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英國人生活水平面臨巨幅下降 家庭收入料跌7% 企業將削減50萬個崗位

博客文章

英國人生活水平面臨巨幅下降 家庭收入料跌7%  企業將削減50萬個崗位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英國人生活水平面臨巨幅下降 家庭收入料跌7% 企業將削減50萬個崗位

2022年11月18日 12:20 最後更新:12:27

英國10月通脹率已飆升至11.1%,創下41年以來的新高。這也意味著,英國的居民生活水平正面臨著巨幅下降的困境。

英國廣播公司(BBC)17日報道稱,英國預算責任辦公室(OBR)預測,在考慮通脹因素後,英國家庭收入將回落至2013年的水平,降幅為7%,達到1956年有記錄以來的最大降幅。此外,英國企業最終將削減約50萬個工作崗位。

11月16日,英國國家統計局(ONS)公布英國10月通脹數據: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增幅達到11.1%。

17日,英國財政大臣侯俊偉承認英國經濟已經陷入衰退,明年還將進一步萎縮。同時,他公布了550億英鎊的增稅和削減支出計劃,旨在控制物價上漲並減少失業人數。

據BBC報道,OBR在一份報告中表示,英國通脹率雖已達到11%,但可能已經是今年的「峰值」了,因為英國政府采取的能源價格限制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居民能源賬單的支出。不過,OBR也認為,今年英國的通脹情況仍將「侵蝕實際工資,降低生活水平」。

具體而言,經通貨膨脹調整後的英國家庭收入將回落至2013年的水平,降幅將達到1956年以來的最大水平,然後將需要6年時間恢復至「比疫情爆發前的水平低1%以上」的水平。

英國智庫「財政研究所」主任保羅·約翰遜也表示,「全球能源價格的飆升使英國成為一個更貧窮的國家。OBR就預測,未來兩年將出現幾代人以來最大幅度的家庭收入下降。」

報道分析稱,英國居民生活水平下降的結果由多重因素共同導致,其中較為直觀的是能源價格和食品價格的飆升,然而英國政府所采取的措施最多只能緩解前者造成的部分影響。

同時,英國央行近期頻繁通過加息遏制物價上漲,也使英國居民遭受經濟痛苦。據英國官方預測,到2024年,由於購房者感到手頭拮據,英國樓價將下跌5%以上。OBR則預測,由於抵押貸款成本上升,預計樓價在未來兩年將下降約9%。

此外,壓力巨大的企業雇主也在給員工加薪,但加薪幅度與生活成本並不匹配。OBR預測,英國企業最終將削減約50萬個工作崗位,英國失業率將從目前的3.6%上升到2024年的4.9%,然後才能慢慢回落。

在OBR看來,在消費者支出與企業投資減少等因素的綜合影響下,英國經濟將陷入「持續一年多」的衰退,在2023年將縮水1.4%,然後才會逐漸恢復增長。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英國

當地時間4月28日加拿大大選,執政自由黨勝出,現任總理兼黨魁卡尼(Mark Carney)擊敗反對黨保守黨領袖博勵治(Pierre Poilievre),帶領執政已近十年的自由黨連續4次贏得聯邦大選,當地傳媒推算,在343個眾議院席位中執政自由黨取得至少169席,將第三次組閣成立少數黨政府。

在美國「吞併」和關稅重壓下,今次加拿大大選被視為一次對特朗普的「公投」。

現任總理卡尼(Mark Carney)帶領執政自由黨勝出加拿大大選。AP圖片

現任總理卡尼(Mark Carney)帶領執政自由黨勝出加拿大大選。AP圖片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徐晏卓在《澎湃新聞》官方帳號分析,可以想像多數手握選票的加拿大民眾,在投票中考慮的主要是「特朗普因素」。換句話說,特朗普憑一己之力,助攻本已岌岌可危的加拿大自由黨,實現了加選史上最大、最迅速的民意逆轉,令加國自由黨在短短3個月內從支持率落後反對黨20個百分點以上,到翻盤贏得大選。

在這次投票中,中右翼政黨保守黨始終無法擺脫特朗普的陰影,候選人博勵治也因刻意模仿特朗普而遭民意唾棄,令其在2004年以來一直代表的渥太華卡爾頓選區也被自由黨候選人擊敗,失去了眾議員的身份。

分析指,中右翼政黨保守黨始終無法擺脫特朗普的陰影,候選人博勵治也因刻意模仿特朗普而遭民意唾棄。AP圖片

分析指,中右翼政黨保守黨始終無法擺脫特朗普的陰影,候選人博勵治也因刻意模仿特朗普而遭民意唾棄。AP圖片

加拿大保守黨在這次選舉中不僅沒得到一向反對特朗普的中左翼和左翼選民支持,反而在特朗普不斷鼓動加拿大成為美國「第51個州」的推波助瀾下,原本看好特朗普主義的傳統右翼選民也出現倒戈。

在以往歷屆加國大選中,一向是代表魁北克省級利益和重視法語文化保護的聯邦政黨「魁人集團」,在2019年和2021年兩次大選中,於省內獲得的選票和自由黨勢均力敵。惟在今次選舉中,法語水平不高的卡尼,原本在魁省選民中處於劣勢的自由黨,選票可能流向魁人集團和保守黨,但因美國對加拿大鋼鋁加徵25%的關稅,為出口導向型經濟和鋁業重鎮的魁省帶來極大壓力,魁人集團大量選票反流向支持加拿大團結統一、一致對抗美國的自由黨,反映加拿大選民對關稅的恐懼,已超越了對本土經濟利益的關注。

加拿大選民普遍意識到特朗普覬覦加國土地、礦產、能源、水資源,捍衛主權成為加拿大當前面臨的現實威脅,選民投票不再是為了變革與發展,而是為了追求安全與穩定,即投票對像不是誰更善於解決國內高房價、高通脹、政府赤字過大等內政問題,而是誰更善於解決美國政府的利益關係,令經濟學家出身的技術官僚卡尼,雖缺乏政治家魅力,但其在西方政界和經濟界人脈廣泛,擁有豐富的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工作經驗,令選民相信他是更適合與特朗普打交道的人選。

加拿大是特朗普就任以來,第二個舉行大選的西方國家。在特朗普正式開啟第二任期前,模仿和追隨特朗普曾是右翼政客爭取選民支持的策略,但加國的選情反映出特朗普為代表的全球右翼政治風潮在西方國家復刻並不順利。

卡尼擺脫社會思潮對立、推行中左翼政策的競選策略為西方國家左翼和中左翼政黨提供了一種應對社會分裂和右翼思潮的新思路和新借鑒。

美國總統特朗普曾直呼加拿大前總理特魯多為「州長」,染指加國為美國第51個州。

美國總統特朗普曾直呼加拿大前總理特魯多為「州長」,染指加國為美國第51個州。

之前,加拿大自由黨在前總理杜魯多的領導下,長期強調身份政治、高調關注少數族裔和群體利益、應對氣候變遷和清潔能源等進步主義議題,將與其價值觀相左、重視經濟利益的群體視為某種道德上的不足。

以特朗普為代表的右翼政客,如加拿大保守黨領袖博勵治就是利用了這一點,打出「讓加拿大再次偉大」的政治口號,發起反說教式、表演式、精英式左翼政治的抗議運動,贏得對社會現狀不滿、認為少數群體享受特權的民眾普遍認同,是「左」還是「右割」的根本加劇了社會分歧。

惟卡尼在競選中弱化左翼政黨身份政治的標籤,承諾「為所有加拿大人治理」的策略,助加拿大走出了左翼身份政治和反左翼抗議政治的分裂,讓反對黨繼續在價值觀偏好上進行攻擊顯得無力。

今次大選中,加拿大主要左翼政黨新民主黨慘敗,喪失了18個眾議院席位,其黨領袖也意外未能進入國會,也顯示卡尼和自由黨的勝選並非來自選民對左翼政黨和政策的認可,相反持左翼觀點選民的人數正在下降,其勝選的策略在於更為突出團結的「強大加拿大」、強調「特朗普試圖分裂加拿大」等凸顯愛國的政治宣傳,在政策上更務實,回應絕大多數選民真正關心的經濟問題,彌合「左右」的分裂,調整了前朝的一些稅務政策,打破了中左翼政黨空談務虛、道德虛偽、表演大過實際等印象,在特朗普第一波衝擊下轉危為機,抵禦外部影響的同時,對以往政策走向作出糾正。

卡尼政府提出的政綱計劃在未來4年投入1,300億加幣推行政府議程和減稅計劃,也將導致政府面臨更大的財政赤字和債務問題。加軍費長期投入嚴重不足,僅佔GDP的1.3%,遠低於北約要求的2%,在特朗普不斷對加主權發出威脅的情況下,軍力投入不足的危險性也逐漸顯露。

擺在新政府面前的首要任務,無疑是就關稅和貿易問題與特朗普政府達成協議,如何在特朗普「第51州」的威脅下,加美貿易與安全、軍事開支等問題將非常棘手。卡尼政府或將在承擔更多軍事開支、汽車製造、關鍵礦產供應鏈等領域對美作讓步,在維持對美底線的同時,挽救加美雙邊政治和貿易關係。

同時,卡尼將要發揮其在歐洲的人脈和經濟領域的優勢,與歐洲加強跨大西洋安全與國防合作,減少對美國國防採購的依賴,與歐洲和亞洲部分國家如澳洲、日本等推進貿易多元化,推動國內能源和天然氣管道基礎設施建設,打造貫穿東西海岸的能源走廊,為加拿大能源出口尋找替代市場。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