一想,这个名字嘛,恐怕还是佛教的地方,他就跑进去。跑进去一看,里头很大,有大殿有什麽什麽。有两种修行人,一种是和尚,一种是喇嘛,喇嘛都在用功。他就看看,他说先到大殿吧,看看大殿。到大殿一看,这个大殿很特别,只有一个佛座,没有佛像。没有佛像嘛,他就没有礼拜,围着这个佛座绕了三匝,正要出门。刚要出门,后头来一个小和尚喊他:“咳!什麽什麽法师,你别走。”他就很诧异,他说,这儿怎麽有人知道我,还认识我,叫我的名字?他说:“我师父叫你进去。”他就跟着他走,进去看见一个很老的,白胡子很长的老人坐在上头,他就顶礼。他说:“你从南方来,远来不容易。”给他一个座位,让他坐在旁边,招呼他茶喝,就谈谈话。谈话他就说,“这儿很好,”,这个福建和尚说,“我想在这挂单。”那个老人摇摇头,“你待会儿还得走。”他又问,他说:“怎么这个大殿上没佛像啊?”老人说:“我这儿用不着。”这都是禅宗的意味。所以文殊顿起佛见,贬二铁围山;“在我这用不着”,就是说没有佛见。后来还谈了些别的,他就出来了。他也没觉得特别,继续拜。拜了拜,拜到晚了,不能再拜了。有一个西藏的人,就是在那住家的,像是一个行者之类的人,庙裡都很熟的,他就招待他,“你在我这儿住吧,在我这儿吃。”吃嘛,两人就谈起来了。
谈起来了嘛,这个福建的和尚就问他说:“你们现在五台山有多少和尚?加在一起,所有的五台搁在一块,山上山下。”
他说:“唉呀,这所有的喇嘛、和尚都凑在一块,真正只就二三百人,把什麽什麽人都凑起来;所以我们要打一个千僧斋是很困难的,凑不齐啊。”
这福建和尚说:“不对啊!我到那个金刚洞,那一个里头就好几百出家人哪!那怎么会?你怎麽说这麽少?”
那个住在五台山的人说:“哪有这个地方?从来没有过这个地方,没听见说过。”
他说:“我都进去了!”他说:“你看我们这个导游图,我们五台山不是有导游图嘛,你看有这地方没有?”
一看是没有,没这个地方。那个人就说:“你呀!你恐怕是碰见文殊菩萨了。”
这他一听,他“哇”的一下就哭了,他也不吃饭了,他从头再拜。又拜,这回拜,一步一个头,又拜到那个地方,但找那个门找不着了。
那么第二天,他回去之后,路过圆彻法师那个庙,跟他的一个同乡说了。同乡告诉圆彻法师了,“赶紧追他嘛!”他已经下山了。再有呢,就是招待他的这个人,就是留他在家裡吃饭的这个人,他告诉通愿法师的。所以,就是说“凡圣同居”,圣人还是在,我们还是凡圣同居,不是没有圣,就是难遇。今天就说到这儿。
……
你只要是真正合乎本经的宗,“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你就蒙到佛的大愿的加被。这个加被是“冥加”,是你不知道的。所以这个感应啊,这个加被啊,我们有人觉得我这个念佛,我修持,我出家,我持戒,我没有得到什麽感应。你真的是持了戒(当然你有时候难免是持不住,破啊,你忏悔嘛),总之就是有功德的,总之你都是得到加被的,但是你不感觉,这叫“冥加”呀,冥冥中在加被你。这个随时随地,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如来在护持我们。而且念佛的人,大势至菩萨在这个世界摄受念佛的人,都在加被呀!他这个是冥加,这个冥加很重要呀。有的是“显加”,有很多感应录上,那是显加 ── 看见佛放光了,把你救度了。但是还有好多是冥加呀。
这样的话,只要你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佛的愿力就加在你头上了。不必等阿弥陀佛示现,说:“你现在在念佛,我要加被你。”自然就加被了,你自个儿也不知道。“决得往生淨土”。你只要真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是决定往生。阿弥陀佛发的是这个愿嘛,“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我不成佛。”他成了佛了嘛,他说的这一点,这些都是可以做到的嘛,而且是决定做到的嘛!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异语者、不妄语者,一切佛都如此啊。阿弥陀佛发了这些愿,这些愿不圆满不成佛呀!阿弥陀佛成佛了,所以,这都是事实啊,这些愿都成为事实了。不是像有的人发的愿是狂愿哪,那只是一个空的愿哪。
……
你生到同居土有什麽好处呢?你亲自可以听到佛说法,听到佛的训示嘛;你一往生就没有退转了嘛,而且你寿命无量。你看看,没有退步了,寿命无量,都是在学,而且你的老师是阿弥陀佛,你能不成佛吗,是吧?虽然你再低再低,根器再差,你带的业再多,带的惑再多,这三个条件 ── 因为你没有退步,你永久的学下去,而且有这么好的老师 ── 你能不成佛吗?没有第二条路,是不是?所以,生到同居土就必定可以断惑,必定圆淨四土。圆淨四土就是常寂光土了嘛。所以就是说,一往生,虽然生凡圣同居,也是圆生四土,圆融无碍地生到了四个淨土。
......
所以散心持名,不是要定,没有到不乱,就能够往生同居淨土,这一点很重要。很多人在这个地方上,坚持非念到一心不乱不可。很多老修行也都是这个看法,这个看法是他自己生出来的。你去看蕅益大师的《要解》,蕅益大师就不是这麽说。而蕅益大师的话印光大师给他印证了,这是《阿弥陀经》的注解中最好的一部。昨天我还翻了人家给我寄来的《印光大师嘉言集》,香港、台湾那边印的,印得很讲究,皮面金字,裡头就有这话,就说蕅益大师这个注解,释迦牟尼佛亲自写也不能超过。所以这个话,就说是你散念的人也可以往生,也能生同居淨土,这个就等于是释迦牟尼佛自己说的,是不是啊?
……
我们特别重“持名念佛”。这个名,老是说“名具万德”,这句话什麽意思呢?就是说,这一句佛号圆满一切法的功德。所以,这个念佛法门就是跟前面所说的这一些个十玄,一个具体的玄门吧,〔相契〕;咱们这样的一个宗旨,这个本身全体就是“华严玄门圆明具德”的真实义 ── 一句佛号具足一切法的功德。所以,蕅益大师说,一句佛号,三藏十二部的道理都在裡头,这个三聚戒的一切戒律都在裡头,禅宗的一千七百则公桉都在裡头。另外还有一句话,一切禅定的功德都在裡头。所以,我们这个修持,我倒不是说一律都要念佛。你持咒,你参禅都可以,但是你要用这样的观点哪,你不要老觉得不足,“我这个好像就不如他那里,他有些什么优点,那里又什么……。”所以,有人一生病就要念药师法,一死人就要念地藏法,过两天又要修点财神法,啊!这个忙不过来。又有点什么,又要拜忏;一听说参禅好,要参禅;一说持咒,就要去求灌顶种种的。他不知道“一法就具一切无量法的功德。”你要有如是见,所以,圆人修行一天等于普通人修行一劫。圆人,不是说长得像个皮球一样,哪有这样的人哪?他“见”是圆的嘛。所以,你能够把这个如实的信受,能成为你的“见”,你就是圆人哪。你修行一天,你一样跟大家一块吃饭、睡觉,别人也看不出你什么特别的来,但是你,修行一天等于别人一劫。
……
文殊菩萨在菩萨中智慧第一。在咱们世界是文殊,在五台。当然不只是在五台,但是他常常示现在五台,遍一切处不单是五台,但是跟五台很有缘。他在他方世界,北方的常喜国成佛,叫做宝积如来;过去是龙种尊王如来,大家拜忏,龙种上尊王佛就是文殊,在北方的常喜国;将来成佛叫普见如来。所以文殊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都是成佛的人。现在示现在大会之中,以大智最尊,表这个法门是菩萨中的大智,唯有大智才能信入。所以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大家要知道,一切世间裡头包括什麽呀?它不仅仅包括六道,包括声闻、缘觉,包括菩萨,包括一切世间的这九种。
200503w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