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巨大利潤下制裁根本攔不住 美媒爆有超1億元美製飛機零件售俄

博客文章

巨大利潤下制裁根本攔不住 美媒爆有超1億元美製飛機零件售俄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巨大利潤下制裁根本攔不住 美媒爆有超1億元美製飛機零件售俄

2023年05月16日 12:09 最後更新:12:26

俄烏戰爭已經打了近15個月,西方國家已經出台多輪針對俄羅斯的制裁措施。但並未見多大成效。

據《紐約時報》15日報道,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美國已與其他近40個國家政府合作對俄羅斯實施制裁,包括限制莫斯科獲得武器、計算機芯片等關鍵產品,俄羅斯國際航空公司、俄羅斯國家航空等航司也被限制獲得飛機零部件。

《紐約時報》報道截圖。

《紐約時報》報道截圖。

然而,根據《紐約時報》獲得的大量俄羅斯海關數據,去年仍有價值數千萬美元的美製飛機零部件被送往拜登政府明確宣布制裁的俄羅斯航司,包括俄國際航空公司、俄國家航空、烏拉爾航空公司、西伯利亞航空、優梯航空和勝利航空。

報道稱,由美國貿易數據聚合商Import Genius編制分析的數據顯示,2022年的某8個月期間,有逾5000件、總計價值約1440萬美元飛機零部件被運抵俄羅斯。

這些物品小到簡單的螺絲,大到價值29萬美元的霍尼韋爾牌飛機啟動器,均為美國製造。其中,有890萬美元的零部件系由美國飛機製造商波音公司製造或擁有商標權,並通過第三方出售給俄羅斯。

俄羅斯莫斯科謝列梅捷沃國際機場的俄航客機。

俄羅斯莫斯科謝列梅捷沃國際機場的俄航客機。

報道還稱,數據顯示,當中大多數產品都經由阿聯酋、土耳其、中國和馬爾代夫等國運往俄羅斯,但也有少數貨物是直接從美國或歐洲發送的,其中甚至有些是直接運往被美國制裁的俄國家航空公司。

對此,波音表示已完全遵守美方制裁,並於2022年初暫停向俄羅斯客戶提供零件、維護和技術支持。航空供應鏈專家對《紐約時報》表示,這些零件可能來自各種渠道,例如航空公司和維修設備的現有海外庫存或從事報廢零件交易的經銷商,飛機製造商不一定是過錯方。

報道提到,美國政府現已對境內相關繞過制裁對俄出口關鍵產品的企業網絡展開調查。當地時間5月11日,兩名俄羅斯商業人在美被捕,他們被指控違反美國出口管制,自去年5月起主動向至少三家俄羅斯航司提出美製零件報價。

報道指出,美國和歐盟一直在加大對違反制裁的公司的處罰力度,但對俄出口的利潤顯然仍讓人趨之若鶩。數據和分析公司Kharon的副董事詹姆斯·迪薩爾瓦托雷(James Disalvatore)一直在關注俄羅斯是如何繞過制裁的。他表示,自俄烏戰爭以來,部分俄羅斯航司進口的一些飛機零件的價格已經上漲了四倍或更多。

奧巴馬政府期間負責出口管制的艾金·崗波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凱文·沃爾夫(Kevin Wolf)表示,盡管制裁在限制俄羅斯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永遠無法阻止一切」。為航空航天業企業提供咨詢的貿易合規專家加里·斯坦利(Gary Stanley)則坦言,他不認為這些違反制裁的做法是什麼秘密,「我們制裁古巴多久了?我們制裁朝鮮多久了?我們制裁伊朗多久了?這似乎永遠不會讓這些人停止交易。」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美聯社拒改「美國灣」遭白宮封殺 Google蘋果跪低更名 BBC:古稱「中國海」

2025年02月13日 15:00 最後更新:15:13

因拒絕將「墨西哥灣」更名為「美國灣」,美聯社記者遭白宮禁止參與總統特朗普的行政令簽署儀式及記者會。美聯社高級副總裁兼執行主編朱莉·佩斯(Julie Pace)12日致信白宮幕僚長,以「最強烈措辭」譴責此舉違反新聞自由,並強調此舉開創「令人擔憂的先例」。

事源特朗普1月20日簽署《恢復紀念美國偉大的命名》行政令,要求將「墨西哥灣」更名為「美國灣」,並將阿拉斯加「迪納利峰」重新命名為「麥金利山」。3天后,美聯社表示,將繼續使用「墨西哥灣」的名稱,作為向世界各地傳播新聞的全球性通訊社,必須確保所有受眾都能輕鬆識別地名和地理位置。

美聯社記者被拒絕進入橢圓辦公室採訪。AP圖片

美聯社記者被拒絕進入橢圓辦公室採訪。AP圖片

美聯社2月12日報道稱,特朗普於11日下午在白宮橢圓辦公室簽署行政令,之後又與「政府效率部」負責人馬斯克接受記者問答。然而,美聯社記者在活動開始前就已經被工作人員拒之門外。事後美聯社稱,他們在11日當天接到了白宮方面的通知,稱如不能依照特朗普下達的行政令,將墨西哥灣更名為「美國灣」,美聯社將不得參與橢圓辦公室的活動。美國政府的這一舉動引發該國新聞業的強烈不滿。

Google官網截圖

Google官網截圖

與美聯社的強硬立場不同的是,Google與蘋果就選擇跪底,迅速配合白宮指令。Google地圖於2月10日率先將「墨西哥灣」改為「美國灣」,並稱此舉是基於美國地理名稱系統(GNIS)的更新。聲明指出,美國用戶將看到「美國灣」,墨西哥用戶仍顯示「墨西哥灣」,其他地區則標註「墨西哥灣(美洲灣)」。蘋果緊隨其後,11日宣布對美國用戶更新名稱,並計劃擴展至全球市場。

對此,墨西哥總統辛鮑姆強烈抗議,並曾經回擊諷刺稱「北美應更名為墨西哥美洲」,並強調「墨西哥灣」為聯合國公認名稱,美國單方面更名不具法律效力。

她援引《聯合海洋法公約》指出,國家主權僅延伸至海岸線12海里,無權獨占海域命名。墨西哥政府更要求Google重新考慮更名決定,但尚未獲回應。

特朗普於2月9日飛越該海域時簽署宣言,將當日定為首個「美國灣日」,聲稱此區域「始終是美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GNIS網站隨後更新描述,稱該水域「東、北、西岸屬美國,西南及南岸屬墨西哥」,但以「美國灣(原墨西哥灣)」為主要名稱。

美聯社1月23日則曾經明確表態,指特朗普的行政令僅在美國境內有效,國際社會無需承認更名。該社強調,「墨西哥灣」沿用400餘年,作為全球通訊社,必須確保地名能被各國讀者識別,因此堅持使用原名,僅在必要時標註「美國灣」。

美聯社被白宮封殺風波,令美式新聞自由再次淪為笑話,而地名變更亦引發爭議。英國廣播公司(BBC)更趁機「考古」食花生,引述海洋歷史學家指,其實在16世紀,墨西哥灣被稱為「中國海」(the Chinese Sea),「特朗普大概不會喜歡這個歷史名稱」。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