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抗疫還需特區政府火速配合

博客文章

抗疫還需特區政府火速配合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抗疫還需特區政府火速配合

2022年02月19日 07:00

香港疫情爆發,每天個案數千,在這緊急關頭,國家主席習近平出手,發表講話,表示控疫壓倒一切,中央全力援港,首先要感謝中央在此關鍵時刻出手支持香港,包括國家主席習近平直接指示有關中央部門及廣東省抓緊提升香港核酸檢測能力,支援快速抗疫檢測包等物資,建社區隔離設施,保障鮮活食品等所有必需品供應,並選派防疫專家等赴港指導等。

如今中央牽頭成立中央有關部門、廣東省及特區政府組成的「工作協調機制」,統籌協調。在香港抗疫工作瀕臨崩潰時,中央出手援助,就如打了一支強心針,首先中央支持已可令港人重新恢復信心,其次內地可在人手和物資方面支援香港 ; 第三是中央派出專家,指導香港抗疫工作。希望可以扭轉香港之前較鬆散抗疫方向,實現快速清零。

疫情衝擊下公立醫院瀕臨爆煲邊緣。

疫情衝擊下公立醫院瀕臨爆煲邊緣。

不過在感謝中央之餘,最大的問題是香港特區政府要火速配合。不知何故,特區政府由以往的高效政府,變成低效政府,疫情爆發前,並無為爆發準備預案。爆發後又顯得手忙腳亂,首先是檢測能力不到位,許多地方要強檢,但檢測能力追不上,變了要排3 小時甚至5 小時。政府為了減少檢測瓶頸,唯有修改強檢標準,愈放愈鬆,更採取派發抗原檢測包的方式。但派檢測包後因為快測可能有誤差,所以檢測包結果顯示為陽性的市民,仍到急症室等待複檢,結果逼爆急症室,甚至令等候入院的病人,在醫院停車場露天寒風中等候。過去不能想像這些畫面會在香港出現,怎料疫情壓垮醫院的狀況,在倫敦、紐約出現之後,就在香港出現。接著就是成千上萬確診者,政府不能安排他們到隔離設施或入院。只能在家中呆等,有個案因為居環境狹窄,感染了家人。

香港的崩潰是一環扣一環,而特區政府補救措施就往往落後形勢。現在中央支持來了,以內地的抗疫速度,一個城市爆疫,那怕幾十宗一百宗,已進入緊急狀態,輕者全區全市檢測,嚴重者全城禁足,全市進行檢測。很多大城市現在已每天可進行過千萬全民檢測,一兩個星期內就可以做完多輪全民檢測,快速清零。

我們深明內地城市有這樣的能力,若把這些措施引用來香港實施,加上搭建大量臨時方艙醫院,就可以透過全民檢測把確診人士找出來,隔離治療。

但即使在中央援助下,現在見香港的行動仍較緩慢,例如找隔離酒店也是一千、三千,追不到一天的確診人數,也未見有大量搭建方艙醫院的行動。傳聞進行全民檢測也要下個月才進行,未能快速推行。

內地已告訴香港他們成功抗疫的方法,若香港不能火速配合,很多事情都慢三拍,恐怕疫情還不能受控。所以我們感謝中央之餘,也要提醒特區政府,要改變做事方式,快速落實各種抗疫安排及設施,否則內地高效方法,經過香港低效過濾,就變成得物無所用,恐怕香港疫情還不能受控。

我們在這裏要衷心感謝中央全力支援香港抗疫,感謝日以繼夜緊守崗位的醫療人員及前線人員。香港太平紳士協會全力支持防疫抗疫工作,和市民一起,齊心抗疫。

香港太平紳士協會副會長李細燕




太平人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最近公布的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公布亞洲大學排名,本港共有6所大學躋身50強。香港浸會大學由2023年的第105名躍升至第50名,科技大學、城市大學及理工大學均取得亮眼成績,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續位列前十名,香港家長喜歡把子女送到歐美讀大學,但事實上香港的大學在世界排名一點不輸蝕,香港絕對有條件打造成學術之都。

香港的優勢,是國際化程度高,兼具兩文三語,教授也來自世界各地,在華人世界內屬少見,香港的高等學府,一直以來的強項是金融、經濟和語文,但近年也積極發展醫藥、數據分析等,例如浸會大學,開拓四大重點研究領域,包括創意媒體、健康與藥物研發、數據分析與人工智能,和人文及文化。

醫學是香港高等學府的重要學科,本港正籌建第三所醫學院,培養目前極度缺乏的醫療人才,多家大學包括浸會大學也提交了建議書申辦,在多家大學中,浸會大學是最早開辦中醫學科的高等學府,設有中醫門診,更是本港首間中醫醫院承辦機構,中醫醫院預料今年12月起分階段投入服務。香港中西匯聚,中醫藥服務及科研帶到國際舞台、促進中醫藥標準化和全球化的理想平台。

生物醫學和醫療科技是近年積極發展的範疇,浸會大學成立「前沿轉化醫學研究院」,由2020年諾貝爾獎得主邁克爾.霍頓爵士、劉耀南教授和霍文遜教授共同領導,以推動未來的醫療創新和技術轉化。在創新科技領域,醫療器械是香港相對較強的範疇,相信醫療科技可成為創新科技發展的突破點,浸大研發的前沿運動科學項目──即時人體數據監測,將於今年稍後舉行的全運會中應用。

浸會大學推動研究成果轉化

浸會大學推動研究成果轉化

浸大傳統明星學科是傳理系,創意媒體也自然成為重點研究領域,推動創意教育與研究,把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培養具備國際視野的創意藝術人才。

正如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所講,本港多所大學在國際排名中名列前茅,反映香港高等教育質素獲國際高度認可。兩文三語的教學環境、英語教學,香港社會對海外、非本地生都很有吸引力。加上現在美國在學生簽證、學科施加多項限制,令更多海外學生考慮到香港升學。

特首李家超在去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向全球推廣「留學香港」品牌,隨着國家教育高速發展,香港教育將會迎來黃金十年。

不少人提及,「留學香港」的最大困難是居住問題,推動大規模招生前,須先解決這問題,例如鼓勵市場以自資和私營方式改裝酒店和其他商廈,增加學生宿舍供應,甚至提供地皮讓市場興建新宿舍,先安居才可以集中精力學習和從事研究。

香港太平紳士協會會長嚴玉麟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