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為什麼美國盯上了這家中國衛星公司?

博客文章

為什麼美國盯上了這家中國衛星公司?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為什麼美國盯上了這家中國衛星公司?

2023年01月31日 16:36 最後更新:16:47

美國國務院和財政部日前對俄羅斯瓦格納集團相關個人和實體實施制裁,清單中包括一家中國商業衛星公司,長沙天儀空間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原因是該公司「幫助了瓦格納在烏克蘭的作戰行動」。

天儀研究院回應美方制裁:與實施制裁公司無業務往來。

天儀研究院回應美方制裁:與實施制裁公司無業務往來。

天儀研究院對此發聲明稱,天儀研究院及其子公司與俄羅斯Terra Tech公司及Wagner集團(瓦格納集團)不存在業務往來,天儀研究院產品及服務皆用於民事和商事用途,不涉及任何軍事用途。

為什麼美國要對這家並不算出名的中國商業衛星公司下手?

根據「天儀」公司的官方介紹,該公司運營著26顆SAR衛星,目標是建立SAR星座並提供一站式SAR數據整體解決方案。目前已經有中國首顆商業SAR衛星「海絲一號」及中國首顆商業組網SAR衛星「巢湖一號」等衛星在軌。

有分析認為,美國之所以對「天儀」公司實施制裁,有好大原因是盯上了中國正在大力發展的SAR衛星星座。

「天儀」運營著26顆SAR衛星。

「天儀」運營著26顆SAR衛星。

過往一提到偵察衛星,外界很容易想到的就是美國「鎖眼」系列光學偵察衛星和「長曲棍球」系列雷達成像偵察衛星,它們憑借極高分辨率,成為美國從太空中偷窺別國的賊眼。

然而,這些衛星不但造價昂貴(十億美元以上)、體積龐大,而且還有一個相當要命的弱點——由於這些衛星在軌數量相對較少,因此對手的地面部隊只要算好偵察衛星的過頂時間,提前做好隱蔽工作,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躲開美國偵察衛星的窺探。

除了這個反衛星偵察的常規手段之一,對手還能用上反衛星激光武器甚至反衛星導彈,來對付美國的偵察衛星。

近年來,隨著電子設備小型化和商業衛星技術的快速進步,大批商業衛星公司也能建造性能相當不錯的對地遙感衛星。儘管在分辨率上可能還比不上專業的軍用偵察衛星,但它們的優勢也很明顯:體積小巧、成本低廉。這些商業衛星公司動輒就是要發展數十顆遙感衛星組成的衛星星座,一旦它們用於軍事目的,防備難度就大得多了。

小型衛星星座一旦用於軍事目的,防備難度相當大。

小型衛星星座一旦用於軍事目的,防備難度相當大。

首先,這些小型衛星星座的數量多、重訪時間很短,甚至可以形成不同衛星接力對某個地點連續偵察的情況,以往卡著過頂時間躲開窺探的方法就不再奏效。例如在俄烏衝突初期,俄軍裝甲部隊和後勤車隊在基輔附近排長隊的衛星照片,就是由美國商業衛星公司拍攝。

其次,這些衛星的建造成本低,還可以批量生產發射,大大削弱了傳統反衛星武器的威懾力。美國SpaceX公司CEO馬斯克就曾經揚言,對手擊落「星鏈」衛星的費用比製造和發射「星鏈」衛星的成本還高。

除了對付衛星的難度大之外,西方商業衛星公司的數據服務也比五角大樓傳統的衛星情報解讀更快一步。去年五角大樓專門與多家西方商業衛星公司簽訂協議,利用它們的及時衛星數據服務,幫助美軍解讀俄軍的作戰部署動態。

可見,西方商業衛星公司的小型衛星星座的軍用潛力相當之大,由此也不難理解,為何美國對中國的商業衛星公司如此忌憚。

天儀研究院衛星圖。

天儀研究院衛星圖。

這家「天儀」公司不但在發展小型衛星星座,而且還將主要注意力集中在SAR衛星和衛星數據服務上——SAR衛星的對地觀測不受天氣和晝夜影響,還能穿透地表一定厚度的植被、砂土、積雪等,獲得表層以下的圖像。「天儀」公司之前曾表示,將提升SAR衛星成像性能,把分辨率提升到0.5米,同時將衛星重量做的更輕,成本相對於傳統同指標衛星下降一個數量級。

分析認為,雖然天儀方面強調其衛星主要應用於國土資源普查與地形測繪,海洋環境監測與船舶識別,農產品估產與農業資源調查等民用領域,「公司及子公司與美國提到的瓦格納集團等不存在業務往來,所有產品及服務皆用於民事和商事用途,不涉及任何軍事用途」,但美國的制裁根本目的就是要遏制中國在相關領域的進步,所謂「與瓦格納集團有關」不過是藉口而已。

不過,中國航天從來就是在美國的制裁和封鎖中成長起來的。何況小型衛星星座技術進步所帶來的影響,更不是美國的暴力制裁所能阻擋。




止戈堂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解放軍自去年「聯合利劍」系列演習後,上月初東部戰區亦在台灣周邊「海峽雷霆」的大規模軍演,而4月23日山東艦在1個月內再次穿越日菲之間海域進入太平洋。與此同時,台媒早前報道大批台軍因工作壓力辭職;而26日有25萬名台灣民眾參加反賴清德集會,國民黨揚言會於賴就職滿一年、即5月20日開始全民罷免賴清德。台海局勢是否會進一步升級,引起各界關注。

4月23日山東艦在1個月內再次穿越日菲之間海域進入太平洋。

4月23日山東艦在1個月內再次穿越日菲之間海域進入太平洋。

山東艦本月內兩度透過日菲之間的海域進入太平洋,有分析指,山東艦的行動不僅是一次普通的軍演,更是中國在亞太地區展現海軍力量的重要訊號,意在回應美日菲等國家在台海問題上的干涉。

另一方面,台軍近年來因大陸空海活動頻繁,在「台當局」的壓力下高強度備戰,導致軍官和士兵長期處於高壓狀態。據台媒報道,近期台軍出現大批辭職潮,其中甚至包括高級軍官,軍官們不願繼續充當「台獨」政策的砲灰。

據《菱傳媒》上月16日報道稱,因頂不住解放軍的圍島壓力,台軍內部包括基層的尉官、中層的校官,甚至少將在內的高級指揮官,在加速退役。但台灣「國防部」當時回應指,報導並非事實,指近3年服役滿20年及滿10年退伍人數如常,今年至今更大幅下降,主動退伍人數較112年減少325人。

惟台軍辭職潮的報道,某程反映了賴清德「以武謀獨」政策的失敗,也讓島上民眾對賴清德的執政能力產生質疑,造成其政治困境。

上月26日台灣舉行大規模抗議賴清德集會,吸引至少25萬人參加。

上月26日台灣舉行大規模抗議賴清德集會,吸引至少25萬人參加。

國民黨上月26日號召在凱達格蘭大道舉行大規模抗議集會,吸引了至少25萬人參加,以島內總人口約2,300萬,即逾1%人口參與,規模之大令人矚目。

未來台海局勢的走向將取決於多個因素,包括解放軍的軍事戰略調整、島內政治鬥爭的結果以及國際社會的干預力度。賴清德是否會因此黯然下台?台海局勢是否會進一步升級?仍有待觀察。但可確定的是,台海問題已成為亞太地區乃至全球關注的焦點,其影響將持續發酵。

國防部發言人張曉剛上月24日主持國防部例行記者會時表示,這說明「台獨」不得人心,必將眾叛親離,土崩瓦解。

國防部發言人張曉剛上月24日表示,「台獨」不得人心,必將眾叛親離,土崩瓦解。

國防部發言人張曉剛上月24日表示,「台獨」不得人心,必將眾叛親離,土崩瓦解。

據悉,台軍幾乎每天都能看到解放軍機軍艦在台島附近出沒,令其壓力與日俱增,有的能夠晉升中將的少將寧可提前退役也不願留下,足以見得其軍心已經渙散。

有民調顯示,70%的台灣青年明確表示「不願參戰」,認為「台獨」是政客騙取選票的工具。就連台軍退役中將都透過第三方表示,若統一進程啟動,願意率領舊部維持島內秩序。

東部戰區發言人上月24日表示,美「勞倫斯號」飛彈驅逐艦過航台灣海峽並公開炒作,東部戰區組織海空兵力對美艦過航行動全程跟監警戒,依法有效處置,指美有關言論顛倒是非、曲解法理、混淆視聽,誤導國際認知,正告美方停止歪曲炒作,共同維護台海和平穩定。

有分析指,隨著賴清德的言論越來越肆無忌憚,兩岸局勢兵兇戰危之際,美國需要用一些手段來安慰島上的「台獨」份子,方便美國繼續打「台灣牌」,派出軍艦過航台海無疑就成為最直接、最簡單的方式。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美軍艦在穿越台海時是開著定位,就是避免引起中方戰略誤判。畢竟在中國周邊,美軍不具備同解放軍一較高下的實力和膽量。

事實上,近年台海軍事對比已發生根本逆轉。2024年10月14日,東部戰區進行「聯合利劍-2024B」演習,出動多型戰機和艦艇,形成對台島的「全方位威懾」。台「國防部」曾承認,台軍對解放軍的「監控」僅限於「跟拍」,毫無實質威懾力。相較之下,美軍在台海的行動空間被極大壓縮,美國未高調聲明支持台灣,僅表示「關注台海局勢」,也未對解放軍的反制行動做出強硬回應。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