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今日(3月17日)開會,分析新冠疫情形勢,部署嚴抓內地疫情防控工作。內地抗疫工作傾向從嚴。
香港的疫情內溢,深圳、上海等地的疫情爆發,顯然和香港有關。內地網民在社交媒體上批評香港疫情失控,拖累了內地。這是事實,他們也罵得合理。香港人應該對此甚感歉疚,造成的影響亦難以彌補。最大問題是香港不能快速控制疫情,故對內地帶來持續性的風險,他們快速清零後,也要防範再被香港波及。
香港內溢的疫情已不只影響一城一地,開始造成廣泛的影響。
最近深圳封城七日,進行多輪的全民檢測。如果有留意內地情況的話,就會發現,除了深圳之外,上海亦爆疫,情況亦相當嚴重。不過,沒見到上海封城。外界以為上海堅持「不封城、不強檢」,而事實並非這樣。
第一、內地採用科學化抗疫,會衡量疫疾的發展,若內地那個城市疫情失控,就會封城禁足和全民檢測,這是避不了的事情;
第二,中央視全國為一盤棋,有綜合的考慮。試想想,內地北、上、廣、深四大城市,如果深圳和上海一南一東兩大經濟引擎,同時因疫情封城,經濟活動全面停頓,對整體經濟影響很大。深圳緊貼香港,不能失守,所以深圳率先封城強檢,希望可以在短時間內清零。若深圳封城清零後,上海疫情仍未受控,也可能也會收緊防控措施,中央將深圳和上海分開處理,可以減低影響。
疫情對內地經濟的影響已開始浮現,據一個在內地經營院線的業界告訴我,不要看內地嚴重暴疫的城市好像不是很多,但近日內地有三分之一的戲院已經關閉,反映了各地為了應對疫情,加緊控制公共場所的人流,已去到較廣泛的層面,例如影響消費市道。
第一季是每年開局的重要時刻,開局開得好,全年經濟就會有保證;開局受阻,也會影響全年的佈局。特別是今年中共召開二十大,更不容有失。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今年頭2個月經濟數據,數字大好,遠勝市場預期。在拉動內地經濟的出口、投資和消費「三頭馬車」當中,1至2月出口增長13.6%,投資增長12.2%,雖然消費零售額僅增6.7%,但出口和投資數字亮麗。不過2月底先發生烏克蘭戰爭帶動油價和金屬價格大升,打亂全球供應鏈。接著多地又爆疫情,令人擔心內地3月經濟會隨即轉冷。
不過說時遲,那時快,中央已經出手維穩。
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週一(3月14日)主持召開了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會議,周三公佈會議的情況,內容差不多是全面「穩定經濟,提振股市」。會議強調,堅持發展是中共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統籌疫情防控和社會經濟發展,保持經濟運行於合理區間,保持資本市場平穩運行。會議的核心是「保經濟」為第一要務。
會議亦提到,要切實振作一季度經濟,貨幣政策要主動應對,新增貸款要保持適度增長。等於明示要「鬆銀根」去保經濟。
會議直接提到對股市的支持,當中對包括房地產、平台經濟、中概股等幾個股市下跌的焦點行業,都有幫扶政策。會議甚至提到如果政策影響金融,官員就要問責。
劉鶴這整套的支撐經濟和股市的措施,相當全面,各個敏感的問題都照顧得到,應該不是臨時臨急推出來的權宜之計,反而是早已部署好的撐市政策。可能是預備了在下半年才推出的政策錦囊,借此應對美國加息,支撐經濟,營造二十大前的良好氣氛。可能是因為烏克蘭危機對經濟造成了衝擊,再加上香港疫情內溢影響消費甚至生產,所以將「穩經濟、撐股市」的政策提早推出,全力頂住經濟不下滑。可見香港的疫情失控,亦構成內地經濟的部份風險。
香港人對內地的情況,不能夠不聞、不問、不知、不理。總以為自己喜歡怎樣做,想躺平,就躺平。完全沒有想到,香港出了問題,會對國家造成影響。
盧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