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長耶倫訪華,抵步之後,與接機的中國財政部國際經濟關係司司長楊英明握手20秒。外界認為這代表了中美兩國願意交流的良好願望。
耶倫是美國拜登政府團隊內比較願意與中國溝通合作的一派。可惜,這一派不佔主導。以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為首的對抗派,對總統拜登的影響力更大。
就在耶倫訪華前夕,中國公佈將管制鎵和鍺兩種金屬的出口,由於這兩種金屬主要用作生產半導體的原料,這被外界視為中國被美國連番禁止向中國出口高端芯片的反制,令人對耶倫訪華的前景難以看好。其實近期中美關係的所謂改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已經講得很透徹,就是美國要與中國增加對話,同時「美國會繼續說中國不喜歡聽的話、做中國不喜歡的事。」既然美國如此,中國也不會客氣,也會「繼續說美國不喜歡聽的話,做美國不喜歡的事。」
耶倫主管美國經濟,而現時美國以至全球經濟低迷。9年前,2014年10月,國際貨幣基金會總裁拉加德在美國喬治城大學演講時提出一個名詞:「新平庸時代」,全球經濟復甦是脆弱、不均衡以及風險四伏的,全球經濟將會出現「低利率」、「低通脹」與「低成長」的三低現象。
世界銀行剛剛發表了最新的《全球經濟發展展望報告》,預計全球經濟增長將急速放緩,由2020年的3.1%下降至2023年的2.1%。全球經濟增長放緩有本身增長動力放緩的問題,但美國的「逆全球化」行為,亦加速了這個趨勢。
全球化是由美國提出的,國際的自由貿易和全球分工,各國做自己專注的事情,這樣就可以令到生產成本大幅降低,各得其所。由於美國早已將其製造業外判全球,美國公司只做「頭部」、即最賺錢的生意,全球化令成本下降,對美國公司更為有利,可以賺更多的錢。
不過,美國其後赫然發現,中國也是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中國的經濟規模不斷擴大,逐漸逼近美國經濟總量的七成。2009年,前美國國務卿希拉里提出「重返亞洲」政策,就是美國要壓制中國之始。2017年,特朗普上台之後,就變本加厲,一方面發動對中國的貿易戰,要減少中國對美國的出口,以減少美國對華的貿易逆差;另一方面希望重建美國的製造業,大力打擊中國最強的科技企業華為,並開始對中國斷供高端芯片,藉此壓制中國高技術的崛興。
不過,美國這些打擊中國的策略,未能夠成功壓制中國的崛起,卻催化「新平庸時代」越演越烈。美國雖然多年打壓中國,但美國亦未能扭轉貿易逆差,美國2022年對外貿易逆差連續第三年創歷史新高,從2021年的8451億美元躍升12.2%,達到9481億美元。而2022年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從對上一年的3535億美元增至3829億美元,增加8.3%,再創新高。
特朗普發動對華的貿易戰未能做到預期的效果,拜登上台之後,卻放不下面子,不肯全面撤銷特朗普年代對華加徵的關稅,還提出一方面要繼續打壓中國、一方面又要中國與美國合作的矛盾政策。
耶倫所管轄的領域,其中一個關鍵是發債。美國國會通過提高債務上限之後,美國財政部將於6月初到9月底,發行8500億美元債券。美國的財經界已經警告,美國濫發國債,可能引起混亂,若賣得不好,會造成債價下跌、債息上升,影響很壞。美國國債的主要買家是貨幣市場基金,各國主權基金也是潛在的買家。中國近年一直減持美債,由此前的過萬億美元降至現時的8689億美元。在美國要大量發債的敏感時刻,當然希望中國入市接貨,即使不買,也不要大量減持。這是中美在經貿談判方面的秘密議題,過去沒有對外公佈,但肯定是美國關注的環節。
問題是,中國為什麼要配合美國的發債行動呢?如果美國要繼續那種「一邊打你的臉,一邊要你合作」的態度的話,相信中美經貿關係不會好到哪裏去了。
盧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