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世界變局 香港機會來了!

博客文章

世界變局 香港機會來了!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世界變局 香港機會來了!

2023年07月10日 20:32 最後更新:07月11日 00:27

中聯辦主任鄭雁雄出席一個媒體高峰論壇時話,香港每次崛起,都是在世界變局中實現,他形容「世界有變數,香港有著數,世界有變局,香港有新局」,而香港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在識變、應變、求變中,實現自我超越的歷史。

鄭主任的講話甚有啟發性,也凸顯了香港這個彈丸之地,為什麼可以發展成為一個國際大都會。

香港從1842年開始被英國殖民統治,初期100年發展較慢。第一波的變局源自二次大戰及國共內戰。香港在二戰時人口跌至50萬,戰後數年香港人口急增至220萬。當時香港不受戰亂影響,大批內地工業家帶著資金和技術來港,還有大量的內地人移居香港,在人力資源、技術和資金方面,為香港奠定了工業化的基礎。

香港遇到第一個變局是亞洲產業轉移。到了1970年代,當時日本早已在美國扶植之下崛興,但是隨著逐步發展,勞工成本已比較昂貴,一般的製造業開始向香港、新加坡,南韓和台灣所謂亞洲四小龍轉移。香港得助於早年引入的人才、技術甚至機器,食正這一波的工業發展浪潮。

香港遇到第二波的變局是中國改革開放。國家在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奠定了改革開放的目標,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打開國門,大力發展經濟。隨著香港經濟發展,勞工密集的製造業在香港逐漸變得成本太高,而香港的廠商就帶著資金和技術,回流到珠三角等地設廠。在中國改革開放這個驚動世界的變局中,香港開始實現第二波的崛興,逐步發展成為國際航運中心及金融中心。

如今第三波的世界巨變到來。這是一個東升西降的過程,也是一個「換老大」的過程。美國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一直是世界的老大。但隨著中國經濟急速發展,勢將趕超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在這個「換老大」的過程中,美國無法接受這個現實,所以在方方面面要壓制中國崛興。在這個中美摩擦日益加深的前提下,又一個世界巨變來臨。

如果在一個全球化的世界,如果在一個中美關係和好的世界,香港的角色反而沒這麼凸顯。單舉金融為例,中國公司可能更喜歡去美國納斯達克市場上市,因為那裏可以獲取更加高的估值。但自從美國政府將金融武器化,甚至聲言要踢中國公司離開美國股市之後,中國再不能夠依賴西方金融市場。

又例如在人民幣國際化過程當中,香港雖然是一個主要的人民幣交易中心,但是無論倫敦、紐約還是新加坡,都可以發展人民幣業務,國家過去不會獨靠香港。但是在中美關係日趨緊張,特別是俄烏戰爭中,美國濫用美元霸權和制裁工具後,就令國家要有更加多戒心,香港也就成為一國之下、一個高度可以信託的國際金融中心。

香港的角色已進一步凸顯出來,未來東西方會形成兩個世界。香港作為東方世界裏一個高度國際化城市,有重大作用。過去如果說發展速度和經濟體量,內地的大城市例如深圳或者上海,它們都比香港快和大。如果說國際性,倫敦和紐約也都比香港好。但是如今在一個東西分裂的世界當中,香港具有其獨特的角色。所以鄭主任說的「世界有變數,香港有著數,世界有變局,香港有新局」,的確很清楚地點出香港未來的發展路向。

盧永雄

Tags:

鄭雁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有什麼比記者的生命更重要?

 

西方對香港的雙重標準,真的到了令人齒冷的地步。

「無國界記者」(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RSF)發表最新的世界新聞自由指數,香港的排名跌至歷史新低點,在180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140。「無國界記者」指,香港的情況跌入「非常嚴重」範圍,歷史上首次在新聞自由地圖上顯示為最差的紅色,外媒被拒入境,本地傳媒又被查稅等等。

我專門去「無國界記者」網站看一看它的排名,看看比香港排名高的地區,有什麼新聞自由操作,值得香港學習觀摩。

看到台灣排24。台灣綠營政府對不喜歡的媒體直接關停,在2020年就決定不續牌給藍營電視台中天新聞台,理由是中天新聞台內控機制失靈,以及持有人蔡衍明嚴重介入新聞製作等。用「無國界記者」的標準,這些理由全是莫須有的理由,可能「無國界記者」喜愛獨派政府,就把台灣捧到天上去。

看到美國排57。美國的新聞有那麼自由嗎?據記錄美國違反新聞自由的智庫「新聞自由追蹤者」數據顯示,2022年全美發生128起違反新聞自由的事件,其中攻擊新聞記者40宗,逮捕或起訴15宗。2023年,美國至少12名記者被捕及面臨指控,多名記者因正常新聞報道遭刑事定罪。所以說香港起訴記者,美國對記者也絕不客氣。

到特朗普政府上任就更厲害了,他把《美國之音》封掉,因為那裏有很多他不喜歡的記者。美國政府亦以「媒體年度輪換計劃」為由,更換傳媒在官方大樓內的採訪資格名單。被撤銷的4間媒體,都曾報道特朗普負面新聞。特朗普對《美聯社》最不客氣,因為《美聯社》不肯把墨西哥灣改名美國灣,特朗普一度直接禁止《美聯社》進入白宮採訪。

當然更嚴重的是殺害記者了,這些情況屢見不鮮。當中最典型的是「維基解密」公開的美國駐伊拉克軍隊一段秘密片段,顯示美軍阿帕奇直升機2007年7月12日在伊拉克巴格達向手無寸鐵者開火,路透社伊拉克籍攝影記者納米爾努爾-艾爾丁和司機賽義德查馬赫,遭美軍殺害。其實美軍涉嫌殺害記者的事件有很多,這件事的震憾性在於有影片記錄完整事發經過。事後並無美軍要負上殺人的責任,亦無跡象顯示美國有任何措施可以阻止類似事件再發生。「無國界記者」把美國排上57的高位,在他們的眼中,記者的命不是命。

也看到以色列排112位,這就更精彩了。2023年以軍攻入加沙,當年11月2日,巴勒斯坦電視台記者穆罕默德(Mohammed Abu Hatab)及其11名親屬,在加沙南部汗尤尼斯的家中遭以色列軍隊空襲,全部喪生。噩耗令穆罕默德正在做直播的同僚崩潰,對着鏡頭失聲痛哭。

記者在鏡頭前被殺也所在多有。2022年5月11日清早,《半島電視台》最知名巴勒斯坦記者──夏琳.阿布阿克利赫(Shireen Abu Akleh)──在報導以色列軍隊掃蕩巴勒斯坦難民營時,遭以軍打來的子彈貫穿頭部,當場死亡,終年51歲。

敢問「無國界記者」,香港有殺過一個記者嗎?有什麼比記者的生命更重要?為什麼這些公然射殺記者的國家的新聞自由排名,比香港高那麼多?死了的記者還有自由嗎?面對強權不敢吭一聲的「無國界記者」,憑什麼對香港指指點點?你們那麼厲害,先去為死去的巴勒斯坦記者討回公道吧。

香港《基本法》和《香港國安法》保障新聞自由。但新聞自由是有邊界的,沒有濫發假新聞的自由,沒有煽動香港暴亂的自由,也沒有接受外國政府資助顛覆香港政府的自由。香港新聞界是專業的,但也有被政治凌駕的慘痛歷史,對2019年的慘痛教訓,我們沒法忘記。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