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通關提振經濟 疫情風險可控

博客文章

通關提振經濟   疫情風險可控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通關提振經濟 疫情風險可控

2023年01月21日 07:00

高鐵首日通車秩序良好,未出現購票潮,本地感染個案沒有突然上升,由一月十八日起,每日雙向高鐵車票增加至二萬張,反映中港雙方都滿意運作情況。隨著通關進一步擴大,本地感染個案或會增加,但醫療專家認為無須憂慮,疫情風險會在可控範圍內,通關復常利大於弊,期望經濟漸漸復甦。

高鐵通車初期,列車上未見太多乘客,空位高達九成,可見各方都非常審慎,讓通車逐步融入正軌。除了過關暢順,近日確診數字變化不大,公營醫療系統沒有超出負荷,公立醫院人員反映,內科病房需求緊張,但並非失陷。回想去年情況,長者須在公立醫院停車場露天輪候診症,飽受寒風之苦,現時情況相對好得多。

高鐵首階段開通運暢順, 本周中期公布增加車票發售數量,車站出現買票人龍。

高鐵首階段開通運暢順, 本周中期公布增加車票發售數量,車站出現買票人龍。

隨著對內對外邊境進一步開放,加上疫苗通行證取消,短期內本港感染個案或會增加。然而政府專家顧問認為,若本地感染個案急速上升,可能要減少通關配額,收緊核酸檢測或實施接種要求,但無須煞停通關走回頭路。同時,內地來港者大多年輕健康,相信通關配額將持續加大,農曆新年後,或可取消入境前核酸檢測要求。

事實上,近期感染個案較去年底每天逾二萬宗比較,已大幅回落,現在只數千宗左右,通關並未對醫療系統造成額外負荷。本港已接種三針比例的超過八成,接種兩針的達九成多,接種第四針人數穩步上升,與兩年前杯葛疫苗的態度明顯不同,現在本地市民大多願意接種疫苗,香港大致上已達到群體免疫,有條件作進一步開放。惟一高危的群體是幼童,三歲至十一歲已接種三針僅三成左右,家長宜因應情況,安排子女打針,切勿輕信謠言。

通關已為香港經濟帶來正面影響,近日新聞報道,海洋公園招聘近三百五十個全職職位,同時亦強化網上資訊與購票系統,以應付遊客所需。同時,高鐵開通後,西九文化區人流明顯增加,尖沙嘴名店及珠寶店生意增加兩三成,部分空置三年店鋪開始有人問津,市場消息透露,尖沙嘴廣東道一間鋪位,自從某化妝品連鎖店三年前結業後,一直空置,近期在通關效應下,獲藥妝店洽商,爽快簽署三年租約,業界視為好兆頭。早前上水市面淡靜,通關未見即時帶來客流,相信是羅湖口岸未通所致,日後羅湖通關,及落馬洲限額增加,相信上水會恢復昔日熱鬧。

展望未來,預期來港內地旅客將會增加,國家移民管理局官員日前披露,上星期數日內,有近百萬人申請往來港澳台簽證,北京公安局出入境大廳逼滿辦證的市民。無煙工業復常,對本港經濟大有好處,期望港人盡地主之誼,熱誠待客。

香港太平紳士協會副會長蕭楚基




太平人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最近公布的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公布亞洲大學排名,本港共有6所大學躋身50強。香港浸會大學由2023年的第105名躍升至第50名,科技大學、城市大學及理工大學均取得亮眼成績,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續位列前十名,香港家長喜歡把子女送到歐美讀大學,但事實上香港的大學在世界排名一點不輸蝕,香港絕對有條件打造成學術之都。

香港的優勢,是國際化程度高,兼具兩文三語,教授也來自世界各地,在華人世界內屬少見,香港的高等學府,一直以來的強項是金融、經濟和語文,但近年也積極發展醫藥、數據分析等,例如浸會大學,開拓四大重點研究領域,包括創意媒體、健康與藥物研發、數據分析與人工智能,和人文及文化。

醫學是香港高等學府的重要學科,本港正籌建第三所醫學院,培養目前極度缺乏的醫療人才,多家大學包括浸會大學也提交了建議書申辦,在多家大學中,浸會大學是最早開辦中醫學科的高等學府,設有中醫門診,更是本港首間中醫醫院承辦機構,中醫醫院預料今年12月起分階段投入服務。香港中西匯聚,中醫藥服務及科研帶到國際舞台、促進中醫藥標準化和全球化的理想平台。

生物醫學和醫療科技是近年積極發展的範疇,浸會大學成立「前沿轉化醫學研究院」,由2020年諾貝爾獎得主邁克爾.霍頓爵士、劉耀南教授和霍文遜教授共同領導,以推動未來的醫療創新和技術轉化。在創新科技領域,醫療器械是香港相對較強的範疇,相信醫療科技可成為創新科技發展的突破點,浸大研發的前沿運動科學項目──即時人體數據監測,將於今年稍後舉行的全運會中應用。

浸會大學推動研究成果轉化

浸會大學推動研究成果轉化

浸大傳統明星學科是傳理系,創意媒體也自然成為重點研究領域,推動創意教育與研究,把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培養具備國際視野的創意藝術人才。

正如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所講,本港多所大學在國際排名中名列前茅,反映香港高等教育質素獲國際高度認可。兩文三語的教學環境、英語教學,香港社會對海外、非本地生都很有吸引力。加上現在美國在學生簽證、學科施加多項限制,令更多海外學生考慮到香港升學。

特首李家超在去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向全球推廣「留學香港」品牌,隨着國家教育高速發展,香港教育將會迎來黃金十年。

不少人提及,「留學香港」的最大困難是居住問題,推動大規模招生前,須先解決這問題,例如鼓勵市場以自資和私營方式改裝酒店和其他商廈,增加學生宿舍供應,甚至提供地皮讓市場興建新宿舍,先安居才可以集中精力學習和從事研究。

香港太平紳士協會會長嚴玉麟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