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發佈1萬3000字長文,揭露有「第二中情局」之稱的美國國家民主基金(NED),在全球進行策動顛覆、干預、滲透他國政府的活動,並且培植世界各地的反對派,左右各國的政局,內容動魄驚心。美國國家民主基金伸入香港的手亦相當長,不但資助香港大量的團體和政治人物,推動2003年的大遊行、2014年的佔中事件、以至2019年的反修例運動。
這些風起雲湧的反政府運動,背後就是一個奪權的遊戲。
第一任特首,風雲初現。1997年香港回歸,第一屆政府成立之時,按著美英兩國這個盎格魯撒克遜集團的設想,最理想是在最後一任港督彭定康下台歸國之後,香港最高權力的特首之位,就讓最後一任的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接手。陳太本來只是一個殖民地技術官僚,其後英國政府銳意要將她培養成西方接受的標誌性人物,還請出了當時的新聞處副處長麥奇連,為陳太重新打造形象。麥奇連出了兩招,第一招是建議陳太穿旗袍,因為西方人對穿著旗袍的中國女人特別有感覺,第二招是建議陳太保持笑容,因為陳太原來的形象比較「冷面」,不苟言笑。麥奇連建議陳太經常對著鏡子學微笑,因為滿臉堆歡的高官,會更能夠得到香港人的認同。順帶一提,這個故事是麥奇連告訴我的。
英國人的如意算盤最後沒有打響,由於肥彭單方面啟動政改,惹惱了阿爺。阿爺沒有接納英美首選的陳太做第一屆特首,找來了「船王之子」董建華做特首,由於他有一定的英美關係,算是西方勉強可以接受的人物。
講到這裡,要介紹中美關係的中軸線。1979年中美建交,美國當時奉行的是「聯中制蘇」的策略。到1991年蘇聯解體,美國大獲全勝,這個策略本該慢慢畫上句號。蘇聯解體後美國經歷歡樂十年,小布殊於2001年上台,本是美國政策轉向反華的契機。不過小布殊上台8個月,美國本土受到911恐怖襲擊,小布殊馬上轉軚,改為拉攏中國對抗恐怖主義,放生中國「入世」。中美關係又再迎來友好的8年。
在這個大背景下,美國插手香港政治,還比較克制。但董伯伯運滯,在2002年連任之後,翌年就遇上「沙士風暴」,樓價暴跌,23條立法就成了反政府藉口,搞出一個大遊行,為他的特首生涯敲響喪鐘。在2005年,當時的政務司司長曾蔭權上台。
第二任特首,水乳交融。現在回看,曾蔭權這一任特首,由於其回歸前財政司司長的背景,已是英美最能接受的一任特首,加上中美是在合作反恐的密月期中,「煲呔曾」任內的政治風波也特別少。
第三任特首,短兵相接。2012年曾蔭權任滿落台,當時的特首之爭,可以說是和曾蔭權友好的唐英年一派,對梁振英的一派。在選舉期間,唐英年因被爆出僭建地宮醜聞而下馬,《壹週刊》老闆肥佬黎當時聲稱,他支持「共產黨員」梁振英上台(肥佬黎自己認定梁振英是共產黨員),目的其實是想激發香港的民憤,引發更大的民主浪潮。
2009年奧巴馬出任美國總統,2012年提出「重返亞洲」策略,把外交重心從中東、歐洲移往亞洲,其實開始把焦點對準中國。中美關係,發生質變,美國已認定中國作為對手。
在梁振英任內,2014年就發生佔中事件,最後雖然和平結束,但整個年青一代開始動員起來,為未來的動亂埋下伏筆。中美在港的政治交鋒,短兵相接。
第四任特首,全面攤牌。2017年的特首選舉,梁振英棄選,林鄭月娥算是相對中性人物,在空隙之間上台。
要注意也同一年1月,特朗普上台,行「親俄反中」策略,在2018年對中國打起貿易戰。香港2019年就爆發風起雲湧的反修例風波,在外部勢力策動下,這場奪權遊戲,已等不到特首選舉了,直接發起街頭運動,想將香港變烏克蘭,最終目標是借香港亂局和貿易戰,推翻中央政府。阿爺最後和外部勢力攤牌,為香港訂立《港區國安法》和完善香港的政制,徹底扭轉亂局,李家超在新選舉制度中勝選。
政治就是權力遊戲,美西方不關心香港的民主,只想借機奪權。香港這個彈丸之地,既反映了台海衝突,更投影了中美血拼。國家已經歷了百年變局,很大機會在2028至2030年,名義GDP將超越美國。中美關係只會變壞,很難變好,在這種政治環境之下,香港的政治風險會比預計的更高,未來五年,香港面對的艱難處境,絕對不可以掉以輕心。
盧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