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老闆馬斯克講話的確大膽。
馬斯克近日接受著名播客節目主持人萊克斯·弗里德曼(Lex Fridman)採訪。11月10日,弗里德曼在自己的Youtube頻道上發佈了對馬斯克的專訪。
馬斯克接受播客主持弗里德曼採訪。
在專訪中,主持人弗里德曼先是提到:「如何避免中美爆發衝突,例如在台灣問題上?」馬斯克在回答時談到了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提出的「修昔底德陷阱」,即新興大國和傳統大國難免一戰。
哈佛大學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提出「修昔底德陷阱」,大國難免一戰。
他說,從經濟角度看,自大約1890年以來,美國就是地區內最大的孩子,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經濟引擎的時間比任何人都長。可現在面臨的情況是,中國的經濟可能是美國的兩倍,也許三倍。馬斯克形容:「所以,想象一下,從任何人記事的時候起,你一直就是這個街區最大的孩子,可這時突然出現了一個體型是你兩倍的孩子。」
馬斯克回憶,他曾在中國待了很長時間,也和中方的領導見過很多次面。
「中國真正的聰明人、勤奮者的數量多得令人難以置信……我認為比美國多得多,他們有很多能量。」他說,「中國近年來的建築比美國更令人印象深刻,火車站、建築物、高鐵,所有的一切,真的比我們在美國看到的令人印象更深。」
「我建議人們可以去上海和北京,看看那裡的建築,然後坐火車從北京到西安,那裡有兵馬俑。中國有著令人難以置信的歷史,非常悠久的歷史。從書面的角度來看,可以說,就語言的使用而言,那也許是最古老的書面語言之一。」
馬斯克表示,從歷史角度來看,中國一直聚焦於國內事務,極少數情況例外,中國人90%的思考都是關於內部的。
「中國的歷史表明,中國並不是個過分好奇的國家,這意味著他們不會出去入侵一大堆國家……所以這很好,我的意思是,因為其他許多非常強大的國家一直是很好奇的。」
馬斯克指中國並不好奇,意味著她不會出去入侵一大堆國家。
接下來,馬斯克談到了台灣問題。
「中國對台灣地區的感情確實非常強烈。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中國都很明確地表達了這個立場。」馬斯克說,「這就像美國的一個州沒有統一一樣,比如說夏威夷,但台灣比夏威夷重要得多,何況夏威夷對我們來說已經非常重要了。」
他補充道,在中國看來,台灣是中國的基本組成部分,但至今沒有實現統一的唯一原因就在於美國太平洋艦隊的阻撓。
主持弗里德曼接過話:「隨著中國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的增長,他們明確表示將實現自己的利益。」
馬斯克回答:「是的,中國已經非常明確地表示要統一台灣,要麼用和平手段,要麼用軍事手段,但從他們的立場來看,統一是100%會發生的。」
馬斯克過去曾多次就台灣問題發聲。
2022年10月,他在接受英媒《金融時報》專訪時建議,中國大陸可以為台灣設置一個合理且可行的特別行政區,「他們可能會達成比香港更為寬松的協議」。但他表示,這「可能不會讓所有人都滿意」。
馬斯克今年5月接受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專訪時,他直言「統一台灣是中國大陸的官方政策」,外界無需對此做額外解讀,而是要「認真對待」此事。
馬斯克在訪問中談到美國的問題,指美國現在缺芯片,一年後就缺變壓器,兩年後缺電。
大型電力變壓器,是電網中的一項關鍵設備。在向清潔能源轉型的過程中,變壓器短缺已成美國電網擴容的桎梏。美國正經歷著較為嚴重的變壓器短缺問題,平均交付時間延長至1年以上、價格較2020年水平翻了4倍。
馬斯克對美國的能源前景憂心忡忡。
馬斯克講了一些美國不啱聽的說話,但的確值得美國反思。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印度媒體《星期日衛報》(The Sunday Guardian)近期披露的一份文件,將一項由美國在背後支持、旨在策劃孟加拉政權更迭的「倡議」暴露於世人眼前。
2019年初這一「倡議」啓動後,美國官僚與各相關組織相互配合,共同對孟加拉的政治格局施加影響,動搖時任孟總理哈西娜(Sheikh Hasina)的領導地位。
孟加拉前總理哈西娜。AP資料圖片
該項「倡議」主要是由「國際共和研究所」(IRI)負責執行,「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ED)和「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為其提供資金支持,清晰凸顯出外國勢力干預他國內政所帶來的不安影響。
該文作者賽琳娜·格林(Selena Green)、馬赫什·德巴塔(Mahesh Ranjan Debata),揭示了此前孟加拉政治風波背後的美國因素。以下為內地「南亞研究通訊」官方賬號編譯的全文:
一、PAIRS 計劃:政權更迭模板
這份名為「促進問責制、包容性、韌性支持」計劃(以下簡稱PAIRS)的戰略目的是削弱印度對孟加拉的政治影響。從相關內部文件可看出,該計劃是美國支持那些對其有著重大地緣政治利益國家內部民主體制、政治改革整體議程的組成部分。在USAID和NED的大量資金支持下,PAIRS計劃持續了將近兩年(確切而言是22個月),直至2021年1月才結束。期間,該計劃通過提供宣傳贈款、開展藝術項目、支持民間社會組織等一系列舉措,增強當地民眾政治參與,並為反專制勢力擴張提供支持。
PAIRS計劃採取多管齊下的策略,類似於美國在全球範圍內支持的其他抗議活動。在孟加拉,美國與伊斯蘭大會黨(Jamaat-e-Islami)等宗教極端主義組織以及由美國資助的「公民社會」團體合作,直接導致街頭暴力抗議,進一步加劇孟國內部緊張局勢。同時,這些公民社會團體充當了「持不同政見者」的公開代表,使受美國支持的政黨能夠在混亂中伺機壯大。
這其中的主要參與者,包括達卡大學的學生,如納希德·伊斯拉姆(Nahid Islam)和努斯拉特·塔巴蘇姆(Nusrat Tabassum),他們與美國、歐洲的「民主」倡議存在關聯。這種對教育機構的滲透行為,展現了外國利益集團借助當地參與者推進自身議程的過程,具有廣泛影響力。
極端分子領導的街頭陣線與學生抗議活動相互配合,反映出西方媒體認可的一種全球模式。例如,《衛報》曾對美國在東歐支持的政權更迭行動進行報道,詳細介紹了非暴力反抗行為影響當地選舉的過程。
與PAIRS計劃相關的「地緣政治考量文件」,揭示出美國的關鍵目標之一是對印度在孟加拉長達十年的影響力進行制衡。美國將印度政府對孟時任執政黨人民聯盟(Awami League)的支持描述為「存在問題」,試圖重塑南亞的政治動態,進而影響孟加拉的內政及印孟關係。上述舉措反映出美國在更廣泛地緣政治戰略中的精心謀劃,凸顯地區政治的複雜相互作用。伴隨地緣政治格局的演變,這些計劃致使孟加拉等國的民主、主權受損,外部影響有可能重新界定其國內的政治權力動態。
二、國家民主基金會受到審查
國家民主基金會(NED)的活動在國內外均遭到廣泛批判。前美國國會議員羅恩·保羅(Ron Paul)指責該基金會濫用美國納稅人的資金,去支持與美國利益相符的外國政客。他認為,NED 此舉看似是「促進民主」,實則是利用「軟資金」 操控外國選舉,嚴重違反了美國法律。
從歷史視角來看,國家民主基金會(NED)那些頗具爭議的做法曾遭受嚴格審視。回溯20世紀80年代,美國國會議員巴尼·弗蘭克(Barney Frank)就曾提議削減NED的資金,認為政府不應該將納稅人的錢,用於支持外國工會等帶有政治意圖的活動。
此外,《紐約時報》曾對國家民主基金會(NED)破壞海地民選政府,致該國陷入局勢動蕩的行徑進行報道。該報前記者斯蒂芬·金澤在《紐約書評》中透露,NED與中央情報局(CIA)及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合作,支持那些能夠助力推翻對美國不利政治力量的勢力。這凸顯了一種干預主義模式,即試圖以犧牲當地民主與穩定為代價,增強「敵人的敵人」的力量。
除在孟加拉境內的活動外,NED還對中國台灣地區的活動予以資助。2022年,NED與民進黨相互勾結,共同舉辦了一場號稱「團結民主力量,應對所感知到的威脅」的全球大會。2023年7月,NED主席戴蒙·威爾遜(Damon Wilson)在與「台獨」頑固分子關聯緊密的「台灣民主基金會」20週年慶典上,向蔡英文頒發「民主服務獎章」。這再度凸顯出NED支持符合美國利益政治運動的策略,存在使台海緊張局勢進一步加劇,甚至引發衝突的風險。
然而,受NED資助的組織往往面臨諸多內部挑戰。以「世界維吾爾代表大會」(World Uyghur Congress,以下簡稱世維會)為例,該組織正深陷領導層性騷擾醜聞。雖然《NOTUS新聞》已經對此事進行了報道,但是世維會一直未對這一嚴重指控給予回應,更沒有採取有效措施解決問題。當前,該組織正在進行領導層換屆,但有幾名候選人卻無故缺席,由此可見,其內部矛盾已然逐漸展露。
儘管NED明確禁止對政治競選活動提供資助,但其卻成功操控尼加拉瓜、蒙古等多國選舉。此外,NED在推翻東歐國家民選政府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並且對委內瑞拉反對派組織予以資助,這一系列行為凸顯出其扶持符合美國利益的政權上台的用心。
三、總結
NED參與孟加拉PAIRS計劃等行動,反映出外國干預破壞民主進程、國家主權的大趨勢。在地緣政治動態持續變遷的背景下,針對這些行為本身及其對美國戰略所指地區的民主穩定前景的影響展開批判性評估,具有重要意義。以「促進民主」之名行謀求政權更迭之實,這一現象引發了有關「強國在塑造他國政治未來過程中應承擔責任」的嚴肅倫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