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阿爾卑斯山地區的阿爾茂宮,成為近日七大工業國( G7)領導人峰會的場地。七國又在打小算盤,要制裁俄羅斯出口黃金,又要限制俄國出口石油的價格。
表面看,七大派齊集光明頂,要麼不出招,一出招就應該把魔教教主普京當場擊殺。但左看右看,也看不出七大派這兩招有很大殺傷力。
首先,G7國家將禁止從俄羅斯進口黃金。俄羅斯是第二大的黃金生產國,僅次於中國大陸,佔全球黃金9.5%產量。美國政府高官稱,黃金是莫斯科僅次於能源的第二大出口產品。2021年,俄羅斯黃金出口額超過150億美元,其中有28%出口至倫敦。
美國總統拜登26日在Twitter發文稱,G7將宣布禁止進口俄羅斯黃金,這是一項為俄羅斯帶來數以百億計美元收入的主要出口產品。美國要普京付出前所未有的成本,令他無錢在烏克蘭打仗。
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怕美西方又把石頭砸在自己的腳上,他說:「關於黃金禁運,我們將更深入地研究細節,看看有沒有可能以針對俄羅斯經濟的方式,而不是以針對我們自己的方式來實施黃金禁運。」
「禁金令」效用的確存疑:
1. 黃金無記認,俄羅斯即使不能直接把黃金出口,繞個圈賣出去有誰知,正如禁運俄國石油益了印度那樣,只是益了中間人賺差價。
2. 市場無反應。G7將禁止俄羅斯黃金的消息,並未引起金價的波動,顯示投資者認為無料到。
至於「石油限價令」,思路就有點清奇。
G7領導人正在討論美國的提議,設定俄國石油價格上限,以限制俄羅斯能源收入。美國及大多數歐盟國家已制定針對俄羅斯原油的入口禁令,在本身不購買俄油的情況下,如何影響俄油的售價?其中一個方案是從「保險」入手。
全球約95%的油輪船隊由倫敦的國際船東保賠協會集團(IGPIC)和一些歐洲保險公司承保。西方政府可以嘗試告訴俄原油買家,如果他們想繼續使用保險,則必須同意在一定的價格區間內購買俄原油,借此設置價格上限。
美國官員更想像,中國、印度等國家現在不肯制裁俄油,要誘使她們合作,就要控制俄油價格,她們當然願意用低價買俄油。
不過,西方媒體對美國提出的「石油限價令」大潑冷水。彭博社分析員指「該方案實際可行性極低」。
這一招實在漏洞百出,舉其要者:
1. 俄國提供替代保險。若英國和歐盟的保險公司只能以規定價格為運輸俄油的保險,俄羅斯國家再保險公司可以提供替代保險,你不保我來保,或在你擔保的價格之上,提供額外油價的額外保險。
2. 陰陽合同。好像明星避稅,有兩份合同。將來買俄油都可以有陰陽合同,其中一份專門提供給保險公司。
有美國媒體話,七大國領袖去到阿爾卑斯山風光明媚地區開會,吹一些漫無邊際的建議,可以暫忘本國煩惱,出出國際風頭。
但我覺得,「石油限價令」若最後成事,美國幕後有盤算。其實拜登明知你買俄油會搞陰陽合同,但放水俾你搞,實際上是搵個理由,變相撤消對俄油的國際制裁令。過去保險公司怕被美國制裁,不太敢承保俄油運輸,油公司運俄油風險大增。實施限價令的話,等如變相允許中國和印度公司明正言順購買大幅折扣的俄油,把黑市變白。這樣可以舒緩油價上升壓力,減少美國通脹。
G7搞的「石油限價令」,說不好變成名為制裁、實為跪低的一招,旨在放生俄羅斯石油。
盧永雄
西方對香港的雙重標準,真的到了令人齒冷的地步。
「無國界記者」(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RSF)發表最新的世界新聞自由指數,香港的排名跌至歷史新低點,在180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140。「無國界記者」指,香港的情況跌入「非常嚴重」範圍,歷史上首次在新聞自由地圖上顯示為最差的紅色,外媒被拒入境,本地傳媒又被查稅等等。
我專門去「無國界記者」網站看一看它的排名,看看比香港排名高的地區,有什麼新聞自由操作,值得香港學習觀摩。
看到台灣排24。台灣綠營政府對不喜歡的媒體直接關停,在2020年就決定不續牌給藍營電視台中天新聞台,理由是中天新聞台內控機制失靈,以及持有人蔡衍明嚴重介入新聞製作等。用「無國界記者」的標準,這些理由全是莫須有的理由,可能「無國界記者」喜愛獨派政府,就把台灣捧到天上去。
看到美國排57。美國的新聞有那麼自由嗎?據記錄美國違反新聞自由的智庫「新聞自由追蹤者」數據顯示,2022年全美發生128起違反新聞自由的事件,其中攻擊新聞記者40宗,逮捕或起訴15宗。2023年,美國至少12名記者被捕及面臨指控,多名記者因正常新聞報道遭刑事定罪。所以說香港起訴記者,美國對記者也絕不客氣。
到特朗普政府上任就更厲害了,他把《美國之音》封掉,因為那裏有很多他不喜歡的記者。美國政府亦以「媒體年度輪換計劃」為由,更換傳媒在官方大樓內的採訪資格名單。被撤銷的4間媒體,都曾報道特朗普負面新聞。特朗普對《美聯社》最不客氣,因為《美聯社》不肯把墨西哥灣改名美國灣,特朗普一度直接禁止《美聯社》進入白宮採訪。
當然更嚴重的是殺害記者了,這些情況屢見不鮮。當中最典型的是「維基解密」公開的美國駐伊拉克軍隊一段秘密片段,顯示美軍阿帕奇直升機2007年7月12日在伊拉克巴格達向手無寸鐵者開火,路透社伊拉克籍攝影記者納米爾努爾-艾爾丁和司機賽義德查馬赫,遭美軍殺害。其實美軍涉嫌殺害記者的事件有很多,這件事的震憾性在於有影片記錄完整事發經過。事後並無美軍要負上殺人的責任,亦無跡象顯示美國有任何措施可以阻止類似事件再發生。「無國界記者」把美國排上57的高位,在他們的眼中,記者的命不是命。
也看到以色列排112位,這就更精彩了。2023年以軍攻入加沙,當年11月2日,巴勒斯坦電視台記者穆罕默德(Mohammed Abu Hatab)及其11名親屬,在加沙南部汗尤尼斯的家中遭以色列軍隊空襲,全部喪生。噩耗令穆罕默德正在做直播的同僚崩潰,對着鏡頭失聲痛哭。
記者在鏡頭前被殺也所在多有。2022年5月11日清早,《半島電視台》最知名巴勒斯坦記者──夏琳.阿布阿克利赫(Shireen Abu Akleh)──在報導以色列軍隊掃蕩巴勒斯坦難民營時,遭以軍打來的子彈貫穿頭部,當場死亡,終年51歲。
敢問「無國界記者」,香港有殺過一個記者嗎?有什麼比記者的生命更重要?為什麼這些公然射殺記者的國家的新聞自由排名,比香港高那麼多?死了的記者還有自由嗎?面對強權不敢吭一聲的「無國界記者」,憑什麼對香港指指點點?你們那麼厲害,先去為死去的巴勒斯坦記者討回公道吧。
香港《基本法》和《香港國安法》保障新聞自由。但新聞自由是有邊界的,沒有濫發假新聞的自由,沒有煽動香港暴亂的自由,也沒有接受外國政府資助顛覆香港政府的自由。香港新聞界是專業的,但也有被政治凌駕的慘痛歷史,對2019年的慘痛教訓,我們沒法忘記。
盧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