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健康同樣好重要
最近可能大家都有在電視裏看到一條推廣精神健康的宣傳短片,是以歌手陳奕迅的一首金曲「Shall We Talk (陪我講)」 作為主題。今次香港都會大學護理及健康學院高級講師羅翠玉將借這條宣傳片,和大家探討精神健康:
設計圖片
每一個人都一定經歷過不開心的時候,有些人很快度過,但有些人就可能會鑽入牛角尖,走進死胡同!當遇到困難時,有人選擇找朋友傾訴,有人選擇埋藏在心底,亦有人不知如何傾訴或不敢說出來;更多人會覺得:「講了別人都不會明白,亦都幫不到自己」,而選擇不傾訴⋯⋯這樣下來,就容易誘發精神健康問題!
林夕原先填的這首詞,是希望帶出人與人之間溝通的重要性,歌詞富有多重含意,包含了不同的人際關係;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在徵得同意下,用了這首歌作為推廣精神健康的橋樑,但究竟,我們可以如何去解讀呢?
宣傳片主要想人們了解多點精神健康問題,多點聆聽、了解及包容,從而鼓勵面對困難的人必須找人傾訴……
設計圖片
如果一旦你發現在過去兩星期內:
失眠或難以入睡
沒有胃口
不想外出或見朋友
不想上班
沒有動力去做任何過往喜歡做的事
對任何事物都失去興趣
無緣無故為小事流眼淚
請你……去找一個可信任的人傾訴,更甚,找一位專業人士,分享你的感受!
「如果心聲真有療效,誰怕暴露更多」…..
(講了出來,問題未必能夠解決,但總有人會明白你的感受)
設計圖片
「若沉默是金,還談什麼戀愛,寧願在發聲機器面前笑着忙」……
(我願意聆聽你的心聲,不要沉默)
「難得可以同座,可以要忌諱赤裸」⋯⋯
(不用怕,把內心問題說出來,我願意和你同行)
「鈴聲可以寧靜,難過卻被不過,如果沉默太沉重,別要輕輕帶過……」
(每個人都一定經歷過難過的時刻,不要沉默,就說出來吧!)
「And shall we talk,斜陽白趕一趟,沉默令我聽得見葉兒聲聲降!」
多點關心身邊的家人和朋友,如遇有異樣不可掉以輕心,必須尋求協助,以免問題加劇!
精神健康,不容忽視⋯⋯
如遇到情緒問題,不要關閉自己,除了找可信任的人傾訴之外,有時候亦不是傾訴了便可解決問題,必要時一定要求助專業人士甚或精神科醫生!
精神健康要正視, 遇到問題「Shall We Talk」。
不少人發現天天洗頭反而愈洗越油,這可能是因油脂失衡所致,專家教如何調整洗頭頻率助養出健康秀髮。
示意圖。設計圖片
每天洗頭有損頭皮頭髮健康
不少人習慣每天洗頭以保持清爽潔淨,殊不知頻繁洗頭反而有損頭皮與頭髮健康,諸如頭髮乾燥、斷裂、頭部不適甚至落髮等。國外生活網站《Bright Side》綜合專家意見指出,保持清潔固然重要,但應在「洗淨」與「保留天然油脂」之間取得平衡。
示意圖。設計圖片
1. 頻繁洗頭帶走頭皮天然油脂
頭皮會分泌一種名為「皮脂(Sebum)」的天然油脂,有助頭髮保濕、亮澤與強韌。然而,若是經常使用清潔力強的洗髮產品,會將這些油脂過度清除,導致頭髮乾澀、失去彈性以及容易斷裂。
2. 破壞頭皮微生態
頭皮與皮膚一樣,也有自己的「微生態系統」,由各種有益與有害菌組成,維持平衡有助於保護頭皮與頭髮。若洗頭過於頻繁,則可能擾亂菌群,削弱頭皮的天然防護力,進而引起頭皮屑、搔癢、異味及脫髮等問題。
示意圖。設計圖片
3. 改變頭皮的酸鹼值(pH值) 削弱頭皮抵禦力
健康頭皮本身具有天然的酸性pH值,這種環境有助於抵抗細菌與真菌。若經常使用含硫酸鹽或其他刺激性成分的洗髮產品,將可能導致pH值失衡,令頭皮更易受感染。
4. 愈洗愈油實際是頭皮的自我保護反應
有些人發現頭髮愈洗頭愈易出油,這是因為天然油脂被洗掉後,頭皮會加速分泌速度來補回,久而久之就會造成「越油越洗、越洗越油」的惡性循環。特別是油性髮質者,更應逐步延長洗頭的間隔時間,讓頭皮自行調節油水平衡,慢慢就不會出油那麼快了。
示意圖。設計圖片
5. 天然油脂可提升髮絲光澤度
除了保濕功能外,天然油脂也可賦予髮絲自然亮澤。若每天洗頭導致油脂流失,頭髮反而會變得暗啞乾枯。雖然剛洗完頭會讓人覺得清爽,但長期下來對頭髮健康並無益處。
根據髮質調整洗頭頻率才是護髮關鍵
不同髮質洗頭頻率不同
1. 細軟髮質
油脂易往髮絲下方滲透,使髮根迅速變油,建議每日或隔日洗頭,維持蓬鬆感。
2. 粗硬髮質
保濕力較佳,無需頻繁清洗,建議每3至4日洗一次,甚至1週一次亦可,宜選用滋潤型洗髮及護髮產品。
3. 捲髮/自然捲
油脂不易延伸至髮尾,應減少洗頭次數進行保濕,每週一次或更少為宜。
4. 染燙髮
過度洗頭易令顏色流失與髮質變乾,建議每3至5日洗一次,並選用專為染髮設計的溫和洗髮水。
若希望減少洗頭次數,可嘗試以下溫和替代方式:
乾洗髮噴霧:可快速吸收多餘油脂,維持髮絲清爽。
護髮素洗髮法(Co-washing):以潤髮乳代替洗髮水,能溫和清潔並保留水分。
只用清水沖洗:這種方法近年來受到關注,讓天然油脂保護與滋養頭皮和髮絲,不過應注意清潔頻率,避免油脂與污垢積聚,阻礙營養吸收。
總而言之,洗頭並非越頻繁越好,了解自己的髮質並選擇適合的護理方式,才能真正維護頭皮與髮絲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