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校際中史比賽董玉娣中學、田家炳小學奪冠 特首鼓勵同學認識歷史為國家出力

歷史長河

校際中史比賽董玉娣中學、田家炳小學奪冠 特首鼓勵同學認識歷史為國家出力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校際中史比賽董玉娣中學、田家炳小學奪冠 特首鼓勵同學認識歷史為國家出力

2024年05月25日 12:32 最後更新:05月27日 13:34

第七屆「中國歷史校際精英問答比賽」總決賽於24日舉行,保良局田家炳小學和保良局董玉娣中學分別在小學組和中學組比賽中奪冠,其中董玉娣中學已實現「四連冠」榮譽。

董玉娣中學實現「四連冠」榮譽。巴士的報記者攝

董玉娣中學實現「四連冠」榮譽。巴士的報記者攝

第七屆「中國歷史校際精英問答比賽」總決賽,保良局田家炳小學和保良局董玉娣中學分別在小學組和中學組比賽中奪冠。巴士的報記者攝

第七屆「中國歷史校際精英問答比賽」總決賽,保良局田家炳小學和保良局董玉娣中學分別在小學組和中學組比賽中奪冠。巴士的報記者攝

比賽由香港高昇基金贊助、《巴士的報》主辦,以及由《星島日報》擔任傳媒夥伴。在首部分必答題環節,各隊伍需分別回答十五條問題,小學組四隊賽事鬥得難解難分,英華小學、保良局田家炳小學以及優才(楊殷有娣)書院均獲得260分,北角循道學校拔得頭籌取得290分,以30分優勢稍勝一籌。

更多相片
董玉娣中學實現「四連冠」榮譽。巴士的報記者攝

董玉娣中學實現「四連冠」榮譽。巴士的報記者攝

第七屆「中國歷史校際精英問答比賽」總決賽,保良局田家炳小學和保良局董玉娣中學分別在小學組和中學組比賽中奪冠。巴士的報記者攝

第七屆「中國歷史校際精英問答比賽」總決賽,保良局田家炳小學和保良局董玉娣中學分別在小學組和中學組比賽中奪冠。巴士的報記者攝

總決賽參賽學校。巴士的報記者攝

總決賽參賽學校。巴士的報記者攝

總決賽參賽學校。巴士的報記者攝

總決賽參賽學校。巴士的報記者攝

總決賽參賽學校。巴士的報記者攝

總決賽參賽學校。巴士的報記者攝

總決賽參賽學校。巴士的報記者攝

總決賽參賽學校。巴士的報記者攝

總決賽參賽學校。巴士的報記者攝

總決賽參賽學校。巴士的報記者攝

總決賽參賽學校。巴士的報記者攝

總決賽參賽學校。巴士的報記者攝

總決賽參賽學校。巴士的報記者攝

總決賽參賽學校。巴士的報記者攝

總決賽參賽學校。巴士的報記者攝

總決賽參賽學校。巴士的報記者攝

保良局董玉娣中學奪得中學組冠軍。巴士的報記者攝

保良局董玉娣中學奪得中學組冠軍。巴士的報記者攝

保良局田家炳小學奪小學組冠軍。巴士的報記者攝

保良局田家炳小學奪小學組冠軍。巴士的報記者攝

行政長官李家超。巴士的報記者攝

行政長官李家超。巴士的報記者攝

香港高昇基金主席黃健慧。

香港高昇基金主席黃健慧。

總決賽參賽學校。巴士的報記者攝

總決賽參賽學校。巴士的報記者攝

總決賽參賽學校。巴士的報記者攝

總決賽參賽學校。巴士的報記者攝

中學組的保良局董玉娣中學開局表現較為理想,以300分的優勢暫時領先,喇沙書院與保良局李城璧中學均以260分緊隨其後,英華書院獲230分。

總決賽參賽學校。巴士的報記者攝

總決賽參賽學校。巴士的報記者攝

總決賽參賽學校。巴士的報記者攝

總決賽參賽學校。巴士的報記者攝

進入搶答題環節,英華小學首階段一連搶對3條問題,成功拉開分數,但中場開始發力疲軟,田家炳小學醒覺發力連追6題,以400分領先全場,而優才(楊殷有娣)書院亦不甘落後答對數題,最終以360分追平英華小學。優才(楊殷有娣)書院冒險一搏,搶在問題問完之前作答,以20分優勢獲得小學組亞軍。

總決賽參賽學校。巴士的報記者攝

總決賽參賽學校。巴士的報記者攝

總決賽參賽學校。巴士的報記者攝

總決賽參賽學校。巴士的報記者攝

中學組賽事中,董玉娣中學掌握節奏,多次搶得先機拉遠對手,喇沙書院與李城璧中學未見退縮,互有領先試圖縮窄差距,董玉娣中學不讓對手有追近機會,繼續發力保持距離。結果,董玉娣中學以380分奠定勝局,英華書院、喇沙書院及李城璧中學的分數分別為250分、320分及340分。

總決賽參賽學校。巴士的報記者攝

總決賽參賽學校。巴士的報記者攝

總決賽參賽學校。巴士的報記者攝

總決賽參賽學校。巴士的報記者攝

今屆董玉娣中學再奪冠,實現「四連冠」榮譽。隊長張凱盈在賽前生病,但絲毫不影響她此次表現,連續搶答為團隊拿下分數,她對於賽事感到興奮,因為可以和不同學校的同學同台競技,她認為,學習中國曆史可以以古鑒今,為當今事件提供參考。

保良局董玉娣中學奪得中學組冠軍。巴士的報記者攝

保良局董玉娣中學奪得中學組冠軍。巴士的報記者攝

今屆比賽特別增設傑出老師獎,表揚老師鼓勵同學,積極參與活動,對於如何鼓勵同學多讀歷史,提升他們對中國歷史的興趣,老師都有不同的心得,董玉娣中學陳雅施老師表示,由於中國歷史涉及範疇廣泛,因此需要三人分工合作進行比賽,通過不斷練習鍛煉出默契,能夠培養他們的團隊精神。

保良局田家炳小學奪小學組冠軍。巴士的報記者攝

保良局田家炳小學奪小學組冠軍。巴士的報記者攝

田家炳小學三位同學對於奪得小學組冠軍均表示開心,他們對中史非常感興趣,從3月份開始幾乎風雨無阻,很早起床到校練習,即便辛苦,但他們亦覺得值得。隊長陸淥表示,歷史的世界多姿多彩,隊員林桀丞表示,自己2年級就開始學習中國歷史,中國歷史源遠流長,通過學習可以傳承這種文化,另一名隊員陳韋軒則表示學習歷史能以史為鑒。

田家炳小學校長陳詠賢表示,三人參賽狀態很好,十分勤奮,平時在早上7點就已經回到學校練習,而老師亦會提供不同題材以做練習。她認為,同學們學習中國歷史可令他們受益良多,從中學習的知識和道理會令他們終身受用。

行政長官李家超。巴士的報記者攝

行政長官李家超。巴士的報記者攝

行政長官李家超擔任是次比賽主禮嘉賓,他對《巴士的報》主辦的「中國歷史校際精英問答比賽」表示肯定,可以激勵同學之間的學習氣氛,為學界提供了一個善用資訊科技的中國歷史學習平台,並寄語同學們在比賽過程中除了學習到中國歷史知識,亦建立團隊合作的精神,鼓勵同學們繼續積極學習國史國情,日後為國家和香港的發展出力。

香港高昇基金主席黃健慧。

香港高昇基金主席黃健慧。

香港高昇基金主席黃健慧因有重要公務未能親臨現場,亦特別為本次比賽表達誠摯祝賀,她鼓勵同學在參與比賽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知識的廣度和深度,更加要注重理解和感悟,因為他們肩負著傳承和發揚這份寶貴文化遺產的重任。

最近內地社交平台上掀起一股「馬拉松私兔」熱潮,讓這個小眾職業突然成為焦點,可觀收入更吸引不少國家級選手入行。不過資深行家透露因1原因難成穩定職業。

何為「私兔」?

所謂「私兔」,其實是馬拉松比賽中的私人配速員,專門為跑手提供一對一陪跑服務。與大會安排的官方配速員不同,「私兔」會為客人度身訂造訓練計劃,並在比賽當天全程陪伴,由配速、補給到心理輔導一手包辦,確保跑手能夠安全完成賽事甚至突破個人最佳成績。

渣打香港馬拉松FB圖片

渣打香港馬拉松FB圖片

從陪跑到專業:一位私兔教練的養成

「第一次當私兔其實是幫朋友完賽,沒想到從此開啟新事業。」90後的朱曉龍回憶道。身為國家二級運動員,他至今已完成58場全馬,個人最佳成績2小時52分。在他看來,私兔絕非單純陪跑:「自己要先能破3小時,才有資格帶人挑戰4小時內的目標。」

朱曉龍。微博圖片

朱曉龍。微博圖片

這8年來,他見證了私兔市場的轉變。「2019年後需求明顯增加,現在連只想完賽的新手都會找私兔。」朱曉龍分析,這反映現代人更重視運動安全與體驗,但同時也強調:「馬拉松終究是極限運動,不是有私兔就一定能成功。」

朱曉龍:「遞水遞膠還要當心靈導師」

談起私兔的工作內容,朱曉龍笑著說:「最累的不是雙腿,是嘴巴!」他細數每次服務的細節:從賽前制定補給計劃、賽中每公里報時,到30公里後的心理攻防戰。「去年香港馬拉松,跑友在最後兩個大坡差點放棄,我幾乎用光所有加油詞彙。」

朱曉龍陪著跑友完成香港馬拉松。微博圖片

朱曉龍陪著跑友完成香港馬拉松。微博圖片

除了當「人形配速器」,朱曉龍指,私兔還要兼任補給員、攝影師、康復師等多重角色,「從賽前早餐到賽後拉伸,每個細節都要考慮。後半程跑者連掏能量膠(Engery Gel)的力氣都沒有,所有補給都得我遞到嘴邊。」

行情看漲卻難成主業

隨著馬拉松熱潮,私兔收費也水漲船高。朱曉龍透露:「現在江浙滬全馬收費6000-8000元人民幣(約6500至8700港元),上海馬拉松等國際賽事更要1500美元(約11700港元)起跳。」去年他帶跑友挑戰港馬,全程花費就近萬元。

內地媒體截圖

內地媒體截圖

儘管看似收入可觀,朱曉龍直言這行難成穩定職業:「旺季集中在春秋兩季,還要搶到熱門賽事名額。我身邊的私兔都是兼職,我的主業還是跑步教練。」他提醒想入行者:「體能只是基本門檻,更重要的是責任感和臨場應變能力。」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