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城海霧重,映日似浮塵。行山男航拍攝影師Thomas Kwan日前(14日)於海霧湧來之時登高,望盡鋪天蓋地的迷茫。

大帽山觀雲海 × 海霧 × 維港。圖片授權:Thomas Kwan
根據經驗和分析天文台數據後,攝影師決定登大帽山追雲逐霧,於當日傍晚5時日落前後拍下這充滿層次的美景,並以「山上面空肚等咗成日,得咗。雲海×海霧×維港14-01-2023」為題,上載至facebook專頁「香港風景攝影會」。

攝影師形容見到這美景好意外,「好似做夢咁」。網上截圖
拍攝位置大帽山近妙高台
在回應網民「是大帽山嗎?要行幾耐才到」的提問時,Thomas Kwan指「是大帽山近妙高台。如果由大帽山牌坊蓮姐果邊上大約1小時多D能到,都是車路石屎路多。若怕體力不能應付,可以打車上,不過如果遇上對頭車或交通意外就會十分麻煩」。

網民大讚樓主,指「兄弟擇時選景能力無人能及」。網上截圖
靠堅持同幸運之神
Thomas Kwan向《星島頭條》表示,從扶輪公園營地行去近妙高台附近的拍攝位置,大約需時個多小時,「如果在川龍三生酒廠上去就再快D,不過環境潮濕大霧,我選擇咗扶輪公園上,比較安全」,他續指,「有D人如果怕體力應付唔嚟,可以坐的士上去,不過對於為求行山嘅人就無咗個意義;同埋如果公眾假期之類,遇上比較多車,出現對頭車龍,或發生交通意外之類就會相對麻煩好多。」

攝影師以紅圈示,指「咁啱D雲有少少透,睇到下面果區D樓,超好彩」。
另有網友查詢「分析睇到啲咩data先估中」會出現這美景時,Thomas Kwan回應指「南風、風力低、濕度高、溫度回暖,加埋天文台App講明有霧。分析完就只有靠堅持同幸運之神」。

攝影師擅長航拍。圖片授權:Thomas Kwan
Thomas Kwan一人、一暴龍,踏遍香港天涯,見盡山高海深,不時在facebook上載與暴龍同行的沙龍。Thomas Kwan向《星島頭條》補充今次不與龍同行的原因——「雖然從氣象入面分析咗好多因素,但最後都好睇運氣,所以上去預咗有機會咩都睇唔到。所以早少少上去,一直等,預咗要等成日,今次實在無辦法帶埋恐龍。要輕裝上陣留返D體力」。他並提到相中的細節位,指中央位置「咁啱D雲有少少透,睇到下面果區D樓,超好彩」。

與暴龍同行:荃灣響石嶺。圖片授權:Thomas Kwan
鏡頭下與Thomas Kwan合二為一的暴龍,其實是友人替他網購得來,內置風機的充氣暴龍,看似是騎,Thomas Kwan實質是站著,他指,「我本人著落去的,騎果對腳是充氣」。

與暴龍同行:去年11月初在泥涌。圖片授權:Thomas Kwan
天文台解釋「平流霧」與「混合霧」
海霧是氣象學上的「平流霧」。天文台曾解釋「平流霧」和「混合霧」。當寒潮或北方的冷空氣逐漸減弱,從東至東南方海洋吹來的氣流因較為和暖潮濕,遇上廣東沿岸較冷的海面或陸地時,近表面的空氣溫度便逐漸下降,當達至近乎飽和情況,潮濕的空氣凝結為直徑只有約萬分之一厘米的水珠,隨東至東南風移向香港及廣東沿岸地區,形成常稱為「海霧」的「平流霧」。

與暴龍同行:去年10月尾上大東山。圖片授權:Thomas Kwan

與暴龍同行:去年5月底去香港大峽谷。圖片授權:Thomas Kwan
天文台又指,在春季,香港有時也許會同時受到來自不同方向的氣流影響,這些氣流的溫度略有不同,但空氣中的水份皆接近飽和。若風力不太強,不同方向的氣流互相爭持,潮濕空氣在交界區域混合和產生凝結, 形成另外一種常見的「混合霧」。
帖文來源:香港風景攝影會

與暴龍同行:去年5月在萬柱海岸蒲頭。圖片授權:Thomas Kwan

追雲逐霧,高瞻遠矚賞雲海 × 海霧 × 維港。圖片授權:Thomas K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