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國古代神秘巫蠱術 古籍記載製蠱法有多殘忍?

歷史長河

中國古代神秘巫蠱術 古籍記載製蠱法有多殘忍?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中國古代神秘巫蠱術 古籍記載製蠱法有多殘忍?

2021年12月01日 12:15 最後更新:14:35

巫術早在商周時期就有,當時被尊稱為「國術」多用於占卜,比如「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就是統治者「占卜」的結果,目的就是以此維護社會穩定。

在中國歷史中,巫是不登大雅之堂,起初統治者也不格外箝制。但到了西漢時期,宮室發生一場與巫蠱相關的政治事件「巫蠱之禍」,漢廷牽連死亡的人很多,連太子劉據都在這場禍事中丟了性命。這時起,政府嚴厲禁止巫術,只要有百姓敢養蠱蟲,這戶人家就要下獄,輕則流放,重則滅族。在政權打壓之下,這遠古巫蠱之術,現時只有中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間流傳。

巫術、蠱術合稱巫蠱。

巫術、蠱術合稱巫蠱。

「蠱」是象形字,從字形上看就很恐怖,據說蠱蟲是「毒蟲」,能控制人的感情,製造幻覺,還能置人於死地。至於字下那個「皿」就是裝毒蟲的甕。至於製蠱法古籍有載,南宋鄭樵《通志·六書略上》載:「造蠱之法,以百蟲置皿中,俾相啖食,其存者為蠱。」,即先將一百多隻蟲子放在蠱中,不給任何食物,並將甕密封。蟲子為了生存就會自相殘殺,吃自己的同伴,當只剩下一隻白胖的蟲,就是殺光吃光了所有的蟲子後存活下來的,它就被稱之為「蠱」。而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也有相似記載:「……取百蟲入瓮中,經年開之,必有一蟲盡食諸蟲,即此名為蠱。」

一些古書中還記載過另一種製蠱的方法:將蜘蛛、蝎子、蟾蜍、毒蛇、蜈蚣等毒蟲放在甕裡密封,十天後開罐檢查,存活下來就是最毒,飼養一段時間,就成為「蠱」。在古時社會落後,有些迷信之人對製蠱著迷。據說有人會將「蠱」放在想害的人糧食或投入飲用井水中,蠱蟲進了受害人的肚,吸取其所有元氣精華,此人就會虛弱而死。還有有些女人為了挽回丈夫的心,不惜用巫蠱操控男人情感,讓男人離不開她。

苗疆蠱蟲是真實存在的。

苗疆蠱蟲是真實存在的。

所以現在看回西漢武帝對巫蠱事件這麼震怒是有原因,因為當時宮廷充斥著各類神巫、方士,教後宮嬪妃如何躲避災難,如何討好皇帝,所以很多人都在寢宮內埋上木頭人施法祭祀。後宮嬪妃爭寵,經常告訴漢武帝,有人如何詛咒他、罵他,漢武帝當時年老,疑心又重。據載,有次他夢到好幾千個木頭人手持棍棒襲擊他,此後他身體越來越衰落,記憶力也大不如前。

西漢時期的巫蠱之禍 。

西漢時期的巫蠱之禍 。

此時江充不希望劉據登基,因為劉據不喜歡自己,於是利用漢武帝迷信心理,說他的病是有人用「巫蠱」害人造成,漢武帝就派江充去查,江充率領胡人巫師到處挖掘木頭人,偷偷灑上血跡,污衊他們用邪術害人,要對皇帝不利。事情一發不可收拾,長安城是百姓也被牽連,為了保命大家都指控別人是用巫術害人,一時間長安腥風血雨。劉據和衛子夫成了這件事主要受害者,而衛青的長子和衛子夫的女兒諸邑公主都被牽連其中,公孫賀父子下獄,家族被滅族,自從漢宮衛氏家族的勢力都被打壓。

漢武帝畫像 (網上圖片)

漢武帝畫像 (網上圖片)

自此,巫蠱之術就大大被禁止,自此不再中原流行。而詞語「蠱惑」亦表示「蠱的迷惑」,或是「蠱的誘惑」之意。東漢王符《潛夫論·潛嘆》曰:「末世則不然,徒信貴人驕妒之議,獨用苟媚蠱惑之言。」成為了貶義詞,而在粵語中「蠱惑」有另一意思,即調皮、多計、善於欺騙等。

巫蠱歷代流行於中國西南部的少數民族。清代張泓《滇南新語》載:「蜀中多畜蠱毒,以金蠶為最,能戕人之生,攝其魂而役以盜財帛......」至今當地那些少數民族,也有人懂製作使用蠱毒。

往下看更多文章

二戰美國雜誌教你分辨中國人及日本人

2024年11月18日 10:00

自1937年至1941年,日本入侵中國陷入膠著狀態,耗費了大量資源之下,但幾乎無所寸進,各殖民地經濟也不見得好,所以日本就開始尋求其他地方的資源,去維持持久戰爭。日本為了截斷中國重慶政府與中南半島的國外軍援補給線,奪取更多戰略物資,於是日本便向緬甸和馬來半島進軍。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事實上日本很早已經了解到,英美荷三國在東南亞都有殖民地,一旦進軍中南半島,美國一定有所反應。1941年7月,美國先後要求日本撤出中南半島與中國的軍隊、禁止對日本出口包括石油及鋼等多項戰略資源、凍結日本在美國的資產。於是日本也考慮到與英美荷開戰的可能性。結果,日本海軍聯合艦隊,主動出擊美國太平洋的前線基地珍珠港。最終「逼使」美國宣戰。

「偷襲珍珠港」中被擊沉的「亞利桑那」號 (網上圖片)

「偷襲珍珠港」中被擊沉的「亞利桑那」號 (網上圖片)

對於東方的日本,很遙遠,美國不太了解。美國宣戰之後,與日本長達四年的太平洋戰爭,促使美國人,急切地要很快地快速了解對這個東方敵人。期間,不少傳媒都製作不少短片及圖文等,好讓大家深刻了解日本。當時太平洋作戰地區,主要有日本及中國,一個是敵一個是友,如何分辨中國及日本人,對美國來說不能不認識。美國的《LIFE》雜誌,於1942年12月發表了一篇文章,圖文並茂去教美國人,如何從面相、身高等一些外觀方面,去判辨中國及日本人。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從上圖中顯示這一名是中國公務員,他代表了典型的中國北方人群。長長瘦瘦的面孔,少少鬍子。至於中國南方人的臉型普遍圓、寬,臉骨不像日本人那麼粗獷,而這些描述也可放於菲律賓人當中,所以有不少人將菲律賓人誤以為是日本人,只是菲律賓人膚色比日本人黑。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至於日本人典型的樣子如何,報道以當時日本首相東條英機做例子:有濃密鬍鬚、粗獷的臉頰和頷骨。日本農民是「矮胖的蒙古人」,有扁平鼻。還有一個更好的線索是來自面部表情,中國人帶有寬容理智平和的表情,而日本人則表現出冷酷的神秘主義者的嚴肅緊張。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我們從以上的右下角圖片可看到一名中國記者,記者胸前標籤上寫明:「我是中國記者,不是日本人。」當時,中國記者要公開自己的國籍,才不致於被人誤以為是日本人,能夠獲取進入白宮記者招待會的資格。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報道的內容繼續教大家以不同表徵來分辨中國及日本人,雜誌以「身形又高又瘦削」來形容北方人,普遍身高五尺七寸,有部分更有六尺高。又指出不少到了美國的中國人,都是來自中國南方,包括廣東和上海,這一批人會比北方人矮小。等到中年發福後,看上來就像日本人。至於日本人的身高,就以日本海軍上將做例子:普遍特徵都是矮胖、敦實、長軀幹,腿短且壯。如果出現體現了高大、淺膚色、毛髮重的日本人,他們大概都是日本土著,好像當時的海軍軍官野村,他身高超過六尺。

除了《LIFE》雜誌,在1941年,《時代》雜誌也向受眾介紹,中國人及日本人的外貌特徵: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