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劉備求賢若渴 「三顧茅廬」終獲諸葛亮出山相助

史空穿梭

劉備求賢若渴 「三顧茅廬」終獲諸葛亮出山相助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劉備求賢若渴 「三顧茅廬」終獲諸葛亮出山相助

2021年11月30日 20:00 最後更新:12月01日 11:15

東漢末年,劉備求賢若渴,廣納人才,想完成一統天下的大業。他聽說在隆中(現湖北襄陽縣)臥龍岡隱居的諸葛亮是個奇才,就帶著關羽、張飛前去隆中,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可是他們去的那天,諸葛亮正巧不在家。隔了幾天,劉備打聽到諸葛亮回來了,又帶著關羽、張飛冒著風雪前去。哪知諸葛亮又出門出去了,劉備他們又空走一趟。

第三次,劉備來到臥龍岡,書童說諸葛亮正在茅草小屋內睡覺,劉備、關羽、張飛就站在門外等候。張飛氣呼呼地說:「不如放一把火把小屋燒了,看他出不出來!」劉備連聲說不可。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劉備站著等了很長時間,諸葛亮才出來,兩人在交談中,諸葛亮對天下形勢作了非常精闢的分析,劉備十分嘆服。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三國演義》把劉備三次親自敦請諸葛亮的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廬」。 諸葛亮在著名的《出師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之句。

後來「三顧茅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對賢才真心誠意的邀請、拜訪。

往下看更多文章

猴子冥頑不靈 唯「殺雞嚇猴」警告之

2024年09月09日 20:00

「殺雞嚇猴」這個成語常見的相關典故是出自於姚雪垠所寫的長篇小說《李自成》,在第二卷第二十一章中有提及:「猜到皇上有殺雞嚇猴之意,心中七上八下,半天沒有做聲。」

在很久以前,有個耍猴戲的買了一只猴子,為下次表演在準備。新買的這猴子可機靈,一看就知道是受過訓練的。買牠的時候,明明一聽鼓聲就跳舞,一聽鑼聲就翻斤鬥,可到家後不管新主人如何使勁的敲鑼打鼓,猴子只會眨眨眼睛,紋絲不動地楞在原地,氣得那新主人暴跳如雷。

猴戲,又名猴子戲,泛指猴子或其他靈長類動物參與演出的表演藝術。(網上圖片)

猴戲,又名猴子戲,泛指猴子或其他靈長類動物參與演出的表演藝術。(網上圖片)

耍猴戲的自是不甘心,買牠回來就要用來表演,怎麼可以不聽指揮呢?他歪了歪頭,突然想起猴子是最怕見血的,只要見血就會嚇得全身軟化,想必到時教化牠就容易多了。於是,耍猴戲的連忙趕到市場抓了一只公雞,然後如法泡制的對著公雞敲打鑼鼓。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可是,公雞怎麽會演戲呢?它早就因著這震耳欲聾的鼓鑼聲嚇呆了,只見它蹲在地上動也不敢動,唯有從它一搧一搧的羽毛可窺見它的恐懼。耍猴戲的知道猴子在一旁看著,便直接抄起一把刀,一刀把公雞給宰了。溫熱的鮮血從公雞的脖子噴灑而出,還有幾點血沫子濺到猴子身上去。這一下可把猴子嚇壞了!由此之後,猴子就變得老老實實,一打鼓就跳舞,一敲鑼就翻斤鬥,一點兒也不敢含糊。

猴戲除了指真正由猿猴表演外,還用來比喻人們一些裝模作樣、流於表面的行為,有極大的負面含意。(網上圖片)

猴戲除了指真正由猿猴表演外,還用來比喻人們一些裝模作樣、流於表面的行為,有極大的負面含意。(網上圖片)

後人據此典故概括出「殺雞嚇猴」這個成語,其原義是殺雞給猴子看;比喻懲罰一個不相幹的人,來威脅另一個人。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