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古代帝王生活靡爛 挑選嬪妃侍寢成「重大課題」?

歷史長河

古代帝王生活靡爛   挑選嬪妃侍寢成「重大課題」?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古代帝王生活靡爛 挑選嬪妃侍寢成「重大課題」?

2022年05月10日 12:00 最後更新:14:12

「後宮佳麗三千」,最近看連串清宮劇就會有印象。不論後宮佳麗好不好樣,皇帝也要面臨這個重大課題,就是被侍寢。作為延續龍脈的唯一途徑,也關乎到帝王後嗣血脈的事,皇室必定重視,然而,古代皇宮侍寢制度都有不同。那麼,皇帝能像想像中,以及劇集般,根據自己喜好選擇嬪妃侍寢嗎?答案是:不一定的。

據了解,不同朝代皇帝選擇侍寢的方式不一樣。大家熟知的一種方法是「翻牌」,也就是影視作品中常見的:每到就寢時間,皇帝身邊的公公就會托著放著代表各個嬪妃的牌子的托盤過來,讓皇帝選擇,皇帝拿起其中的一個牌子翻過來,就表示選擇了侍寢的嬪妃。

更多相片
影視劇中的「翻牌」。 (《延禧攻略》截圖)

影視劇中的「翻牌」。 (《延禧攻略》截圖)

《延禧攻略》中的主角魏瓔珞,用盡各種方法獲乾隆寵幸。(《延禧攻略》截圖)

《延禧攻略》中的主角魏瓔珞,用盡各種方法獲乾隆寵幸。(《延禧攻略》截圖)

古畫中描繪的唐玄宗與楊貴妃。(網上圖片)

古畫中描繪的唐玄宗與楊貴妃。(網上圖片)

《揮扇仕女圖》(局部) 中的唐代妃嬪。(網上圖片)

《揮扇仕女圖》(局部) 中的唐代妃嬪。(網上圖片)

據說,晉武帝司馬炎發明一種選妃方法:羊車望幸(見圖示)。(網上圖片)

據說,晉武帝司馬炎發明一種選妃方法:羊車望幸(見圖示)。(網上圖片)

乾隆帝的嬪妃肖像。(網上圖片)

乾隆帝的嬪妃肖像。(網上圖片)

影視劇中的「翻牌」。 (《延禧攻略》截圖)

影視劇中的「翻牌」。 (《延禧攻略》截圖)

伺候皇帝睡覺,是嬪妃獲得皇帝寵幸的意味,也是嬪妃們渴望的出路,所以,不少嬪妃都會使用渾身解數,耍些手段,爭取侍寢機會。

嬪妃數量太多,皇帝選擇哪位嬪妃侍寢,以及嬪妃相爭以獲得皇帝寵幸,都是麻煩事。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宮裡的人也想出了好多辦法,比如清代的「翻牌」。然而,大多數嬪妃對於侍寢都抱以聽天由命、無可奈何的態度,但也有不少宮中女子積極主動,以種種方式爭取侍寢,比如買通太監。假如哪個嬪妃能買通值夜班太監,那離被寵幸也就不遠矣。

《延禧攻略》中的主角魏瓔珞,用盡各種方法獲乾隆寵幸。(《延禧攻略》截圖)

《延禧攻略》中的主角魏瓔珞,用盡各種方法獲乾隆寵幸。(《延禧攻略》截圖)

以現代人較熟悉、記錄較為完整的清代為例,皇帝和嬪妃侍寢之前的事都頗為繁瑣:每日晚餐完畢,總管太監就奉上一個大銀盤,裡面盛了幾十塊綠牌子,每塊牌子上都寫著嬪妃姓名。如果皇帝沒有性慾,便說聲「去」;當有點意思時,則取一塊牌子,翻過來,背面朝上。總管要記住這個牌子,出來後將牌子交給手下太監,專負責揹著嬪妃進寢宮,直送到龍床。

據說,唐朝的侍寢方式應是歷代侍寢制度中最公平的。當然,皇帝愛誰就誰。當時曾制定了嬪妃陪侍御寢順序制度,按照月圓月缺來確定。到了唐玄宗李隆基時,拋棄制度,另找更有趣刺激的侍寢方法:「擲骰賭寢」──以擲骰子來確定當晚待寢的嬪妃。

古畫中描繪的唐玄宗與楊貴妃。(網上圖片)

古畫中描繪的唐玄宗與楊貴妃。(網上圖片)

當皇上確定了哪位嬪妃,就會通知對方沐浴更衣,再光脫身子回到床上,裹上大被子,由太監抬到皇帝就寢的宮殿。侍寢時,太監都會退出,「聽房」太監就會在這段時間,保證皇帝「被服侍」的時間和安全,還會計時,會大聲通知皇帝。結束後有人再把嬪妃抬走。走之前,太監會問皇帝留不留,不留的話就採取措施,按壓穴道,甚至將嬪妃「倒豎葱」,務求達到避孕效果。若是留,就會有人記下,以便將來懷孕後對證。這樣的方式雖會引起不滿,但仍有不少宮女想要獻身。

《揮扇仕女圖》(局部) 中的唐代妃嬪。(網上圖片)

《揮扇仕女圖》(局部) 中的唐代妃嬪。(網上圖片)

為了獻身,歷代後宮嬪妃各出奇謀。有史書記載,晉武帝司馬炎後宮宮女眾多,粉黛近萬。每晚臨幸哪個嬪妃,一度令他十分頭疼,最終想出一個辦法:他坐著羊車,在宮苑隨意行走,羊車停在哪裡,就寵幸哪裡的嬪妃。理論上,這個辦法很隨機,相對公平。不過,很快就有位妃子想出應對之策:將竹枝插在門上,把鹽水灑在地上。羊兒喜歡鹽水味道,停下覓食,於是羊車就停在她的宮門口……這個故事就是成語「羊車望幸」的由來。

據說,晉武帝司馬炎發明一種選妃方法:羊車望幸(見圖示)。(網上圖片)

據說,晉武帝司馬炎發明一種選妃方法:羊車望幸(見圖示)。(網上圖片)

宋徽宗時候,有兩個宮女都沒機會得到皇帝寵幸,於是兩人就相愛,且約定將來要是誰能首先得皇帝寵幸,一定不能忘記對方。後來,其中一位果然被皇帝寵上,就為皇帝推薦對方,可惜,這名宮女長得牛高馬大,皇帝不喜歡,所以沒有成功。於是,宮女就趁皇帝喝醉,讓高大的宮女替代了自己,到第二天早上才發現......

乾隆帝的嬪妃肖像。(網上圖片)

乾隆帝的嬪妃肖像。(網上圖片)

又據聞,元朝元順帝時,有個宮女在宮中寂寥無事,天天晚上在自己的地方唱歌,因為唱得比較好聽,被元順帝聽見了,就獲召見一次,一來二去竟成了元順帝最為寵幸的嬪妃。這屬於憑藉自己的才藝出位,不是每一個嬪妃都能傚仿。清宮劇《延禧攻略》中的初期,就講到舒貴人獲請入宮之初,為吸引乾隆,夜間唱歌,最終被乾隆罰唱了一整夜。

古代皇帝生活相當奢華,其後宮生活更可以用「淫蕩」來形容。不過,當不少後人看清晚清後宮佳麗的模樣時,對於皇帝來說,侍寢就真的是一個「重大課題」及「難題」了。

往下看更多文章

甘蔗從下往上吃「漸入佳境」 一時打鬧成風尚

2024年09月13日 20:00

「漸入佳境」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是出自於唐朝房玄齡等人撰寫的《晉書》,在《顧愷之傳》中有提及:「 愷之每食甘蔗,恆自尾至本,人或怪之。雲:『漸入佳境。』」

東晉名士顧愷之雖以各類畫跡聞名於世,但其實他武力不賴。不但做過大司馬桓溫的參軍,還為振威將軍殷仲堪參過軍。當時東晉政治混亂,各方勢力紛紛擁兵自重。面對地方急於割據自立,桓溫仍堅持大一統,故常親率部隊討伐割據勢力。作為桓溫的參軍,顧愷之自然得常隨左右。在兩人南征北戰的多年間,顧愷之深得桓溫的器重和信賴,有時甚至打趣桓溫,也不會受到責罰,可謂交情甚篤。

顧愷之多才,工詩賦,善書法,被時人稱為「才絕、畫絕、痴絕」,他的畫線條連綿流暢,如「春蠶吐絲」。此為顧愷之所畫的《洛神賦圖》。(網上圖片)

顧愷之多才,工詩賦,善書法,被時人稱為「才絕、畫絕、痴絕」,他的畫線條連綿流暢,如「春蠶吐絲」。此為顧愷之所畫的《洛神賦圖》。(網上圖片)

有一次,顧愷之隨桓溫乘船到江陵視察部隊。到了江陵的第二天,江陵的官員帶著許多甘蔗前來拜訪。桓溫笑納後,便擺擺手,吩咐眾人一起品嚐。大家一聽,馬上放下手中的工作,開心地享受著甘甜的竹蔗。可是,顧愷之卻沒有這麼做。只因他正獨自欣賞著美景,根本沒聽見桓溫的呼喊。桓溫見狀,就想和顧愷之開個玩笑。

甘蔗為江陵當地的特產。(網上圖片)

甘蔗為江陵當地的特產。(網上圖片)

他故意挑了一根長長的甘蔗,並把甘蔗末梢的一段塞到他手裏。看得出神的顧愷之自是不察覺桓溫的小惡劇,只見他毫不懷疑地一口啃了下去。嚼了幾口,覺得甘蔗沒想像中的甜,顧愷之不禁蹙眉。眼見及此,桓溫也忍不住笑了起來,還故意地問他末梢甜不甜,旁邊的人也跟著逗趣他。顧愷之見眾人笑鬧,終回過神來,知道自己咬的是甘蔗的末梢。為了緩解尷尬的局面,顧愷之靈機一動,自顧自地吃下去,還一臉氣定神閑地道:「你們笑什麼?吃甘蔗,就應該從末梢吃起。這樣,越吃越甜,『漸入佳境』。」大家聽後都不經要讚歎顧愷之敏捷的思維,最後這件事就在眾人的插科打諢的情況下完結。

魏晉不僅是個動亂的年代,也是一個思想活躍的時代。因為社會生存處境險惡,不少人的思想行為因此日漸放浪形骸。魏晉人極為自信且不滯於物,當中士人們更是以特立獨行,收藏雅集為豪。(網上圖片)

魏晉不僅是個動亂的年代,也是一個思想活躍的時代。因為社會生存處境險惡,不少人的思想行為因此日漸放浪形骸。魏晉人極為自信且不滯於物,當中士人們更是以特立獨行,收藏雅集為豪。(網上圖片)

據史書記載,自此之後,顧愷之每次吃甘蔗時都從末梢吃起。沒想到,這種吃法竟然成了東晉名士的風範,不少人更是特意仿效他的吃法以表風雅。

後人據此提煉為「漸入佳境」這個成語,成語原義為甘蔗下端比上端甜,所以先從下到上吃就可以越吃越甜;後比喻境況逐漸好轉或興趣逐漸濃厚。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